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2022年07月08日06:07:30 家居 1129


乾隆,一生最喜歡呆的地方是他的書房「三希堂」。皇帝的書房自然本應格外考究,然而,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乾隆皇帝的書房竟然很小。■ 「三希堂」到底有多大呢?「三希堂」雖然名氣很大,但面積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稱為故宮中最小的房間。這個8平米的狹長室內又分成里外兩間小室,臨窗的外間才是真正的三希堂,裡間是小歇整理之用的過間。臨窗的外間經據清史研究專家閻崇年先生的實地測量:東西長210厘米,南北寬228厘米,面積僅4.8平方米,也就和現在普通人家的衛生間差不多大。 是不是完全沒想到,堂堂一個皇帝,竟然書房如此之小?那麼,為什麼乾隆的書房要弄這麼小呢?難道是當時紫禁城沒地兒了?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來認識下這座「袖珍」的皇帝書房。首先一個問題:三希堂在哪兒呢?就在這⬇▲養心殿


養心殿是自雍正以後,清朝歷代皇帝的寢殿和日常辦公之所。乾隆睡覺和辦公的地方都是養心殿,養心殿非常的大!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而他的書房在養心殿西邊的小角落裡,名字就叫三希堂。


這個小角落有一扇大窗戶,向陽,冬天的時候,陽光可以從這窗戶透進來,讓整個小屋子都顯得暖和,故而它又有一個名字叫「養心殿暖閣」。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暖閣」在故宮裡有好多處,它們一般都是面積較小的房間,之所以稱為「暖」。


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北方冬天寒冷,古代又沒有暖氣設備,而皇帝們為了有效地保持室內溫度,就會在高大寬敞的宮殿里選取向陽處搭建一些低矮小屋,同時在裡面盤上火炕、燒上炭盆,名「煨冬」,畢竟房間空間小,燒會兒炭盆,再加上陽光的照射,不多久整個屋子裡就會暖暖的。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乾隆十一年時,也許是乾隆皇帝太怕冷了,他下令將「養心殿西暖閣」改為自己的書房,這樣,就算是冬天最冷的時候,他也能舒舒服服的盤著腿坐在暖炕上,溫暖的看書。  


同時,他還將這暖閣的名字改了,畢竟是書房嘛,得取個有文化的名兒,思來想去,乾隆定下了「三希堂」這幾個字作為自己新書房的名號。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要叫「三希堂」呢?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認為「三希」出自宋代大儒周敦頤的《通書》「志學」篇「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的名言。


意思是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


深層含義是告誡士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向聖賢的標準看齊,即使是已經達到了賢、聖的高度,也還要繼續進取。


看來,乾隆帝取得這個名字還是飽含進取之志的,也很符合書房的定位。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另外一種說法是,「三希」同三稀,「三稀」是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書法珍品,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


這三件墨寶均是乾隆帝愛不釋手之物,尤其王羲之這件,文字內容非常簡潔,文只寫了28個字,但是乾隆愛之甚之,在後面寫了幾萬字的讀後感。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三希堂」雖然小,狹長的室內又用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兩間小室,但陳設典雅,古樸,彌補了空間的不足,再加上設計得當,並無壅塞局促之感。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在4.8平方米的外間里,臨窗設地炕,炕長210厘米,寬114厘米,面積2.4平方米,比現在一般住家戶的床還小。


炕上寶座面西,寶座由靠背、坐墊和迎手一組構成,坐墊上置有青玉如意。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坑上座前安置一張長70厘米,寬31厘米,高38厘米的紫檀木雕花書桌。炕西頭,擺放著一張長96厘米,寬27厘米,高38厘米的紫檀雙層小案。


書桌、小案和窗台上陳放不同的文玩用具:有白玉筆筒、青玉筆山(筆架)、玉斧、玉冠架、青玉蟠螭觥、青玉犧尊硯滴、青玉托蓮蓬香插、硯屏等。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炕外東壁有五顏六色的壁瓶11個,壁瓶下面的地上,有存放三希堂法帖的楠木匣。


每個楠木匣長19厘米,寬11厘米,高11厘米,每摞兩匣,四摞,共八匣,裡面存放有乾隆喜愛的歷代名家的珍品法書墨跡等。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站在外間從南向北朝裡間看去,可以看到裡間的西牆上由五塊絹拼接而成貼落通景畫《平安春信圖》。


該貼落縱201厘米,橫207厘米,畫上無作者名款,據專家考證是義大利人郎世寧負責繪製肖像,金廷標畫衣飾、樹石、建築,郎世寧的學生王幼學畫藍白瓷磚。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裡間北牆上的壁畫,是當時的大家董邦達的山水,以及乾隆三年的狀元于敏中書寫的乾隆御制詩。


在壁畫前的正中,擺有一張紫檀座椅。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它如此之小呢?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位置所限,大家可以看到三希堂這個空間是乾隆後來隔出來的,在它周圍已經全是房間了,你既要曬得到太陽,要溫暖,又要能伸展開來看書,看的舒服,而且還要不破壞旁邊的堂屋,那估計真的只能做到這麼大了。


第二個原因是和古人對於房間的風水要求有關。


我們去故宮會發現,好像皇帝、皇后和妃子們睡的卧室都不是很大,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這是為什麼?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養心殿冬暖閣皇帝卧室


原因就在於古人都講究「藏風聚氣」,這「氣」是人生命的根源,「精氣爽」而「生命足」,如果「氣」散了,那人就會整天昏昏沉沉。


而人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裡」,如果這個「家」不能聚氣的話,那身體也不會很好,怎麼聚氣呢?


很簡單,就是房間別弄的太大,一大,氣就很難聚起來了。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因此,咱們會發現,故宮裡皇帝的卧室都很小,也就10平左右,而三希堂乾隆皇帝待得時間也比較長,其實就跟卧室一樣,因此聚氣也很重要,所以就把它弄的小一點。


第三個原因可能也是由於保暖的需要,那個年代沒有暖氣,冬天來時,都是靠燒炭火取暖,房間小一點的話,保溫效果會很好。


當然,夏天沒有空調,在這樣小的空間里放冰塊降溫的話也會涼的比較快。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三希堂雖然只是方寸之地,但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已收藏晉以後歷代名家134人之墨跡340件,以及拓本495種,可謂斗室有天下。


紫禁城之大,三希堂區區斗室,卻是乾隆皇帝最為寬闊的精神空間。


每日在處理完政務之後,就從他辦公室-勤政親賢殿西邊的小門進了三希堂,在窗前炕床盤坐,玩味古董書畫,揣摩古人筆意,幾可忘我。


乾隆書房只8平米,卻是他最寬闊的精神空間 - 天天要聞

圖片: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費指南》發布 - 天天要聞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費指南》發布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車輝7月2日,由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主辦的「標準看中國,健康向未來」——《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費指南》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會長周鴻升,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萬華生態集團董事長郭興田,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林產工業協會首席專家肖小兵,中國消費者報消費研究四部主...
已有人中招!這些物品,夏天千萬別放車裡 - 天天要聞

已有人中招!這些物品,夏天千萬別放車裡

炎炎夏季汽車太陽下停放,像會變成「烤箱」溫度最高能飆升到60℃到70℃一些車內物品在這樣的高溫下很可能變成「定時炸彈」近日,浙江湖州安吉縣一輛私家車副駕駛區域被嚴重燒損據悉事發當天氣溫較高小轎車長時間停在室外且未使用遮陽設施導致車內溫度急劇升高由於車頭方向正對著太陽副駕座椅上放置的手機疑因長時間暴晒發生...
黑武士釣箱秒變雙炮台 - 天天要聞

黑武士釣箱秒變雙炮台

下面我們對黑武士釣箱做一個升級改造,由單炮台改為雙炮台。從網上買的一個炮管把魚護架改造成炮台。有釣友問為什麼不用魚護架作為炮台?因為魚護架的管太細,支架放不進去。這個改造很簡單,我們就把支架卸下來換成炮台支架就可以了。這就改造完成了,你說簡
雷軍稱紐北廣告牌空出來一個搶一個:已在紐北租用辦公室 - 天天要聞

雷軍稱紐北廣告牌空出來一個搶一個:已在紐北租用辦公室

站長之家(ChinaZ.com)7月3日 消息:小米董事長雷軍開啟返場直播,在直播過程中,他著重談到了小米SU7Ultra在德國紐博格林賽道刷圈的相關事宜,引發廣泛關注。雷軍表示,有人認為家用車無需如此大費周章地在賽道上折騰,但縱觀全球,每一家世界級的車企,像寶馬、賓士等,它們的豪車也都在賽道上刷圈。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通...
人養3花,命比紙薄,這3種花再漂亮也不能養,看到就要躲遠 - 天天要聞

人養3花,命比紙薄,這3種花再漂亮也不能養,看到就要躲遠

養花圖個清閑自在,誰承想有些品種就是「隱形炸彈」,擺家裡純屬自找麻煩。仙人掌看著堅毅,實際滿身尖刺,沙發縫裡藏幾根,孩子小手一划就出血,清理起來全家折騰。蓮花優雅?陽台擺一盆,水盆沒幾天就成蚊子溫床,換水比伺候月子還累人。夜來香夜裡香得熏人
入住新房前,這3個「講究」不能少,裝修完就可以做! - 天天要聞

入住新房前,這3個「講究」不能少,裝修完就可以做!

裝修完新家那股子興奮勁兒,我太懂了——盯著牆面刷漆、看著地板鋪好,最後連窗帘都選了三回,就盼著趕緊搬進去過新生活。可咱過來人得說句實在話,這搬新家可不是把箱子往屋裡一扔就完事兒,有些「小功課」提前做了,往後住著才踏實。頭一樁,換鎖。
第一次見玉蘭花在七月開放 - 天天要聞

第一次見玉蘭花在七月開放

今天在北京某小區見到一株玉蘭樹鮮花怒放,光彩奪目,引來許多路人圍觀。玉蘭花一般都在開春後三、四月份開放,屬於北方較早開花的樹種之一,但在七月份開放,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見到,而且不是星星點點,而是滿樹燦爛,著實讓我有點大驚小怪。
機場充電寶新規落地,安全與便利從來不是單選題丨九派時評 - 天天要聞

機場充電寶新規落地,安全與便利從來不是單選題丨九派時評

文/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舒聖祥 近日,機場充電寶話題持續引發關注。旅客自棄的充電寶如何安全規範處理?上海機場集團表示,針對旅客自棄的充電寶,兩大機場將統一交給具備專業資質的處理企業進行處置。針對不屬於召回批次,品牌、容量、型號等信息清晰,沒有鼓包等外觀損壞的充電寶,兩大機場均提供7天暫存服務。 民航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