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哪裡的兵源最好?四川猛、廣西橫、陝甘祖上最光輝——

5000年的華夏文明史,說白了就是一部戰爭史。從上古時期炎黃二帝阪泉大戰」,到春秋戰國百國混戰,24個朝代83個王朝,每一次的政權更迭,都離不了打打殺殺。


尤其是進入近代,我國更是內憂外患不斷,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抗日戰爭-----


浴血而戰,我們殺出了重圍屹立不倒。那麼,從古至今,我們國家哪些地區的人最能打呢?

陝甘秦軍

戰國時的秦國,包括現在的陝西大部分,甘肅東南部,還有四川河南西部的一小部分。


要論戰鬥力,老秦人南征百越、北擊匈奴、覆滅六國,雖然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這個祖上的光輝還是令人驕傲。


秦人有多能打?史書上有一句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這個畫面,也是夠生猛了。蕩平六國統一華夏,是老秦人戰鬥力的最有力證明,也對中國的歷史走向起到了很大作用。

14年抗戰,陝甘寧邊區是我黨的中央所在地,延安,更是引航全民族抗戰的燈塔。根據過去《陝西日報》記載,陝西一共徵兵115萬多,甘肅出兵41萬,陝軍東征戰、永濟保衛戰、中條山戰役等硬仗,也都是陝軍出力打下來的。


四川川軍

如果說,秦統一六國的意義在於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走向,那麼抗日戰爭,就是華夏的存亡之戰,生死存亡,沒有比這更危急的時刻。


首先要申明,抗日戰爭,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一致對抗,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哪一個省份地區是置身事外沒有犧牲的!


14年抗戰,我們以犧牲3500萬的代價,換來了今天的和平!這其中出兵最多的,就屬四川,一共徵兵300多萬。「壯士出川三百萬,十戶九戶無兒郎」,這些出川戰士,轉戰7萬里,他們的足跡,遍布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當時有一個說法,叫做「無川不成軍」,因為抗日軍隊里,幾乎每五六個人里就有一個四川兵。


這300多萬川軍,參加過28場大型會戰,其中有64萬多人忠骨埋大地,再也不能回歸故鄉。抗戰勝利舉國歡慶,四川卻「家家素縞、戶戶靈堂」。


在歷史上,由於四川地處盆地又有天險易守難攻,因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尚書·牧誓》記載,3000年前武王伐紂,共帶了八個諸侯國聯軍,「庸、蜀、羌、微、髳、盧、彭、僰」,這其中的蜀,就是最早的川軍。


除此之外,劉邦曾帶著川軍成就了霸業,劉備也據守川渝三分天下。還有南宋時的大散關、仙人關防禦戰,釣魚城血戰20年,張獻忠李自成的舊部,也曾依靠四川進行了長達十餘年的抗清活動。

中原豫軍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主要指從洛陽開封這一帶的中下游地區,現在泛指河南。


問鼎中原、逐鹿中原,自古以來,河南這片土地,就經過了戰爭車輪的一遍又一遍碾壓,上下5000年,這裡打仗最繁忙。


早在上古時期,夏啟伯益就因為王位在這裡打個不停,之後牧野之戰成皋之戰官渡之戰、虎牢關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昆陽之戰等等-----

因為常年打仗,所以在古代,河南也叫「四戰之地」,意思是四面八方的敵人都來了,「得中原者得天下」,那就是一個「打」。既然打仗,就離不了抓丁。


打仗,無非是為了爭奪利益,到了隋唐之後,南北經濟開始平衡,南方開始越來越富裕,打仗又開始南方變多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在抗戰時期,河南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也是日本的重要目標,同時這裡也是日軍南下的必經之路。


為了阻止日軍南下,1938年5月底,正值夏季汛期,蔣介石下令炸開了鄭州東北的花園口,滔滔黃河水因此奔涌而出。

由此,整個河南成了一片汪洋,還累及了臨近省份,89萬百姓慘遭溺死,幾千萬人流離失所。大水之後,又爆發了旱災、蝗災,千里沃野顆粒難收,除此之外,還有日寇流匪作亂----


河南的出兵率因此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河南出兵達到了190萬,位列全國第二,如果算上河南籍的八路軍,一共是200多萬。


河南的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共牽制了20餘萬日偽軍,據數據記載,雙方交戰達到一萬多次,斃敵傷敵十幾萬。


除此之外,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河南也更加悲壯,全國軍民死傷一共3500萬人,其中有1400萬都是河南人。中國抗日紀念碑上,有300萬河南人的名字。

湖南湘軍

湘軍一詞,從晚清開始出現,最早是曾國藩在其家鄉建立起來的地方軍隊。雨花台之戰,3萬湘軍46天內擊潰了80萬太平軍。也是這一戰太平天國被重創,又給清廷續了命。


根據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出兵157萬,如果算上其他抗日力量,共計有近200萬。雖然湖南出兵不是最多,但湘軍有一個強優勢,那就是殺敵最多。


1939年9月,日本踏進了湖南,之後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等等,總戰役有22次,其中有7次大型會戰。中國軍事博物館記載日軍在我國一共掛掉55萬,也有其它記載說是44萬,但不管是哪個數字,其中有20萬都死在湖南,這個比例還是接近了一半。


從斃敵數量來說,湘軍的勇猛也是首屈一指的。

廣西狼兵

廣西狼兵的名號,在明朝時便已經名震四海。


廣西地處西南邊隅,既沿海又沿邊,除了是我國南疆的門戶之外,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因此自古以來就多戰亂。比如早期的儂氏紛爭、邕州之戰,1882年,因為法國入侵越南,又發生了與法國交戰的鎮南關戰役


因為地處邊陲,所以廣西多面臨外地入侵。


從明朝開始,日本倭寇就不斷來犯,常年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當時的壯族土司組建了一個地方武裝,叫做「俍兵」,後來又與湘西土家族合併,稱「狼土兵」,後來就簡稱「狼兵」。

狼兵,是最早的抗倭武裝,後來明朝抗倭,朝廷從廣西徵調的狼兵超過10萬。


廣西狼兵堅韌不拔勇猛無比,南明民族風物誌《赤雅》有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明英宗實錄》也有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


倭寇襲擾大明長達300年,這300年里,廣西狼兵沒少出力,而且常能「以少擊眾,十齣而九勝」。太平天國運動,也是發源於廣西的邊陲小村金田,廣西狼兵,差點覆滅了滿清


14年抗戰中,廣西共出兵80萬,發生過桂南會戰豫湘桂戰役桂柳會戰桂林保衛戰等,悲壯無比的湘江戰役也發生在這裡。

一直到1979年,越南剛從戰爭的泥潭中爬出來,便背刺我國,因此中越邊境紛爭不斷。中越自衛反擊戰,便是從廣西方向對越開戰,廣西軍隊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之後,中越邊境鬥爭又持續了十年,這十年里,廣西雲南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東北軍

東北的白山黑水,是大清的龍興之地,今天的遼寧赫圖阿拉,就是它的發源地。


在古代,東北是一個多民族地區,華夏5000年歷史,東北被少數民族統治了4900年。滿、蒙、朝、契丹等等,多民族聚集,自然離不了各種利益衝突,因此這裡戰爭很頻繁,各民族部落間是不停的打打殺殺。


在這裡,完顏阿骨打曾以兩萬兵力,擊敗過遼天祚帝的70萬大軍;努爾哈赤又以13副鎧甲起家,統一了女真建立了後金,後來又打敗明軍入關,掌管我華夏兩百多年。

因此從歷史上來說,東北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兇猛的。


進入近代以後,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這裡烽煙四起,成為各國勢力爭奪的焦點,60年內發生過6次大規模戰役,以至於被人稱為東方巴爾幹。


九一八日本侵華,也是先從東北開始,幾個月里,東北便大部分淪陷。因為是淪陷區,所以從我們目前的歷史資料來說,很難找到東北的徵兵記錄。

但是,東北對抗戰也是做了很大貢獻的,東北抗日聯軍,一直在同日本做著生死存亡的較量,在很大程度上拖住了日軍南下的步伐。根據黑龍江抗日戰爭研究會統計,東北抗聯曾對日作戰10多萬次。


東北抗聯人數不算多,但據東北抗聯周保中推算,全面抗戰爆發前,抗聯的斃敵人數已達到十萬。而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有20多萬日本兵被消滅在東北。因此從歷史至今來看,東北軍的戰鬥力一直都還是很兇猛的。


以上就是我國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幾個省份地區,篇幅有限,難以一一詳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如有冒犯作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