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就在今天,

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

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舉行歷史見證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紀念活動,歡迎一座見證上海解放烽火歲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歷史紀念浮雕,在歷經三年多的保護性遷移後正式回遷原址。

「彭浦新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奇經歷、光榮夢想的地方,見證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不撓,努力建設美好家園的奮鬥史。」

在紀念浮雕前,彭浦新村街道退休幹部丁立行從「彭浦」地名的由來講起,將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戰火淬鍊解放上海的烽火激蕩彭浦新村建村等多件彭浦新村歷史大事件娓娓道來。

讓彭一小區老居民們格外激動的是,

他們的「童年夥伴」碉堡

也一起「回家」了。

1958年搬進彭一小區的時候,碉堡就已經在這裡了。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一起鑽進碉堡里玩。2021年搬遷的時候,還擔心碉堡會不會被拆除。沒想到,碉堡會在今天這個有著特別意義的日子裡,比我們先『回家』。」

居民周先生一邊輕輕撫摸著斑駁的碉堡牆體,一邊和老鄰居們一起回憶著小時候在碉堡里玩耍的時光。

居民庄先生還從手機相冊里翻出搬遷前拍攝的碉堡照片進行比對,「真好!這座陪伴了我50多年的碉堡還是老樣子,位置也基本沒變,感覺特別親切。等回搬後,又能每天見到它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座鋼筋混凝土碉堡表面的彈痕仍舊清晰可見,彷彿無聲訴說著76年前的崢嶸歲月。

它也是上海為數不多的

較為完好保留下來的一座碉堡。

2021年,為了配合彭一小區舊住房拆除重建成套改造工程,相關部門對碉堡進行了整體切割遷移和加固保護。今天,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見證物正式「回家」,與新建成的居民樓和諧共生,將不僅為研究解放戰爭提供實物依據,更成為社區居民、青少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鮮活載體。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打響上海戰役。這場戰役被形象地比喻為『瓷器店裡打老鼠』,為了既堅決消滅敵人解放上海,又保護城市、保證市民正常生活,解放軍不使用重武器,許多戰士用生命踐行了將上海完整交到人民手中的莊嚴承諾。活動中,靜安區第四中心小學老師韓逸楓站在碉堡前,結合實物與老電影《戰上海》影像資料,聲情並茂地為小學生代表、團員青年代表和社區居民代表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聽完老師的講課,一位同學感慨地說道:「以前只在課本里讀到『解放上海』,今天看到真實的碉堡和那些彈痕,聽到老師講解的歷史細節,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76年歲月變遷,

鐫刻在碉堡上的彈痕清晰如昨,

它們不僅見證了上海的光榮與夢想,

也提醒著當下的每一個人:

紅色基因要銘記於心,

更要踐之於行。

正如一位居民所言:「碉堡回來了,歷史就不會走遠;精神傳承下去,未來就有了根。」

記者:邢蓓琳

圖片:彭浦新村街道

視頻:樓英俊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