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之眼:台灣勞工只有「低薪」的選項?

2022年07月02日09:15:03 熱門 1025

獵人之眼:台灣勞工只有「低薪」的選項? - 天天要聞

近幾年,因為政治悶、經濟悶,整個台灣大家都不快樂。在各種經濟指標都負成長的同時,台灣總算拿了個第一,但是這個第一卻讓人更高興不起來。根據 2014 年 4 月16 日台灣內政部營建署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北的房價所得比已經高達 15.01 倍。撇開炒作房地產不談,薪資沒有成長才是讓房價所得比不斷飆高的主因。

對於薪資過低,政府比較「積極」的處理方式便是調高基本工資,不過對於大部分的上班族來說,調高基本工資根本不痛不癢,因為就連人人喊打的 22K,也高於 19,273 元。如果這就是政府對於薪資負成長最積極的應對方式,那麼想要追求高薪資真的只能夠靠自己。

從一個科技業的獵頭顧問角度來看,台灣的薪資其實並沒有降低,甚至可以說還有些微的成長。只不過薪資的上升多半集中在多數人接觸不到的領域,也就是 高端經理人身上。當多數人在期待每年 1% ~ 3% 的薪資調幅時,某些高層的薪資甚至呈現倍數成長。這樣的薪資結構雖然不健康,但是卻很常見,也很不令人意外,為什麼呢?

看得到的東西才值錢

翻開過去數十年台灣的經濟成長史,幾乎就是全球製造業的縮影,即使是大家口中的「高科技」產業,也不過就是另外一種製造業,只不過製造的產品是「高 科技」商品罷了。從製造業的角度來看,最有價值的部份不外乎是原物料以及機台,因為原物料可以轉換為多少商品是可以被計算的,一台機台可以有多少的產值, 也是完全可以量化。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某公司計劃投入百億資金大舉擴充廠房以及購入機台,未來三年平均年產能預估可提高 50%」,但是卻看不到「某某公司展開留才計劃,擬投入十億元提升員工士氣,預估可提升每一位員工10%的產值」。

同樣的思維到了人力市場,大老闆可能會願意花一千萬年新聘請高端經理人,只因他有個可以量化的指標「2013 年度業績新台幣一百億」。對於出資者來說,買一個有「百億」經驗的總經理,就像買了一台一年產能一千萬單位的機台一樣,馬上可以等著數鈔票(雖然我們都知 道不可能,不然每一個老闆都可以買一樣的半導體設備去當張忠謀跟蔡力行)。

奇妙的是,願意出一千萬買總經理的公司在僱用基層人員或中端主管時,豪氣往往瞬間變成小氣。人選的期望薪資是一百二十萬,offer letter 上面就是硬要寫個一百一十萬。小氣的程度活像是在菜市場買菜殺價,就差沒要你買一送一。

一旦人選想爭取更高的薪水,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你那麼年輕,如果我給你高薪,那麼對其它資深的原公不公平」(咦?不是都說薪資保密,資深員工怎麼 會知道我領多少?),不然就是「我們覺得你有潛力,但是因為我們還沒看過你的表現所以不能給你太高的行情;不過只要你努力干,每年的調薪一定會讓你滿意」 (請努力干之後有被調的很滿意的舉個手)這類的廢話。

我不是高端,只能繼續窮下去嘛?

要擺脫低薪,往高端爬似乎是不二法門,然而僧多粥少,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總經理。一般人要如何得到比較好的待遇呢?以下是幾種我們在科技業中常見的高薪人的特質。

1.擁有流利的外語能力

這裡所說的流利並不是懂得一堆單字,托福接近滿分這樣的「高材生」,而是至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內能夠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溝通。就算你的發音很好笑,就算你的文法比國中生還要爛,但是只要客戶聽懂你的專業,你就算贏了一半。

我曾經碰過一個多益 900 分,但是出了國門就拿不到訂單的業務。也碰過一個多益只有 450 分,但是美國客戶每次都指定跟他合作的工程師,你說,陞官能沒有他的份嘛?面試的過程中,除非人選是從小在英語系國家長大,不然我們都會請人選用5分鐘介 紹一下自己工作經歷,通常能夠毫不猶豫就開口的人(即使多益分數不高,發音不標準),現行的薪資都是較高的。

2.好的表達以及溝通能力

不是內向的人就沒法溝通,並竟不是每個人都愛跟外向的人相處;這裡所說的溝通非常的基 本,就是能夠清楚告訴別人你的想法。舉個例子來說,客戶問你:「為什麼你這裡的線路要這樣走」,如果你的答案是「擬不懂啦,我的專業經驗告訴我,如果不這 樣做品質會有問題」,那你隔天鐵定被踢出這個專案。比較好的答案應該是:「我們曾經在類似的專案上碰過一些問題,經過分析之後得出這樣的設計風險最低」。 有了這樣的回答,就算你說的是謊話客戶都會愛死你。

3.多重專業

請問看到什麼生物什麼會讓你比較目瞪口呆?是「會飛的鳥」、「會游泳的魚」,還是「會游 泳的鳥以及跟會飛的魚」?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把分內的專業提升到極致就能夠獲得青睞,殊不知在別人的眼裡扮演好專業只是基本中的基本。看到機構工程師用 PRO/E 就像看到太陽從東邊升起,但是業務在提案過程中幫忙修正了一個線路,鐵定會跟看到鬼一樣讓人印象深刻。

所謂的多重背景不是要你十項全能,而是要你有多重的視野。如果工程師懂得客戶的出貨壓力,業務懂得研發所需要的資源,必然能在團隊中取得更多的關注。

4.主動爭取機會

儒家思想教我們要謙虛,因此每次有新的客戶或者是專案要進行,當老闆難得開口詢問:「誰要接這個案子」的時候,每個人的眼神多半不是看著筆電就是學假文青凝望遠方,死都不願跟老闆有眼神交會。碰到這種難得一見的機會,除非你平常人緣差到爆,不然請積極爭取。

從投資報酬率來看,爭取表現如果成功,從今之後就是國王人馬,吃香喝辣不會是問題。如果搞砸了,不過就是停留在原地繼續當個螺絲釘,因為主管通常不會給予積極的人太嚴重的懲處。這邊一個有趣的觀察,很多年紀輕輕卻當上主管的人,多半是會主動跟老闆爭取表現機會的人。

5.留意產業脈動

產業的脈動絕對是每個從業人員需要關心的,而不僅僅是老闆或者是經營企劃人員的責任。留心最新科技的變化、市場的需求,才能夠提前充實自己的能力,讓自己不要被淘汰。現在的科技進步速度實在太快,因此過往靠一招打遍天下的「老師傅」在科技業之中並不常見。

即使是獵頭顧問這一行也一樣,如果我們沒有提早發現客戶所需的人才專業已經出現變化,那麼被淘汰也是遲早的事情。

如何避免掉入低薪漩渦

被捲入低薪漩渦之中而不自知,其實比沒有調薪更讓人擔憂。因為通常身在低薪漩渦的人都是到了被裁員,或者是想要向外尋找機會的時候,才猛然發現已經 沒有自己的舞台。被拉到漩渦底端的人多半是「年過 45,無管理經驗(外商除外),表達能力較差,收入跟 35 至 40 歲的受薪階級差不多(希望你不是這一類的人)」。

要如何避免自己掉入這樣的漩渦中呢?在碰到過的這類人當中,通常他們都有以下這兩點思維,如果你認為以下兩點是「正確」的,那你真的需要找一些前輩或者是資深的獵頭顧問聊聊你的未來。

1. 工作的目的是給我安定的生活

職場是很殘酷的,尤其是台灣的職場。在美商跟日商里,多半都有專業職跟管理職兩條體系可以發展,而且一個資深的專業人員薪資可以與高端經理人相當。反觀在台灣,當你到一定的年資之後不是「被迫」成為主管,就是被迫離開。

因此,所謂的「安安穩穩過生活」這個現象是不存在的,就算你不與人爭、不想當主管,到了一定的年紀公司也會讓你離開。就算你對於薪資也不在意,通貨膨脹也遲早有一天會讓你連個麵包都買不起。因此追求高薪不見得是為了物質的享受或者是貪心,而是幫未來的自己爭取一些保障。

2. 履歷是想換工作的時候才需要準備

-每年更新履歷不是要你隨時準備換工作,而是透過向外投遞履歷,可以知道自己當時在市場上的價值,進而知道目前公司是否給你足夠的舞台跟報酬。當差距過大而現有的公司也不願意有所退讓,那麼就是離開的時候。

換工作並不永遠都是有好結果,只是職場是很現實的,你的每一份新工作的薪水幾乎都是參照 上一份的數字,因此當自己離開市場標準太遠,將來即使跳槽增加的幅度也有限。更殘酷的是,當面試你的公司發現你薪資過低,有時候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你一定是 能力不足,結果反而失去了這個工作。

僅提供以上的觀點與各位分享,還沒有開始工作的請不要擔心,現在的起薪雖然難看,但是累積三到五年的資歷之後,薪資成長的幅度是很可觀的。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