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區將現221年一遇「周期蟬災」 上萬億隻蟬集體出土

  芝士口味多,好吃有營養;資訊類型廣,好聽長見識。

  近期,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各種昆蟲進入活躍期。據外媒報道,美國即將迎來一波二百多年一遇的「蟬災」,據估計會有上萬億隻蟬在短期內集體出土。

  「蟬災」是如何形成的?將對當地生態造成怎樣的影響?

  環球資訊廣播《資訊有「芝士」》為您解答。

  蟬,咱們俗稱知了。全球已有記錄的蟬共有2000多種,而我國約有300種。

  今年將在美國泛濫成災的這幾種蟬被統稱為「周期蟬」。

  「周期蟬」主要有兩個特點:

  ——首先,它們總是扎堆出土,一次出土的數量特別多。

  ——再者,它們在地里的時間特別長,其中最著名的兩種分別在地里蟄伏13年和17年,因此被稱為13年周期蟬和17年周期蟬。

  細心的朋友一定發現了,13和17都是素數。所謂素數就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而這正是周期蟬進化形成的一種生存策略。

  以素數作為生命周期的長度,能夠儘可能避免與捕食者的生命周期重疊,從而最大程度實現規避天敵的目的,減少與其他物種的競爭,保證種群的延續。

  歷史上有記錄的周期蟬群中,有些如今已經消失了,還有一些周期蟬從未被觀察到——有可能是它們極為隱蔽,或者在更久之前就滅絕了。

  研究發現,現存的13年周期蟬理論上應該有13巢,但實際只剩3巢;17年周期蟬理論上應該有17巢,實際只剩12巢。但由於13和17的最小公倍數是221,所以上述任何兩巢周期蟬同時出土都是221年一遇。而今年,恰好就是這樣一個「雙巢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土的這兩巢周期蟬規模尤其大。

  其中,13年周期蟬今年出土的是第19號巢,該巢分布範圍面積幾乎是所有周期蟬中最大的;而17年周期蟬今年輪到第13號巢出土,這一巢的蟬向來是以數量超多而聞名。

  美國林務局發布的周期蟬巢分布圖,上面還標註了周期蟬下一次出土的時間。

  雖然周期蟬爆發並不可怕,但會對當地生態造成一定影響。由於蟬不咬葉子只吸食樹汁,因此會導致樹木生長放慢,但幾乎不會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