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汪精衛的棺材裡發現了一張紙條,紙條上的四個字讓人「膽寒」!

汪精衛墓地原址位於現在的「觀梅軒」,圖為汪精衛夫婦。

觀梅軒東西長約十六米,分為三間,東西兩間凸出部分各設一個南、北進口。亭子四周圍有磚砌欄杆。整座亭子為混合結構,頂覆藍色琉璃瓦,黃牆紅柱,融東西方文化於一體。

為了避免遊人將亭子與汪精衛墳墓聯想到一起,同時給遊人助興,當時具體負責汪墓地表改造的沈鵬飛等人,根據梅花典故以及吳大帝孫權的史跡,為亭子的南北入口擬定了兩個額名和兩副檐聯,經孫科審閱批准後,書於亭上。

這是被炸毀前的汪精衛墓地,陳璧君生怕日後有人毀墳鞭屍,特地要偽政府用五噸碎鋼摻和在混凝土裡,澆灌在墓殼上,想以此防人盜墓,保住其夫的全屍,不至受辱。

不過後來工兵爆破後,發現了汪精衛的楠木棺材,等揭開棺蓋,見汪精衛的屍體上面覆蓋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子,屍身著偽政府文官禮服,系藏青色長袍馬褂,頭戴禮帽,腰佩大綬;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斑點。由於入棺時使用過防腐劑,所以整個屍體尚保持完整,並沒有腐爛。並且在汪精衛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張三寸紙條,上面寫著四個四「魂兮歸來」,這有著招魂的含義。看到這四個字,在場的大部分人露出了害怕的神情

汪精衛墓內竟然沒有一點隨葬品,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圖為汪精衛墓地牌坊的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