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2022年07月04日03:36:02 熱門 1338

2021年6月24日,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去世,享年61歲。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阿基諾三世2016年卸任前檢閱阿尼拉港口的儀仗隊,他於2010年就任總統,任期6年。

圖片來源:EPA

阿基諾三世因腎臟疾病死在菲律賓奎松市的家中。為了紀念他,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宣布開始為期十天的全國哀悼,在此期間所有國旗降半旗。

阿基諾三世的母校馬尼拉雅典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則為他舉行了三場彌撒以供大眾悼念。這種紀念規模在菲律賓是史無前例的。

阿基諾三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讓菲律賓人對他如此敬重?


01

不凡的身世


菲律賓人對阿基諾三世的敬重,不只在於阿基諾三世本人,更在於他的家庭。

阿基諾三世是菲律賓的第十五任總統,他的母親科拉松·阿基諾Corazon Aquino,一般稱為阿基諾夫人)是菲律賓第十一任總統。而阿基諾三世的父親小貝尼尼奧·阿基諾(Benigno Aquino Jr.)是菲律賓著名政治家,當過參議員和省長。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2010年阿基諾三世紀念自己的母親科拉松·阿基諾。

圖片來源:法新社

不僅他一家三口對菲律賓政治影響深刻,阿基諾家族更了不得。

阿基諾三世的祖父是日本佔領菲律賓時期的國民議會議長,當時日本扶植了傀儡政府。阿基諾三世的曾祖父更出名,是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總統埃米利奧·阿奎納多(Emilio Aguinaldo)革命軍的將軍。

阿基諾家族四代都從事政治,這使得阿基諾三世一進入政壇就帶有光環。

1960年,阿基諾三世出生。他的人生從一開始就很平坦。他畢業於菲律賓最好的學校,主修的是經濟學,一路走過來都很順遂。然而,在他12歲那年,家裡卻經歷了一場政治風波。

阿基諾三世的父親小貝尼尼奧·阿基諾追求民主,曾以參議員的身份反對當時的總統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的威權統治。在1972年,他因顛覆罪被捕,次年上了軍事法庭。

阿基諾三世20歲那年,父親心臟病幾次發作,被允許前往美國就醫,除了正在接受教育的阿基諾三世,家人跟著父親一起去往美國。大學畢業後,阿基諾三世也去往美國與家人團聚。

1983年,小貝尼尼奧回到菲律賓,準備重新推進民主事業。

這時的他已經不只是馬科斯的反對者,而更多在意的是如何使菲律賓良好地、平穩地轉型。

他對記者說,如果民主制可以恢復,他願意與馬科斯和解。在他看來,寬容、理性、非暴力的抗爭才是光明的前路。

然而,當小貝尼尼奧抵達馬尼拉國際機場之後,卻遭到了暗殺。至於誰殺死了他,到現在仍是謎。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小貝尼尼奧·阿基諾一生追求菲律賓民主。為了紀念他,菲律賓政府將馬尼拉國際機場以他的名字命名。

圖片來源:politics.com.ph

但在當時,所有人都懷疑這是馬科斯指使的,這間接導致了馬科斯政權的崩潰。人們懷念小貝尼尼奧·阿基諾,200多萬人等候數個小時以瞻仰他的葬禮,並用當地語言呼喊「小貝尼尼奧,你不孤單」。

就這樣,馬科斯近20年的威權統治被小貝尼尼奧·阿基諾撬動了。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馬科斯和夫人1982年在洛杉磯。馬科斯夫人過去是選美小姐,兩人都以奢靡的生活著稱。

圖片來源:AP News

三年之後的1986年,在選舉中,馬科斯被民眾認為存在舞弊,再次爆發大規模群眾示威,這次示威被稱為人民力量革命(或稱桑托斯大道革命)。

當時的民眾用黃絲帶紀念小貝尼尼奧·阿基諾,並支持阿基諾三世的母親科拉松·阿基諾就任總統,後者參加了這次選舉,並被認為獲得了更多選票。

菲律賓民眾進行了非暴力抗爭,馬科斯也沒有坐以待斃,他派出了軍隊,但告知軍隊驅散群眾但不要攻擊,並試圖和美國溝通,保住政權。

但美國沒有支持馬科斯,反對馬科斯的力量已經包括了政界、軍界和民眾,馬科斯大勢已去。

最終,一場教科書般非暴力的政權更替產生了,馬科斯被迫流亡夏威夷,科拉松·阿基諾就任總統。

菲律賓的非暴力模式在後來被韓國等民主國家繼承,由此點燃了第三波民主化的星星之火。

這場革命的特點,正如後來阿基諾三世的母親所說,是「歷史上代價最小的」。之所以會這樣,離不開小貝尼尼奧·阿基諾的思想,也離不開科拉松·阿基諾穩定民眾情緒的作用。

阿基諾夫婦為菲律賓找到了一條更穩定、正義的轉型之路,這在當時已經遭遇嚴重政治衰敗的菲律賓是難能可貴的。

科拉松·阿基諾上台後,首先修改了菲律賓的憲法,修改後的憲法限制了總統的權力並重新建立了兩院制國會,總體上使法治恢復到馬科斯之前——後者破壞性地修改了菲律賓憲法,使法律為自己服務。

但是,由於馬科斯威權時代產生的種種問題的爆發,科拉松·阿基諾執政時期爆發了八次政變。這些政變主要由菲律賓共產黨組織,它們不滿菲律賓與美國的關係。

其中一次政變,叛軍甚至攻入了總統府,射殺了三名保護阿基諾三世的保鏢,阿基諾三世也身中五槍;大難不死的阿基諾三世,直到去世時,脖子上還有一顆當年沒有取出來的子彈。

在阿基諾一家的努力下,菲律賓逐漸走向了較為成熟的民主政治。而從某種角度上講,阿基諾家族所推動的是對國家有利,卻對自己家族「有害」的變革。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上百年,菲律賓都是由各權貴家族來把持政權的——這被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稱為「地方巨頭民主制」。


02

地方巨頭的瓦解


早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菲律賓就存在一些華人後代與菲律賓本地人的混血兒,被稱為梅斯蒂索人Mestizos)。

這些人一出生就被基督教化,掌握了西班牙語——當時整個菲律賓只有5%的人能夠熟練掌握殖民者的語言。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1700年菲律賓地圖,黃色屬於西班牙殖民區,粉紅色是蘇祿國,包括今天的菲律賓的一部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殖民從16世紀末到19世紀末,長達三百年。

圖片來源:geacron.com

因為語言優勢,這群人參與到了西班牙的「大帆船貿易」中,逐漸變得富裕,並且更有文化。

到了19世紀,西班牙在歐洲事務中越來越邊緣化,對於菲律賓的殖民也越來越弱,梅斯蒂索人逐漸獲得了土地,並增強了財富。

19世紀末,他們已經開始稱呼自己為菲律賓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黎剎(Rizal),他用西班牙語寫了小說《不許犯我》和《起義者》,諷刺了西班牙的暴政、天主教教士的虛偽和梅斯蒂索人的貪婪。

黎剎在1896年被當局處死,但他也在菲律賓播撒了民族主義的種子。甚至,後來小貝尼尼奧所堅持的「非暴力」,也是從黎剎這裡開始的,後者是菲律賓第一個提出非暴力民族自決的人。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1890年代主要的民族主義鬥士,左側為黎剎。黎剎被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稱為「第一個菲律賓人」。後來人們紀念小貝尼尼奧·阿基諾就在黎剎雕像周圍。

圖片來源:Wikipedia

美國的殖民讓梅斯蒂索人得以建立一個真正的寡頭集團。他們的經濟基礎本來就在莊園農業,而美國帶來的制度又建基於贏者通吃的選舉。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1900年被美國殖民的菲律賓地圖(藍色),幾乎與今天菲律賓的國土別無二致了。

圖片來源:geacron.com

這些地方的巨頭在美國的監督下互相競爭,實際上卻永遠有利於自己的階層。他們完成了財富和政治權力的聯姻。

但是這樣的權力結構還是不穩定的:

一方面,當更多菲律賓人富裕起來並受教育後,勢必會介入或反抗;

另一方面,各個家族都擔心某一個家族會獨掌大權,因而相互競爭、制衡。

美國留下的民主制度,本來可以幫助民眾發聲,也限制了權力,如總統的任期限制等等,但是,菲律賓還是走向了福山(Francis Fukuyama意義上的「政治衰敗」。安德森在《比較的幽靈》中寫道:

「地方巨頭民主制在它自身之內包含了敗落的種子,大約1960年代末,這些種子明顯開始發芽了。對國家和私人資源的無節制、寄生性的巧取豪奪,使菲律賓倒向長期滑落的軌道。」

在1950年代,菲律賓本來是東南亞地區最先進和最發達的地區,這很大程度上源於它的戰略地位和對外貿易。

但是三十年以後,菲律賓成了最蕭條和最貧窮的東南亞國家,整個國家陷入兩極分化。

那些把持權財的家族就像是國家的腫瘤,不知饜足地吸食著國家的財富。當時全國只有5%的人在努力掙錢,卻佔總收入的一半,卻要靠稅收養活盤踞其上的龐大利益集團,而更多的人則處於極端貧困之中。

這種現象和當時全球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遍現象類似。

那些國家在二戰以後都告別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又都在獨立後迎來了獨裁者。菲律賓最終也沒能逃出這種命運,他們迎來的是馬科斯。

馬科斯像當時世界上的其他獨裁者一樣,他架空了地方巨頭民主制,發展軍隊和用稅收養活自己的「制勝聯盟」,在原有的利益集團之內又建立了自己的利益集團。

馬科斯沒有改變巨大的貧富差異,反而讓菲律賓幾乎成了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國家和貧富差異最大的國家。

在首都馬尼拉,有戒備森嚴的豪華住宅區,那是馬科斯和他的夥伴們分肥的地方。而豪華住宅的旁邊,就是百姓的貧民窟。百姓即便路過豪宅,也被要求出示身份證件。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馬科斯的奢華房間,這是他與妻子銀婚時(1979年)擴建而成的。

圖片來源:malacanang.gov.ph

菲律賓的政治一度烏雲密布。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眾與權貴家族成了盟友,同仇敵愾。權貴家族中如阿基諾家族,意識到了想要保全自己,就必須擁抱民主和法治。這樣也許會使地方巨頭制風光不再,但至少可以保證不再出現馬科斯。

正是這樣的轉變最終趕走了馬科斯,將已經傷痕纍纍的國家挽救回來。

推翻馬科斯,依靠的是權貴家族、民眾和國際力量的支持,三者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在三者中,最不容易出現的也許還是權貴家族,因為他們要支持真正的民主,就恰恰在傷害自己。這樣的抉擇是不容易做出的。

沒有馬科斯的菲律賓,也許距離一個好國家還有很遠,但絕對不再是暗無天日。這其中,阿基諾家族有著巨大的貢獻。

在阿基諾三世之前,菲律賓歷任總統都出自各大家族。阿基諾家族四代從政並不是孤例,而是一個普遍現象。

阿基諾三世的前一任阿羅約(Maria Macapagal-Arroyo)總統就同樣出身政治世家,她的父親是菲律賓第九任總統。

但阿基諾三世之後,杜特爾特總統已經不再是傳統政治家族的後代,其父親只是棉蘭老島東部地區的省長,他自己也沒有政治光環了。這種變化,在於小貝尼尼奧·阿基諾對民主的捍衛,也在於科拉松·阿基諾對法治的回歸。

阿基諾三世在某種意義上延續了父母的精神,繼承了他們的衣缽。

03

阿基諾三世的貢獻


阿基諾三世對菲律賓政治有三個比較突出的貢獻:一是與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ILF)和談,二是經濟,三是教育。

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是菲律賓最大的反政府武裝力量,之所以反對菲律賓政府有其歷史和宗教原因。

1521年,麥哲倫來到菲律賓,之後與當地土著發生爭執,死在了菲律賓。

但緊接著,跟隨麥哲倫而來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西班牙很快佔領了這裡,當時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國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 of Spain)統治時期,這片土地因而得名菲律賓(Las Filipinas)。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1598年菲利普二世的西班牙領土,幾乎在每個大洲都有西班牙殖民地,著名歷史學家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的《地中海史》就是研究這一時期的著作。

圖片來源:Wikipedia

西班牙殖民了菲律賓三百年之久,今天,仍有83%的菲律賓人信仰天主教。

但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賓古代受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多重影響,尤其是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伊斯蘭文化曾統治了菲律賓數百年,這種漫長的影響讓今天的菲律賓還有5%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

如今菲律賓這5%的穆斯林,幾乎都生活在南部的棉蘭老(Mindanao)島的西南部,如今稱為棉蘭老穆斯林邦薩摩洛自治區(BARMM)。

這一自治區中居住的就是摩洛人Moro,又稱邦薩摩洛人)。摩洛人在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和之後,都信仰著伊斯蘭教的蘇菲派。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菲律賓的伊斯蘭教分布在棉蘭老島上,其餘都以信仰天主教為主。菲律賓的島嶼中,最大的是北部的呂宋島,呂宋島和棉蘭老島中間夾著一些比較小的島嶼,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一樣,都有「千島之國」的稱號。

圖片來源:Wikipedia

西班牙人並沒有完全征服摩洛人。一些摩洛人常常採取一種名為「胡拉門塔多」(Juramentado)的自殺性襲擊,即殺死試圖征服他們的警察或士兵,然後自殺。

1898年,美國通過打敗西班牙,並付給西班牙一些錢,雙管齊下得到了菲律賓。菲律賓也成為了美國的自由邦,建立了和美國類似的政治體制。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1900年蘇祿群島上的摩洛人。

圖片來源:Wikipedia

爾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菲律賓,結束了此前的菲律賓第一共和國,扶植了傀儡政權,即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在這期間,摩洛人反抗美國人,也反抗日本人,一直堅守自己的土地和信仰。

直到二戰結束後,1946年美國批准菲律賓獨立,菲律賓開始佔領摩洛人的家園,希望建立一個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

摩洛人當然不能同意。畢竟,不管從地理上還是宗教上來說,摩洛人始終都更親近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而不是菲律賓。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紅色部分為1987年公投的棉蘭老自治區,後被菲律賓承認,但菲律賓仍在此駐軍,並與摩洛人發生衝突。黃色部分是1976年準備劃給摩洛人的部分,後來作罷。在地圖上可以看出,棉蘭老島的最西側的一連串小島被稱為蘇祿群島,靠近馬蘭西亞,在歷史上與馬來西亞東部同為蘇祿王國。

圖片來源:Wikipedia

1960年,菲律賓成立了民族融合委員會(CNI),試圖調和摩爾人的習慣法和菲律賓法律。

這時的摩洛人進一步意識到了自己民族身份,開始組建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與菲律賓當局進行武裝鬥爭。

當時,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的領導者米蘇阿里(Nur Misuari)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摩洛人中撒播了民族意識的熱忱,要求建立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

菲律賓想要建立一個摩洛人自治區,摩洛人想要一個國家。之後的數年,兩方時而衝突,時而互相讓步,簽署了一系列和平協議,但都不能最終解決問題。

在此期間,摩洛民族解放陣線分裂,被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所替代。

1997年,就在菲律賓政府和摩洛人達成《全面停止敵對行動協定》不久,菲律賓政府就對摩洛人發起了「全面戰爭」,摩洛人隨即又宣布開始「聖戰」。

之後,雙方的衝突比之前更加嚴重,過去擠壓的矛盾幾乎已經到了無法解決的地步。向前一步,可能捲入無休止的戰爭,向後一步,摩洛人可能會獨立出菲律賓。

一直到阿基諾三世出現,這一問題才重新出現曙光。

2012年開始,阿基諾三世就與摩洛人努力達成協議,為摩洛人建立一個真正的自治政治實體,取代過去失敗的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ARMM)。

為了達成協議,阿基諾三世利用聯合國、東盟等組織的作用,以及與美國等國家溝通,使摩洛人相信菲律賓政府的誠意。

在協議中,阿基諾三世也做出了許多讓步,如撤出菲律賓軍隊,對菲律賓政府對摩洛人的權力受到限制等等。而相比之下,過去許諾摩洛人的「自治」更多只是某種宣言。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2014年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簽署協議,右二為阿基諾三世。

圖片來源:newsinfo.inquirer.net

阿基諾三世的《邦薩摩洛框架協議》被看作是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有可能完全結束幾十年來糾纏不清的矛盾。

近十年過去了,全球都看到了這種轉變。菲律賓變得更加包容和和平,阿基諾三世功不可沒。

而阿基諾三世的這一功績也是從黎剎至他父親小貝尼尼奧以來所竭力擁護的非暴力民族自決傳統。

《邦薩摩洛框架協議》是阿基諾三世對菲律賓第一個貢獻,也是最重要的貢獻。

阿基諾三世的第二個貢獻,在於經濟。

在阿基諾三世時代,菲律賓GDP增長既迅猛,又平穩,是菲律賓歷史上相當罕見的:阿基諾三世執政時期的GDP增長率平均保持每年6%,這不僅在菲律賓是成績,在全亞洲都相當優秀。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菲律賓1960年到2020年GDP增長率變化,阿基諾三世時期增長率穩定保持在6%。

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阿基諾三世的經濟法寶主要有三點:

一是反腐,提高政府的信任度;

二是利用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企業,提升製造業和促進就業;

三是在農村進行改革,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收成。

在大選的時候,阿基諾三世就以「反腐、減貧、改革」為目標。反腐的牌幾乎每一任總統都要打,但阿基諾三世的反腐還是有顯著經濟效果的,這也反過來增強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在阿基諾三世上任的時候,菲律賓的失業率高達8%,而在之後則穩步下降,到2016年他卸任,已經降到了6%。如果考慮到這一時間需要就業的年輕人增加了數百萬,這一成績就更為突出了。

同一時間,菲律賓的貧困人口也減少了近5%。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菲律賓失業率在阿基諾三世執政時期(2010-2016)的穩步下降。

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第三個貢獻是在教育上:阿基諾三世出台了《增強基礎教育法》(2013)。該法案引入K-12課程,即對幼兒園到中學教育進行拓展與夯實。

對於菲律賓教育來說,阿基諾三世更像是錦上添花,因為此前菲律賓教育已經領先亞洲——菲律賓在1611年就有了亞洲第一所大學,而美國殖民時期,菲律賓已經是亞洲識字率最高的國家。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菲律賓的青年識字率在阿基諾三世執政時期之後繼續上升。

圖片來源:Education Statistics

阿基諾三世在摩洛人問題、經濟和教育上的貢獻,讓他在菲律賓歷史上享有好名聲。除此之外,在外交上他不卑不亢,也得到了菲律賓人和西方國家的支持。

不過,他也不是完美的,在執政期間,他也有不少污點。


04

無止境的追求


阿基諾三世為人詬病的地方主要在於馬尼拉人質事件和馬馬薩帕諾事件。

馬尼拉人質事件發生在2015年1月,當時一個已被革職的前督查在馬尼拉(菲律賓首都)劫持了一輛滿載香港人的旅遊大巴。最終,在長時間談判後,綁匪被擊斃,15名人質中8名死亡。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阿基諾三世在談到此事時面露笑容,引起菲律賓民眾和國際社會的不滿,此後,他解釋稱那時的笑容是面臨荒誕事情時的笑容,而不是開心的笑容。

但這件事還是讓馬尼拉和香港的關係降至冰點。

馬馬薩帕諾事件是在2015年剛剛步入和平的邦薩摩洛發生的。當時,上千名摩洛人和前來執法的特別警察爆發衝突,導致44名警察的死亡,以及至少7名摩洛人的死亡。

這件事為已經進入和平進程的邦薩摩洛蒙上了一層陰霾,也讓阿基諾三世的支持率降到40%以下。

前菲律賓總統去世,他為菲律賓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阿基諾三世和前幾任總統的民眾滿意率調查顯示,即便阿基諾三世的支持率在後期降低,但比起以前的總統,民眾對阿基諾三世總體上是相當滿意的。

圖片來源:rappler.com

總體而言,阿基諾三世對菲律賓有功有過,但長遠來看,他的任期是菲律賓相對富足和平穩的時期。而在此之前,菲律賓常常以充斥著暴力、政治腐敗和經濟低迷聞名於世。

縱觀菲律賓的近代史,其前半段在殖民時期有過輝煌,也有一定的民主制度。

獨立之後的菲律賓在冷戰之下走向了政治衰敗,經歷了20年的威權統治,成為貧困、暴力的溫床。

而在冷戰逐漸結束的背景下,菲律賓重拾民主與法治,用非暴力的方式相對平穩地走入了21世紀。

這其中固然和世界大潮的變化息息相關,但也離不開菲律賓人自己的努力。這其中既有民眾的反抗,也有地方巨頭的努力。阿基諾家族恰恰成為整個巨大變化中的焦點,引人注目,也至關重要。

從阿基諾三世身上,人們也許能看到長遠穩定的開端,也許能看到依舊存在的問題,但未來菲律賓會變成什麼樣,從來不在於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

在任何時代,想要將致命的權力約束起來,都不是易事。這需要觀念的轉變與人們的不懈努力。

歷史數次證明,人對權力的迷戀是無窮無盡的。

但同時,人對自由和秩序的追求也是無窮無盡的。

相比之下,秩序和自由總有一天會戰勝權力。

問題在於,如何在這種戰勝的過程中減少傷害,如何保證戰勝權力的一方不會被權力再次吞噬。

這或許需要一些關鍵的人物能夠放下個人的慾望,選擇做正確的事。

而正是基於這一點,菲律賓人才對阿基諾三世和阿基諾家族保有敬意。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