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建築的奠基人」,天才建築師呂彥直的短暫一生!

一副圓框黑邊眼鏡,橫眉豎發,挺直的鼻樑,剛峻的神情,身著棉布對襟白褂,雙目炯炯地望著遠方……35年的人生歷程,對於生命長河來講,宛若流星,倏爾不見。對於呂彥直來說,卻是他的整個人生。用生命造就歷史的豐碑,設計南京中山陵,以氣勢磅礴、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精神,以其別具匠心,莊嚴簡樸等特點而盛讚於世;設計中山紀念堂,在廣州不避風雨屹立已近一個世紀,被毛主席譽為「中國人自己的設計」之典範。

時至今日,兩大建築仍然作為代表中國的城市名片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式的建築藝術。而這兩大建築的設計者,便是呂彥直先生,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受到當局政府褒獎的建築師。

呂彥直,字仲宜,別古愚,生於安徽省今滁州,中國著名建築師。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留美預備部讀書,1913年畢業,入康奈爾大學,先讀電氣專業,後改學建築,曾作為美國著名建築師亨利·墨菲的助手,參加金陵女子大學(今南京師範大學)和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校舍的規劃、設計,同時描繪整理了北京故宮大量建築圖案。 在1925年,他的精深造詣與不懈追求凝聚為一座輝煌的紀念碑,光耀於中國建築史、光耀於世界的優秀建築之林中。

1925年5月,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向海內外建築師和美術家懸獎徵求陵墓建築設計圖案。9月,他以簡樸、莊重的鐘形圖案(指陵園總體),在40多種設計方案評選中,一逾群雄,榮獲首獎。不久受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之聘,擔任陵墓建築師,監理陵墓工程。1927年5月,由他主持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在28份中外建築師應徵設計方案中,再奪魁首,從此蜚聲海內外。在中山陵主體工程施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跋涉於滬寧之間,並長期住宿山上,督促施工。為確保工程質量,選料、監工一絲不苟。終因積勞成疾。

中山陵以鮮明濃郁的民族風格為主。它依山勢而建,縱向布局,392級台階和10層平台組成了寬闊綿長的墓道,將座座中國傳統結構形式的牌坊、陵門、碑亭和祭堂組成了宏大的警鐘形的建築群體,排排松柏、銀杏、紅楓拱衛兩側,座座華表、銅鼎、石獅星綴其間。站在陵前廣場向北仰望,越過依次排列的牌坊、陵門和碑亭,祭堂與墓室高踞於整座陵墓的最高位置。層層琉璃瓦頂發出寶藍色的閃光,靜穆、高遠,將人們的目光和不盡思緒引往空闊的藍天。

而祭堂內東西兩側設置的窗戶,四壁下半部鑲砌的黑色大理石,墓室內的半球形室頂等等則借鑒於西方建築,從而使祭而祭堂內東西兩側設置的窗戶,四壁下半部鑲砌的黑色大理石,墓室內的半球形室頂等等則借鑒於西方建築,從而使祭堂和墓室內的氣氛更為莊嚴肅穆,給人以天高地闊之感。

這種中西建築風格的完美融合,乃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無數仁人志士「睜眼看世界,奮起救中國」、「西學東漸,洋為中用」的又一結晶,就象中山先生那民主共和的思想、那天下為公的精神、那顆博愛的心一樣。

為早日再現先生的思想、精神和那顆博愛的心,在受命為中山陵的建築師後,呂彥直即晝夜兼程,往返奔波於江浙軍閥戰火瀰漫的滬寧之間。在不斷的旅途困頓、饑寒交迫之中,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繪出了中山陵的建築詳圖。隨後,他又參與了主體工程即墓室和祭堂的招標與開標,參與了墓址具體位置的最後選定。大量具體細緻的工作,過度的勞累使他卧病在床,竟未能參加於1926年3月舉行的中山陵奠基禮。

1929年3月,當中山陵的主體部分墓室和祭堂即將完工的時候,身兼建築師、監工、驗料、驗工數職,事必躬親的呂彥直終因異常繁重的工作而積勞成疾。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他從容不迫,一方面先把噩耗告訴遠在北京的未婚妻嚴璆,請她另做打算。另一面全情投入到當時的首都南京規劃設計草案的研究與擬定工作中。1929年春節前,病情不見好轉的呂彥直,回到了上海古撥路55號自己的寓所靜養。他寫下遺囑,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請黃檀甫等同仁務必按照原計劃完成中山陵餘下的工程;開展好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的建築工程。

1929年3月18日凌晨,呂彥直停止了呼吸。嚴璆得知後,悲痛欲絕。不久便斷然在北京西郊出家,削髮為尼。

1929年4月,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決定,在中山陵祭堂的奠基室內,為呂彥直樹碑誌記。1930年5月,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又決定,在奠基室內為呂彥直建紀念碑。碑由捷克雕刻家、中山先生卧像的作者高崎刻成。碑文為于右任書寫:「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決議立石紀念」。碑的上半部是呂彥直的半身遺像。遺像中,他那緊扣的衣領,簡樸整潔的髮式,說明著他嚴整的、一絲不苟的生活和工作的態度;而挺直的鼻樑、緊閉的稜角分明的嘴唇,則給人以深沉的、堅韌不拔的印象;他上身微微前傾,清癯的面龐隨著犀利敏銳的目光略向左側,好像正手持圖紙巡行在施工現場,對工程嚴格地審視……

呂彥直耗盡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將中山先生敲響的民主自由的鐘聲永久地錄在了這位偉大革命先行者的陵墓之中,隨著日月星辰的轉動,和著紫金山風吹送的陣陣林濤,不息地向世人播放。與此同時,他也使自己的名字,一位在中國建築史上書寫了開創性篇章的設計師與建築師的名字,長留在人們的記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