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科學hifi的天使吉米(tanchjim),於6月底新推出一款開放式雙動圈耳塞旗艦——force,內置φ8.2mm鍍鈹複合振膜和φ10mm鍍鈦複合振膜,售價1598。
與該價位段另一款單動圈旗艦origin一起,成了守護天使家千元檔門面的「雙子星」。
為更好得凸顯force的魅力,天使吉米這次還和新加坡知名品牌effect聯合開發了配套的耳機線。
源自neotech萬隆(up-occ)技術,4股26awg,單晶銅鍍銀材質。
分線器兩側各有一塊跑道型金屬網,與腔體上的透氣網形成了視覺上的巧妙呼應。
實際感受,線身粗度適中,外皮高度透明,觸感很軟,不易打結。
據悉,這條線有著專門針對force的調音優化。我聽了好些天,有時還把它插在其他耳塞上感知差異,發現廠商所言確實不虛。
它有著明顯的「高頻定向調校」,能在飽滿低頻的基礎上,還能呈現非常精緻的高頻和弱音細節。通常情況下,它的音色都是溫柔、細膩、獨特且高級的。
對比我手裡hzsound銀杏和天使吉米oxygen的標配線,force這條線會有些「壓亮度」,聽著會「暗」和「柔」一點。高頻方面,force配線的延伸、明晰度和精緻感,比前兩者的普通鍍銀線明顯更迷人。
把這條線換到昔日旗艦oxygen上,聲音會變得明顯柔潤、寬鬆,橫向聲場也有進一步拓展,整體的味道相對會更為雅緻,有高級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款配線可更換3.5、4.4以及type-c(配合專屬app調音)3種插頭,明顯好於過去該價位段只有單端線材的oxygen和origin。
作為多單元耳塞,force的總諧波失真相對多單元動鐵要低很多,總諧波失真僅0.036%@1khz。若只聚焦中頻到高頻段,則幾乎全部低於0.05%(廠商測試數據)。非常理想。
天使吉米在「1500元價位段」上,從創立至今,共推出了三款動圈耳塞,分別是上圖自左至右的oxygen、force和origin。
其中的force,因鋁+樹脂的原因,最輕。另兩個材質為不鏽鋼,稍重。從收納與使用的便捷感來說,force勝出。
頻響:
force在100到200hz間的曲線,似乎是廠商有史以來壓得最低的那個,按說這會讓它的中頻有著非常不錯的自然度,利於聽眾感知錄音層面的原始風味,更好的捕捉音樂製作人埋設在主旋律間的弱音細節和靈動巧思。
低頻的量感也不算少,至少是很趨近天使吉米自家目標。
然而,或許是φ8.2mm鍍鈹球頂和pu懸邊複合振膜特性的原因,3.5單端下的force,在4k到7khz之間的曲線貌似衰減稍快,相對origin和oxygen來說,其中高頻硬度和亮度會有點虧欠。實際體驗,3.5插頭下的它,在中小音量,快節奏音樂下,會顯得不特別明快和挺拔。
音色上,我覺得它更趨近於索尼封閉監聽頭戴mdr-m1的那種「柔」。好處是非常耐聽,聲場也比較開,且即便是開很大音量,也不太容易發出過激的高頻刺激(3.5插頭下)。不太好的是,聽某些強勁的音樂,它的中、下盤「步伐」或會讓你覺得稍慢,整體舒展得不會很盡興。不過,當換上4.4插頭後,它的爽感又會有較大改觀。
易推性和搭配:
阻抗:17歐±10%,靈敏度:120db/vrms。
經換算,大約是102db/mw,偏低。按說≤105db,就屬於是靈敏度中等,比較吃推力的。
我給它搭配了山靈m3 plus(大推力/高均衡)、索尼zx706(厚低頻/寬廣場景),雖說不論單端還是平衡口,這倆播放器都足夠,但內心深處,仍會感到有某些東西(動態/密度)沒被完全挖掘出來。這與之前該價位段的兩款單動圈旗艦oxygen和origin明顯不同。當然,後兩者的實際響度聲壓和亮度感也更容易令人滿足。
若只聽force的3.5插頭,我手裡入門級的小尾巴中,也就山靈ua mini可以非常好地展現其密度和低頻威力,然後就是高端的飛傲ka17。比較詭異的是貌似威猛的ka15甚至也不太行,更別提其他中小輸出功率的了。
所以,如果你想從容地體驗force的潛藏威力,建議盡量多用它的4.4插頭。畢竟如今的手機小尾巴和便攜播放器都把「火力」堆到了4.4口。
大致風格(寬口耳套):
非「清亮」型。
有濃郁的低音托底,中頻音色較淡,柔和感好。高頻精緻度和各頻域交錯時的層次感也頗為理想。偶感hufi,但時不時就會被這耳塞溫柔而細膩的一面所折服。
中、小音量下非常耐聽,人聲也相當自然。大音量下,低頻存在感明顯,整體會有「金字塔」般的能量感知。
剛柔比例:「柔」性相對高點。
有全場景覆蓋的縱深感。中頻有監聽味,但因低頻和高頻的特別調校,故主體的「音樂性」也顯得比較足。不過,若想感受基於中頻和亮度的爽感,該價位段的單動圈旗艦origin會更好些。
若安裝窄口耳套,低頻威力會更強,整體爽感會比寬口耳套更好。不過,人聲的位置此時會被頂得比較高且遠,有時會不太自然。所以,我還是更常用「寬口耳套」。
typec-c插頭下,配合官方app會有許多調音玩法,適合手機hifi用戶折騰。比如均衡、流行、樂器增強、大量遊戲專屬定製音效等等。
前端是手機時,默認音色聽著比較溫和、厚重,源自素質層面的感染力,相對專業hifi播放設備會不太夠,只是耐聽。若前端更換為筆記本電腦,素質、立體感會提升。
對比origin:
force的低頻存在感更明顯,響應鬆弛,大音量下回彈速度相對慢一點,低音氛圍較濃郁;
人聲距離稍遠,該頻域透明度不如origin,嗓音情緒因此而顯得比較含蓄。不過,人聲和樂器基頻的柔和感卻會更優,對音樂本初的還原也會比origin更好點。
高頻方面,即便是在大音量下,force也沒有噪感和硬感,而origin此時則會略硬一點,但同樣也不噪。
進一步總結,force更擅長呈現音樂全貌,人聲會比origin更中性,結像體積相對偏小。而origin更容易把人聲流行的爽感給展現出來,結像體積更大,動態也更振奮。高音部分,force會呈現的更有層次些,但不會像origin那般鮮亮。
這倆都是水平很高的動圈耳塞,如果你重視中頻的飽滿度和亮度,還有低頻的質感,那origin更好;如果追求更具縱深感的聲場,更為蓬鬆的量感型低頻,不特別在意人聲的濃郁感,那force更好。
對比oxygen:
oxygen作為天使吉米早期的千元檔傳奇經典動圈耳塞,聽著就像是origin動態適度削弱,低頻適度增加,高頻柔和感適度提升的版本。硬素質上,它的密度和規模感相對origin弱了些。與新旗艦force對比,force的人聲相對內凹,存在距離感,味道會淡一些。
高頻方面,force的亮度比oxygen稍暗,但延伸和微弱細節的揭示力卻高出oxygen一截,這跟線材和腔體聲學設計都有關。
低頻方面,force的量感充沛,音色柔和,速度感稍慢。oxygen形態飽滿,速度感更快些,只是聲場和密度不如雙動圈開放式設計的force。
總體上,oxygen自然、平滑、強勁,有源自人聲和主旋律的爽感,force大氣、中性、淡雅,相對更有錯落的層次感,也更適合駕馭編製更大一些的作品。前提是它的前端設備要盡量「力大且精細」。
外殼為高精度高透明樹脂3d列印,外側覆蓋有鋁合金面板與不鏽鋼網罩,特別設計的後腔開放式結構據悉可減少高頻衍射失真。
對比類似造型的oxygen和origin,force的腔體著實「不算小」。但由於人體工學設計得很到位,實際佩戴卻並無任何不適,甚至久戴不摘也ok。
另外,若只看整體外觀,force的價值感是三者中最高的那個。
結語:
天使吉米在這次的旗艦雙動圈耳塞開發上,相對之前的單動圈旗艦origin,進一步優化了「自然度」和「柔和感」,同時對聲場的縱深和低頻量感也做了些升級。也就是低音強、聲場廣,高頻延伸自然,差不多各種風格都能比較好的駕馭和很自然的還原。
音色方面,相對origin,它會比較偏暖。對追求自然、鬆弛感的燒友來說,它可能是很理想的選擇。
從實用性角度出發,這次標配的可換三個插頭的effect耳機線,要比origin以及同價位其它品牌的競品更具吸引力。特別是當你手裡耳塞比較多,且它們存在聲音偏銳、過亮或偏冷的情況時,你是可以用這條線給它們「換換血」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