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王毅的這通電話,再提「獨立自主」有深意

直新聞:王毅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通電話,強調要發揮元首外交引領作用,您認為中法關係現狀如何?會不會有新的調整?

特約評論員 陳冰:王毅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通電話,意味著將有高端交往。在這個通話中,王毅說要發揮元首外交引領作用,為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內涵,推動兩國各領域合作邁上新台階,暗示了習主席即將訪問法國,雖然沒有公布出訪時間。

今年1月,習主席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60周年。習主席說今天的世界再次走到關鍵十字路口,中法應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戰略抉擇。馬克龍則說,2023年是中法關係全面恢復活力的一年,2024年將是中法合作更進一步的一年。所以習主席今年訪問法國,具有特殊意義。我們注意到,無論是中法元首年初的相互賀電,還是現在王毅與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的通話,強調的是四個字,獨立自主,也就是努力避免外界干擾,走向合作共贏。

當前歐洲國家正處在對外政策調整中,都有些搖擺,一方面是俄烏衝突陷入僵持狀態,美國在軍援烏克蘭上出現拖延,有意把這一「包袱」甩給歐盟,使得歐美出現一定的戰略分歧;另一方面,俄烏衝突打破了以往歐俄合作,歐洲經濟陷入增長乏力狀態,還要消化幾百萬難民,而美國又要歐盟「去風險」,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讓歐洲國家產生懷疑,到底是聽美國的話繼續對華「去風險」,還是獨立自主與中國建立公平競爭關係,「再平衡」中歐貿易。

另外美國大選還剩下六個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不是不可能,而特朗普對歐盟、對北約都帶著脅迫傾向,而拜登則有把烏克蘭爛攤子甩給歐洲的跡象。這促使歐洲先行準備要「去美國風險」,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因此馬克龍最近強硬指出,歐盟必須獨立自主,不是美國的附庸,並提出歐洲有兩個優先事項,一是與美國的關係,不能把安全委託給美國;二是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共同遵循貿易規則。就是說,歐洲要適度地離美國遠一些,與中國走近一些,要成為一種平衡力量。

那麼接下來習主席訪問法國,中法關係如何調弦,就會有個結果。中法關係改善,已經有一些成果,比如在軍事和安全領域,去年馬克龍訪華時兩國發表聯合聲明,首次包含與中國南部戰區合作,現在這個合作「搞掂」了,中法兩簽署了戰區間合作對話機制。

再比如馬克龍去年訪華時,空中客車公司同意在中國建設第二條裝配線,以加強進入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的機會。那麼這次習主席訪問法國,也可能空客在獲得新訂單上會有新進展,同樣中方也可能敦促歐洲對中國的「新三樣」,不要採取歧視性貿易政策。這就是為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內涵。中法關係健康了,對歐洲的影響較大。

在歐盟中,法德是兩個領頭羊,法國側重領導歐盟的軍事和安全戰略,因為它有核武器和航母,德國則領導歐盟的經濟戰略,是歐洲的製造業中心。德國總理朔爾茨前不久訪華,釋放的是中德合作、中歐合作的信號,那麼接下來中法元首會晤,也許會釋放相似的信號,中法合作,中歐合作,合作共贏。

直新聞: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三國外長罕見「扎堆」訪華,這又釋放出怎樣的信號?

特約評論員 陳冰:南美三國的外長接連訪華,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經濟合作,因為中國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無論是市場、投資還是技術,在世界範圍內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讓其他國家看好。還有中國對其他國家一視同仁,不管國大國小,只要是為合作,為共同發展,就會平等對待。不像某些國家,總是把世界劃分為三六九等,劃分成不同的陣營。

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新總統米萊上台後,在意識形態上大幅傾向美國,在安全上想依賴美國,但要說到經濟和技術,阿根廷就蔫了,靠不上美國,美國也是靠不住的。阿根廷所面臨的貨幣互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償還問題,以及農產品出口問題,沒有哪個國家可代替中國。因此據說米萊對阿根廷外長的這次中國行,寄予厚望。也許通過這次訪問,阿根廷會改弦易轍,深化阿中各領域聯繫和合作,畢竟中國是阿根廷的第二大經貿夥伴,雙方發展高度互補,合作潛力巨大。雙方都能務實合作,何嘗不是好事呢。

作者丨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