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國:沒有史官的蜀國,為何會有人能寫出傳世的史書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前後一共持續了四十多年,而在這並不算短的時間內,蜀國卻一直未設史官。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可能會說,劉備活著的時候,他是一天都沒消停,不是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蜀國就那麼大的地方,一旦戰事興起,誰還會顧得上安排專門的史官記錄歷史。

諸葛亮雖然心思細密,但是劉備去世以後,他是一手抓內政,一手抓北伐,兩手都抓的很硬,以至於積勞成疾而死,他那麼忙自然也沒功夫安排史官這種小事。

至於諸葛亮去世之後,蜀國雖然過了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太平,實際上當時的蜀國上下都在為蜀國滅亡而倒計時,此時就更沒人願意管這些閑事了。

那麼蜀國沒有史官的原因真是如此嗎?

恐怕未必

蜀漢沒有史官的明確記載,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的(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但是陳壽在同一本書里,卻還說過蜀漢有史官的話(景耀元年,姜維成都史官景星

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我們再來看陳壽還寫過什麼:(因為蜀漢沒有史官)所以蜀國的歷史中,行事多遺,災異靡書。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一個人,他就是史官的第一人司馬遷,司馬遷最為人知的事有兩件,一是他被漢武帝給判了宮刑,且執行了,第二,他在漢武帝活著的時候,就寫出了那本大名鼎鼎的《史記》。

真正熟悉這本史書的人,應該都能看出,司馬遷在這本書中,曾很隱晦的對老劉家的黑歷史進行過記述,但是因為他的真話都藏在各種表揚之下,所以漢武帝當年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其實不光是司馬遷,所有的史官可能都面臨著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如果照實寫,他可能活不不下去,自己的書也沒法傳世,如果不寫真事,有對不住自己的職業操守,於是史官們經常會用初秋筆法來寫一些東西。

至於你能不能看出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陳壽本人雖然出生於蜀國,但是他寫《三國志》的時候,他可並不在蜀國,而是在魏國,不過當時魏國的實際統治者,已經不是老曹家的人,而是人家司馬家的人,《三國志》成書的時候,晉朝都已經正式建立了。

此外,當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他還拿著司馬家的薪水,你說陳壽如何寫史書,才會既保證真實,又不會犯司馬家的忌諱呢。

自然是在大事的方向上,基本遵循歷史來寫,但是在一些細節上,卻可以露出破綻,等待後人主動卻抽絲剝繭的細細挖掘。

大家通過傳世的《三國志》,是不是既能看到司馬家那無雙的戰績,又能看到他家竊權的經過,這種敢說大實話,還能不被當時的領導404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都具備的。

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除了陳壽之外,還有人想寫這段歷史,他們中最出名的一個人叫夏侯湛,他當時已經把材料個整理了個七七八八,預備用的書名叫《魏書》當然實際內容並非只有魏國的歷史。

就在他準備了差不多的時候,他看到了陳壽的《三國志》,然後就放棄自己寫了,為什麼他會放棄呢。

陳壽的史書為什麼叫《三國志》,因為按照人家陳壽的意見,你曹魏得國不正,你不算是正統,你和蜀漢、孫吳不過是並立的勢力而已。

陳壽的這種態度,是很讓司馬家開心的,既然你得國不正,那麼我一統天下,自然得國就沒問題了,可是夏侯湛呢,你雖然想寫三國歷史,但是你用的書名是魏書,那麼你自然就只能把魏國寫為正統,那麼一個晉朝的人,要是真這麼寫,你感覺你的人和你的書能傳世嗎?

立意都有嚴重的問題,你還有寫下去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