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正相生,常規戰術與獨特定製二者有機結合,可以從阻力最小、效益最大的途徑達到目的。似乎也可以套用在上雲這件事上。
對於國計民生關鍵行業來說,數字基礎設施的信創需求,已經十分顯著。一來,大模型訓練需要的行業專有數據,必須滿足「不出域、不出園」等安全要求;二來,海外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必須在信創底座上構建自身的數智化應用與能力。
另一方面,業務雲化也是現階段行業數智化的主線敘事。從雲上獲取ai大模型、數字人、資料庫等新技術,是最經濟、最快捷的選擇。
在信創的前提下,怎麼上雲,上什麼雲,就需要艱難的平衡。
私有雲,所有軟硬體都可以自己選配,能充分滿足信創要求,但投入大,又需要定製開發和運維的專業團隊。公有雲,靈活彈性,價格經濟,無需自己運維,成本優勢突出,但又擔心信創不全棧,核心業務不敢上,而且只能「吃大鍋飯」,不像私有雲可以根據企業具體需求提供定製服務。
信創剛需與上雲難題交織,成了關鍵行業數智化的突出矛盾。最近曙光雲打破這個僵局,曙光信創公有雲,融合了公有雲的經濟優勢和私有雲的全棧信創和服務能力,給上雲多一個選擇。
以正合,以奇勝,曙光信創公有雲的產品之道,頗有一點兵法的味道。
既要上雲,又要信創,如何才能兼顧?此前一個主要的解決方法,就是建私有雲,比如政務雲,就具備私有化部署、高標準服務、全鏈路信創等特點。
但政務雲這樣的信創私有雲,卻並不適合所有行業的所有場景。一方面前期投入大,政務雲那樣的嚴苛標準對一些企業來說,roi並不是最優的;二是場景差異化,一些央、國企非核心業務系統,如企業門戶等,並不需要獨立建雲,但也有信創需求;三是能力有邊界,政務雲不提供跨區域服務,服務邊界也是有限的,暫時無法滿足某些信創、paas等定製化需求的場景。
既然如此,通過公有雲的全棧信創,以公有雲的形式來提供服務,不就既有信創的安全可靠,又有公有雲的靈活經濟。這可行嗎?
聽起來很美,但信創公有雲的建設,要解決一些現實難題:
一是資源層的兼容性問題,若欠缺優化能力,計算資源損耗大,成本高。信創軟硬體生態尚未完全成熟,公有雲的新創辦虛擬機雖然支持國產cpu/gpu,但如果沒有性能調優,那麼算力資源損耗會導致服務成本高,無法發揮出公有雲的經濟性。
二是平台層的友好度問題,信創生態複雜,而普通企業往往數字人才匱乏,用不起來。信創的軟硬體生態產品眾多,適配也很複雜,普通企業進行信創改造,需要使用apaas、大模型等場景晶元、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缺乏相應人才和運維能力,而傳統公有雲又不能像私有雲一樣提供定製化服務,導致企業很難把信創公有雲用好。
三是服務層的成本問題,信創硬體的故障率,服務保障是剛需,雲服務商需7×24小時快速響應,彌補信創雲可靠性不足的缺陷。但公有雲的商業模式是追求規模效應,提高對信創雲的服務支持,無疑會導致服務商成本上升。
上述問題不解決,信創公有雲就很難落到實處。曙光雲決定以正合,以奇勝,走一條奇正相生的信創公有雲之路。
在重慶市璧山區先進數據中心,上線了符合信創標準的公有雲服務。這一雲服務有三個特點:
1.打破了政務雲的區域壁壘,全棧信創,能承接全國上雲需求,沒有地域屬性限制,可滿足全國關鍵行業的信創需求;
2.以公有雲提供服務,無需獨立建雲,低門檻實現企業應用上雲,非核心場景上雲的需求;
3.以私有雲的服務標準,來提供技術支持,曙光雲運維團隊、曙光雲研發中心與公有雲數據中心本地團隊協同機制,提供7*24小時雲服務保障。
實際運營下來,目前測試項目38個,正式項目19個,覆蓋多種不同應用場景,項目運行情況良好,未發生過重大運行事故。客戶包括西部某數據交易所、西部某健康大數據研究院、某部委研究所、某科技等央國企、政務、集團企業等。
經過苛刻檢驗,說明璧山先進數據中心,兼顧了政務雲的安全可靠、公有雲的經濟靈活、私有雲的服務配置,成為一個信創公有雲的絕佳樣板,也是全新模式。
前面說到,服務能力與價格優勢的矛盾,是信創公有雲最核心的難題。曙光信創公有雲的突破,也在於解決了這一矛盾。曙光雲採用的兵法:
一曰守正。穩定可靠更經濟,建立信創公有雲的基礎能力。
基於曙光多年在基礎設施、液冷技術、政務雲、平台工具上的積累,曙光雲得以打造出性能強大、產品穩定、全面信創的基礎設施。
曙光信創公有雲平台,採用最新曙光智能雲v8.0部署,實時同步版本更新,確保公有雲提供豐富的產品圖譜和保持領先的技術能力。同時,曙光雲自研了雲服務平台,通過了等保、密評等測評,各類雲服務相關資質齊全,全信創基礎環境部署,服務可用率達99.95%。曙光信創公有雲平台承載現有項目57個,涉及多種不同業務類型,運行至今未發生重大故障事件。
而價格方面,參考國內頭部公有雲平台的信創公有雲價格,曙光雲的產品價格也具有市場競爭力。
堅實的信創雲基礎設施,是曙光信創公有雲服務的前提保障,此為「正」。
二曰出奇。便捷易用服務好,對標政務雲私有雲的差異化優勢。
讓信創公有雲如同政務雲、私有雲一樣,解決各行各業使用的後顧之憂,這種價值溢出是曙光雲的奇招。
具體來說,曙光雲在paas層,部署了簡單易用平台工具,為企業賦能,降低信創改造門檻,解決普通企業信創數字人才不足的問題。曙光信創公有雲構建起覆蓋開發、數據、安全的完整技術生態。雲資料庫全面兼容mysql、postgresql等主流引擎,雲端即開即用;中間件服務涵蓋redis、kafka等分散式組件,保障億級並發處理能力。面向開發場景,提供完善的開發流程管理、一鍵升級能力,包括devops代碼庫、依賴庫、持續集成、代碼掃描等能力,高效打造隨需應變的業務系統,打包、升級一鍵完成。
服務層面,依託曙光多年深耕it市場的服務網路,提供一站式無憂雲服務,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控制綜合成本。曙光雲總部同本地團隊構建了協同機制,共同響應客戶需求和處理雲平台問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最快一天內就可以提供計算資源。
同時,全面對標政務雲的服務標準和質量,曙光信創公有雲配備7x24小時運維保障服務,根據客戶業務特點針對性輸出部署方案,提供售前諮詢、落地交付到售後維護的全流程支持。貼身服務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深度用雲,多次收到客戶表揚信。
在「人有我優」的基礎上,曙光信創公有雲參照政務雲服務的嚴苛標準,帶來了「人無我有」的私有雲級別的高質量服務,正合了孫子兵法的奇正相生之道,打開了信創公有雲的市場空間。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戰勢不過奇正,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奇正的組合變化多種多樣,奇正相生就可以構築持續優勢。就拿信創公有雲來說,曙光雲就給市場帶來了幾個改變:
首先,打開了信創雲的市場規模。顯著降低了企業從傳統it架構向信創遷移的技術門檻,isv廠商可直接在雲端提供試用環境,縮短客戶適配周期。
其次,避開了公有雲卷低價的存量市場競爭,打開了增量市場。曙光雲對標政務雲的服務能力,讓原本只能選擇私有雲的客戶也可以嘗試信創公有雲,隨著信創市場的擴大,信創公有雲的客戶也會水漲船高。
而更進一步,曙光信創公有雲將加速關鍵行業與企業落地在國產軟硬體生態上,形成規模效應,推動信創產業規模化,又夯實了自身長期發展的生態壁壘。
以公有雲的商業模式(按需付費)降低門檻,以規模效應或技術優化保持長期成本合理,曙光信創公有雲幫助企事業組織解決了上雲的兩難選擇,也探索出了一種公有雲的新商業邏輯。
這種奇正相生的優勢結合,也是一場公有雲服務的供給側改革。
不難想到,正招、奇招彼此配合,組合變化,就需要雲服務商在全棧能力上沒有短板,從底層資源層到平台、服務層,擁有體系化作戰的優勢。曙光多年深耕it、液冷等積累的全技術棧,相當於曙光雲的「彈藥庫」,可以靈活組合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
以正合,以奇勝,曙光信創公有云為各行各業上雲帶來了一個更優選擇,以公有雲模式帶動信創生態繁榮,讓信創技術加速融入行業核心生產力當中,也將成為國家信創戰略落地的關鍵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