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不將阿拉斯加賣給加拿大?

1867年3月30日,俄羅斯以720萬美元的便宜價格阿拉斯加這片廣闊的領土轉讓給了美國

山姆大叔顯然在這筆交易中得到了更好的結果——在出售50年後,阿拉斯加淘金熱為美國帶來了超過10億美元的新財富。同樣有利可圖的還有這片土地上豐富的木材、鮭魚和石油,此外,冷戰到來後,阿拉斯加成為美軍真正的戰略資產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會放棄這樣一個富饒的地區呢?為什麼不將其賣給與阿拉斯加接壤的加拿大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回顧19世紀當時正值原始冷戰時期。歷史學家稱之為「大博弈」,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幾個王位。

俄羅斯宣稱對阿拉斯加擁有主權

從1829年到1907年,俄羅斯和大英帝國相互敵對。他們都想擴大在中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於是,一場競爭開始了。這種敵意引發和加劇了幾次軍事衝突,其中最著名的是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這場戰爭使俄羅斯與英國法國撒丁島奧斯曼帝國的盟軍展開對峙。最終,俄羅斯戰敗。據估計,沙皇帝國遭受了80多萬人的傷亡

儘管這場戰爭僅限於歐亞大陸,但它對太平洋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一個問題是,它使得那片神奇的土地——阿拉斯加的未來成為了疑問。

經過數十年的探索,俄羅斯在1741年宣稱對阿拉斯加擁有主權。隨後,俄羅斯於1784年8月 3日在那裡建立了第一個北美定居點。由謝利霍夫-戈利科夫公司建立,該公司是在該地區運營的幾個皮毛貿易組織之一——名義上代表著帝國的利益。1799年,沙皇保羅一世其中幾家公司合併為俄美公司俄美公司是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擁有阿拉斯加資源的貿易壟斷權。它還負責建立新的定居點並擴大俄羅斯在新地點的存在。

為此,公司經理巴拉諾夫率領手下一路冒險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並於1812年2月2日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名為羅斯堡的前哨基地。俄美公司的宏偉願景是讓這個基地成為農業中心,其農作物可以養活自己的定居者和阿拉斯加的居民。有了保障的糧食供應,這兩個地點的殖民者就能更輕鬆地收穫太平洋上最賺錢的商品:海獺毛皮。這些毛皮比令人垂涎的海狸毛皮和海狗毛皮貴幾倍,是俄美經濟的命脈。

不幸的是,羅斯堡的農業產量嚴重不足。更糟糕的是,俄羅斯毛皮捕獵者對海獺的過度捕獵,以至於這些動物幾乎從北太平洋消失了。因此,俄羅斯人放棄了羅斯堡,並於1844年將其賣給了一名美國邊防人員

克里米亞戰爭及其作用

隨後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阿拉斯加有可能成為這場戰爭的負擔。如果英國決定入侵這片領土,俄羅斯過度擴張的軍隊將難以保護它。英國人卻在戰爭期間選擇遠離阿拉斯加。儘管如此,沙皇政府中的許多人質疑堅持一個偏遠、人口稀少、其主要收入來源正在消失的殖民地是否明智。

更糟糕的是,來自英國和美國的捕鯨船經常侵犯俄美公司控制的水域,進一步使整個局勢複雜化。

1850年代末,俄羅斯開始考慮出售的想法。在當時的情況下,加拿大可能看起來像是一個理想的買家,因為它與阿拉斯加有2,475公里的邊界。但加拿大尚未實現自治,並且仍然受到英國的牢固控制。因此,將阿拉斯加交給加拿大人將使英國在「大博弈」中多了一個棋子。

但幸運的是,一個更好的候選人出現了。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這個斯拉夫帝國結交了一個令人美國這個盟友。美國報紙絕大多數支持俄羅斯事業。除了道義上的支持外,各國還向沙皇軍隊提供武器和物資,儘管美國政府在官方上保持中立。

帝國主義

兩個超級大國都將英帝國主義視為威脅。出於共識,俄羅斯允許其駐美國外交部長斯托克爾與美國總統接觸,提出在1854年出售阿拉斯加的提議。該交易未能成功,直到美國內戰結束後,這個話題才再次被認真討論。

林肯和約翰遜總統的國務卿蘇厄德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外交官,多年來一直宣揚阿拉斯加的優點。1867年,他和斯托克爾達成了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美國將以720萬美元的價格(相當於今天的1.38億美元)取得該領土的所有權。當年4月9日,參議院批准了這筆交易(儘管國會直到1868年才撥款)。

1867年10月18日,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