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中國百年珍貴婚書」精品展五一句容開展

揚子晚報訊(記者 萬凌雲 通訊員  謝梅影   孫鴻天)  由句容市茅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句容市文體和旅遊局、句容市民政局主辦,句容市博物館、丹陽市古代契約文書收藏館、民盟句容支部、民盟丹陽文化支部承辦的「共憶婚姻立法沿革,共築幸福美滿家庭」——中國百年珍貴婚書收藏精品展,5月1日在句容先吳文化博物館隆重開展。

現場

中國婚書文化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中,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男婚女嫁都是中國人首屈一指的「終身大事」,婚姻對於每個人而言是人生角色的一次重大轉換。婚書見證了歷史上人們「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的紙短情長,是中國人婚姻禮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

不同的時代其婚姻文化不盡相同,但都承載著人們對幸福甜蜜與美好生活的嚮往。本次展覽讓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全方位地領略中國婚書文化的歷史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對於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句容博物館館長翟忠華介紹,鎮江除了有 「書法之城」「詩詞之城〞「篆刻之城」的美譽外,更是一座愛情之城。「白娘子水漫金山」「董永和七仙女」 「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中國著名神話愛情傳說,都發生在鎮江。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劉備招親」,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等愛情故事,也都發生在鎮江,鎮江是中國的「普羅旺斯」。一 段段美麗的 「神仙」 愛情故事,見證著鎮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豐厚底蘊。「一眼望千年」,此刻又有一段段新時代愛情故事正在發生。這些愛,促進著社會的和諧友愛,也堅定著民族的文化自信。

丹陽市古代契約文書收藏館館長孫國武,20多年來致力古今契約文化的研究,先後收藏了從明萬曆年間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各種婚書契約、老照片等8000多件,其數量之多、涉獵之廣,令人嘆為觀止。在眾多的婚書藏品中不乏精品、孤品。

本次展覽,觀眾們可以看到,一張距今80年的民國時期江蘇省鎮江縣趙水雲和郭得萱的結婚證書,這張珍貴婚書被發現後便在搜狐、騰訊新聞、中國人民政協網、光明網、新華網、揚子晚報、鎮江日報、京江晚報等全國各大媒體和朋友圈火熱傳播,被稱為「網紅婚書」。此外,還有民國時期鎮江商會會長、民國京江中學董事長、 江蘇省商會聯合會理事長 陸小波先生證婚結婚證書;原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主任委員黃炎培先生證婚的珍貴結婚證書;民國時期中國紅十字協會第二任會長、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和外公庄得之證婚的結婚證書等,均屬孤品和珍品。

現場展出的珍貴婚書,既有清代、民國時期的婚姻契約,也有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結婚證書。其質地除宣紙外,還有毛邊紙、絹面和硬本。從地域上看,遍及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江蘇、上海、雲南、海南、台灣等20多個省、市;在品種上,既有求婚帖、訂婚單、婚姻契約,也有定親帖、龍鳳貼和近百年來的結婚證書;從人物劃分上,包含了普通群眾,商賈名人,也有軍人、演員和農村鄉紳各式人等。

大量的珍貴展品,比較詳細地記錄了中國社會各個時期人們婚姻習俗的歷史,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其不僅折射了中國人民優秀的傳統美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印證了中國人對婚姻慎重、嚴謹和擔當的態度。

採訪中,本次展覽的主要承辦方、丹陽市古代契約文書收藏館館長孫國武告訴記者,進入新時代,我們就是要充分發揮收藏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職能作用,讓婚書文化與時代精神交相輝映,讓正能量相互傳遞,讓文明的婚姻風尚傳遍千家萬戶。「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民博文化人的應有貢獻。」

此外,句容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積極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任務要求,積極倡導和宣傳簡約適度、文明向上的婚俗禮儀,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內涵,鼓勵傳承好家風,提高當代新人的婚姻家庭幸福指數。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