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一刻!百年老照片里,一座座中國古建築在消逝

1947年梁思成參加聯合國總部大樓設計之場景




今日中國保存古建之外,更重要的還有將來複興建築的創造問題。欣賞鑒別遺忘的藝術,與發展將來創造之間,關係若何我們尤不宜忽視。

——梁思成








有一則新聞至今記憶猶新:地球上建設速度最快的建築——長沙新方舟賓館。


這是一幢50米高的15層模塊鋼結構建築,僅用了6天就建成了,這項令人難以置信的建造速度紀錄由湖南省長沙市的一個建築施工隊創造,整個建造過程中沒有一名工人受傷。


中國建築研究院的測試結果顯示,這幢建築可以抵禦9級地震,抗震能力是傳統建築的5倍。


長沙新方舟賓館


中國人的創造力是驚人的,但我們創造力的前提是抄襲和破壞,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城市。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古代建築,建築周期都很長,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斷完善,風格鮮明。

收集了一些記錄的中國古典建築的百年老照片,不勝唏噓,那些疏密有致、曲折玲瓏、明凈婉轉的建築攜裹著中國人曾經從容風雅的生活方式,消失在格式化的城市森林中的……共同緬懷那些消失的華美。

安慶大觀亭,生於公元1522(嘉靖元年)

卒於1938年日軍炮火


安慶東城的城門


北京常營清真寺


北京大光明殿 生於明嘉靖年間 卒於1900年


北京隆福寺藻井的星空圖


北京外城角樓


北京西便門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卒於1952年


北京西山過街樓


北京西斜街私家花園


北京中軸線


成都關帝廟(1913年攝)


成都錦官驛,卒於2003年


成都滿城街道


大同府藥王廟


大同鐘樓,卒於1951年


丹東第一代火車站

生於1914年前後,卒於1987年


東安里門, 卒於1926年


奉化市溪口鎮雪竇寺,卒於1968年


宮城東華門


宮城西華門


廣東官銀錢局


廣州十三行行商的伍家花園


廣州萬壽宮

生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卒於1918年


邯鄲城門樓


邯鄲彭城東閣,卒於1958年


邯鄲邱縣


邯鄲邱縣孔廟大殿


函谷關城門,毀於戰火


杭州城站

生於1941年,卒於1997年


杭州鼓樓

生於五代南朝,卒於1960s-1970s


歸化城的鼓樓,卒於1958年


綏遠城的鐘鼓樓,卒於1959年


黃鶴樓

1867年最後一次重建,卒於1884年大火


吉林北炮台山上的真武廟

生於清乾隆三年(1738),卒1960~1970年代


吉林都督衙門


濟寧老竹竿巷,卒於1990-2000s


濟寧西大寺,生於明代中期,卒於1960s


濟寧元帝閣,俗稱「棗店閣」,卒於1960-70s


嘉興


嘉興東塔


嘉興壕股塔


嘉興銅棺塔


嘉興真如塔


膠州內城東門迎陽門,卒於1960s


九江甘棠湖


開封鼓樓,生於1379年,卒於1976年


蘭亭


蘭州的北城牆,卒於1954年-1960年


蘭州雷壇河握橋,生於明永樂間,卒於1952年


蘭州南城門,古稱皋蘭門,卒於1952年10月6日


蘭州西城門,卒於1954年-1960年


老北京店鋪




醴陵縣,家族祠堂和文昌樓


聊城古城,卒於2009年


聊城海源閣,生於清道光年間,卒於1960-70s


聊城萬壽觀,卒於1949s


臨汾堯廟 廣運殿 卒於1949~1970年代


靈寶縣城牆和城樓,卒於1956年



靈寶鐘鼓樓,卒於1956年


龍脈口長安右門,卒於1952年


龍脈口長安左門


陸良鐘鼓樓,卒於1955年


南昌北伐軍紀忠塔


南昌城舊照


南京通濟門,生於1386年,卒於1963年


南京儀鳳門,生於1360年代(明洪武初年),卒於1958-1959年間


內城九門之阜成門,生於1439年,卒於1965年


寧波 鹽倉門(和義門)


寧波福建會館


寧波鐘樓


寧夏靈武南鼓樓,卒於1970年


寧夏吳忠鼓樓,卒於1950年代


寧夏鹽池鼓樓,生於於明萬曆年間,卒於1964年


清徐孟封村玉皇閣,卒於1946~~1947年


清徐市樓又稱「玉皇閣」,卒於1950s


山海關,當年八國聯軍德軍營地


山海關鼓樓,卒於1958年


山海關鐘鼓樓,明徐武寧創立城池時建,卒於1952年


山西運城鼓樓

生於明萬曆七年(1579),卒於1947年


蘇州橫塘的亭子橋

生於1623年,卒於1969年


肅王府,卒於1901年


太原城隍廟,卒於1960~1970


托口古鎮,卒於2013年


外城七門之廣渠門

生於1555年,卒於1953年


外城七門之永定門和瓮城

生於1553年,卒於1957年


外城七門之右安門箭樓,生於1562年


武昌革命紀念堂,生於民國初,卒於1938年


濟南八卦樓,建於1914年,拆除於1997年


青島老火車站,建於1901年,拆除於1991年。

現在的火車站,是老火車站後移15米以後

按照原樣放大1.5倍重建的,僅僅是鐘樓部分。


南昌萬壽宮,拆除於1960年


嘉興三塔,嘉興古代七塔八寺之一,原茶禪寺前

最早建於唐代,清光緒二年重建

拆於1971年,現又重建


重慶萬州橋

生於1870年,拆除於1970年


你發現了嗎?大多數珍貴的古建築,躲過了千百年的風風雨雨、電閃雷鳴、甚至地震災害,卻抵擋不住人為的傷害


通過這些百年前的老照片,我們還能非常明顯得嗅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氣味』,但看看現在歷史古都的高大建築,都是鋼筋水泥,令人心痛。


科學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機械化的進程又讓我們的建築千篇一律。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現代建築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又讓我們失去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