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成吉思汗派長子朮赤統一林木中人時,忽禿合別乞率部投降

麻煩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點一下「關注」,方便與您討論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謝謝!

提及和碩特,便不能不先談到衛拉特以及四衛拉特,十二世紀在色楞格河下游葉尼塞河上游以及貝加爾湖附近的巴兒忽真脫哥木等森林地區生活有斡亦刺特、巴兒忽剔、豁里、禿刺思、禿馬剔、不刺合臣、客列木臣、幾刺幾剔、貼良古剔、林中幾良合等諸多部落,被稱為森林中的百姓。

1207年成吉思汗派其長子朮赤統一林木中人時,忽禿合別乞首先率衛拉特部投降,被封為太師,並且將自己的女兒海迷失嫁與成吉思汗之孫貴由為妻。

1217年,在成吉思汗再度派朵兒伯朵黑申徹底鎮壓禿馬剔部,並由衛拉特蒙古向西北遷徙至其故土葉尼塞河上游的江河流域居住,併合並其部眾,在征服統一林中百姓後,將其土地歸朮赤管轄,又在行政方面將衛拉特分為四個千戶,由良合的速不台、者勒蔑任千戶長隨著蒙元統治者集團的內部鬥爭和分裂以及元朝的逐漸衰預在十三世紀中葉到十四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內,衛拉特部內部也先後詳細遷徙,或者轉到阿爾泰山一帶游牧去了。

元末明初,瓦刺(即衛拉特)王猛克帖木兒帶領瓦刺發展到四萬戶猛克帖木兒死後,「眾分為三,其渠日馬哈木、日太平、日把禿李羅」。

馬哈木之子脫歡忽必烈後裔脫脫不花為汗,擊敗東蒙古的阿魯台及阿岱可汗,曾使大漠東西蒙古短暫統一。

後脫歡之子也先先帶領瓦刺向西擴張,後又武力經略元良哈三衛和女真,並於1449年土木之役大勝明軍,俘獲明皇帝英宗,於1453年自立為汗,稱雄瓦刺諸部,以旁系身份統一了蒙古,建立了軍事游牧帝國,而在此時,和碩特部就加人了四衛拉特。

和碩特部是成吉思汗之胞弟哈布圖哈撒兒的後裔,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後,以千戶制組織形式為自己的兄弟和近臣分配部眾和封地,而據拉施特的記載,哈撒兒的封地大約是在也里古納河海拉爾河的附近地區,蒙元時期,哈撒兒家族承襲「齊王」爵位,是為朝廷頒發王印的宗王中,僅次於皇子所獲王位之外的「二字王」,獲「金印紐」王印。

北元時期,哈撒兒家族控制著蒙古高原的東北地區,而在十四世紀初,哈撒兒第八代玄孫阿魯特帖木兒、烏魯克帖木兒兄弟二人就分配、繼承發生分歧和矛盾。

《遵依聖武成吉思汗大道輔皇室記》中載:「合撒兒之後商阿克薩噶勒泰諾顏之子阿魯克帖木兒從各和碩及部落招收屬民而未分給兄弟烏魯克帖木兒,烏魯克帖木兒因此怨恨其兄,奔日落方向投靠衛拉特脫歡太師而去。」脫歡太師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烏魯克帖木兒,由此其家族也成為了衛拉特部的姻親,由此發展成為親戚脫歡太師死後,也先繼任太師,與脫脫不花尊榮相等,並先後攻破哈密、良哈壯大勢力稱雄西北,對明朝構成巨大威脅。

並於1449年進攻明朝,在土木堡俘獲明英宗

後與脫脫不花不和,欲另立新的傀儡可汗,並派兵追殺脫脫不花,且乘勝威脅控制了周邊各部落,使瓦刺勢力達到頂峰,後也先被暗殺。

也先死後,衛拉特部的實力大為削減,在達延汗俺答汗統一蒙古、擊退旁系的努力下,不斷後退至現今新疆北部地區活動,但是仍舊一直處在東西兩面敵對力量的夾擊之下,漠南漠北蒙古與衛拉特部之間常年戰爭不斷,且與西面的哈薩克族也常有衝突。

同時,衛拉特四部內權力鬥爭也從未間斷,退到新疆後是和碩特部的實力最強,並由該部首領擔任四部聯盟的盟主。

準噶爾部的勢力也在逐步恢復和強大中,試圖恢復之前也先時期一樣的衛拉特部在四部中的絕對統治地位。

因此,在衛拉特四部中形成了以和碩特部的拜巴噶斯為首的和以準噶爾部的哈喇忽喇為首的兩大集團,隨著衛拉特四部之間矛盾激化,出現了封建主攜部眾向別處遷徙的現象,其中便包括土爾庭特部和額爾勒克的西遷伏爾加河下游,以及和碩特顧實汗的南下青海顧實汗是和碩特部漢王哈尼諾顏洪果爾之子同母兄弟共有五人,被稱為「五虎」,為拜巴噶斯、昆都侖烏巴什、顧實汗、多羅札薩克圖和布顏鄂特歡。

前面提到,衛拉特內亂,研究認為實際上是和碩特部的內亂,即拜巴噶斯同母異父的兄弟垂庫爾在繼承同為兄弟的青台什的家畜部民時,選擇了據為己有而排擠和限制了拜巴噶斯繼承的權利,由此和拜巴噶斯產生矛盾並率先發動進攻,拜巴噶斯戰死,垂庫爾代之成為太師後,原本支持拜巴噶斯的杜爾伯特的達賴台什,聯同拜巴噶斯的弟弟顧實汗以及昆都侖烏巴什,追擊垂庫爾並在烏拉爾河一代擊殺其屬民,而在此內亂後,土爾扈特台什因顧忌內部相互斯殺,便帶著自己的子孫屬民約五萬帳人馬向裏海一帶遷徙。

而在整個北元時期,蒙古地區大小首領均以禮尊佛教為風潮,而衛拉特常年爭戰都地處偏僻相較而言時間上是晚了些。

據記載,在拜巴噶斯尚統領衛拉特之時,由於蒙古(這裡應該指喀爾喀蒙古)的影響,1615年之時,衛拉特的統治層已經全部飯依了西藏佛教,拜巴噶斯也曾一度要離開部落成為佛僧,但是衛拉特部眾則擔心沒有了首領,將難以維持土地和生活,所以便提議以各首領家各出一個兒子去做沙彌以此來完成拜巴噶斯想達成的功德,而著名高僧咱雅班第達便是拜巴噶斯之子在曼珠什禮呼圖克圖座前成為了沙彌。

適時,西藏佛教也並非平安無事、遵一家之言,特別是在西藏和青海地區,格魯派和噶瑪派鬥爭加劇,支持格魯派的以阿勒坦汗為首的土默特部及其他右翼諸部,游牧並控制著青海一帶。

格魯派便邀請青海土默特勢力進人西藏,佔領拉薩、壓制噶瑪派及其施主藏巴汗,但是這一階段里格魯派還是壓制住了噶瑪派的。

於是,噶瑪派便開始導求察哈爾部以及漠北喀爾喀作為同盟,藏巴汗與林丹汗結盟,試圖壓倒支持格魯派的鄂爾多斯部及土默特部。

林丹汗病逝於途中後,喀爾部的綽克圖洪台吉於1632年抵達青海,並消滅了這一帶的鄂爾多斯土默特勢力,奪得青海的掌控權,面對這一情況,青海一帶的格魯派便邀請衛拉特作為新的施主進入青海,在這樣的情況下顧實汗F1636年遠征青海,率領萬餘人同綽克圖洪台吉的軍隊展開鬥爭,並獲得勝利,1637華冬,顧實汗進抵西藏,由五世達賴授以「大國師持教法王」--「顧實·諾門·汗」的稱號,之後,顧實汗便吸引和帶領了其原領地的屬民,遷人青海,1639年,顧實汗人侵康區,1641年又應格魯派掌權者索南拉布丹的邀請,經中央藏區人軍後藏,將當時的藏王及幕僚處死,並大力鎮壓了噶嗎派、薩迦派和覺囊派的各個寺院

1642年,顧實汗即藏王位,並令索南拉布丹及五世達賴分領政教權力。

顧實汗既已遷離原衛拉特領地,則原屬於和碩特部的土地,則是由顧實汗的繼子鄂齊爾圖台吉及其異母弟阿布賴等率領著部分和碩特部眾游牧於現新疆北部一帶。

而原本的衛拉特諸部聯盟,在顧實汗移牧青海和杜爾伯特部達賴台吉死後,以原準噶爾部首領哈喇忽喇之子巴圖爾台吉實力最強。

巴圖爾揮台吉與顧實汗也結成緊密的同盟關係,迎娶了顧實汗的女兒阿敏達刺,生二子,長子僧格則與和碩特部的鄂齊爾圖台吉的孫女阿乃達喇聯姻,並越過異母兄長成為繼承者。

這也引發了準噶爾內部的遺產爭奪,而在這中間,和碩特部的阿巴賴支持異母兄長車臣和巴圖爾,而鄂齊爾圖台吉則自然支持僧格,不同的立場也引起了和碩特內部鄂齊爾圖和阿巴賴的爭執,最終1670年,僧格在未能繼承父親台吉稱號前,便被異母兄長們殺害了,而提到與僧格同出一母的便是噶爾丹,噶爾丹出生時便被認為尹咱呼圖克圖的轉生,故而於1656年13歲的噶爾丹前往西藏先後在日喀則和拉薩修學,1666年,在五世達賴為其加持長壽法,贈衣物,命他回去宣傳施行佛法後,噶爾丹便隨前來朝覲五世達賴的僧格夫人及兩百部眾回到了準噶爾。

1670年,僧格被殺後,噶爾丹立誓為兄復仇,他首先分別向清朝和達賴五世發出親近的信號爭取清朝和西藏格魯派寺院集團對其在準噶爾部的統治身份和地位的承認,並娶其兄之妻阿乃達喇為其,而後則向其叔父楚庫爾進行挑戰,1676年噶爾丹襲擊了楚庫爾的領地,殺死其子巴嘎班第並囚禁了楚庫爾,而在鬥爭中,作為噶爾丹岳父的和碩特首領鄂齊爾圖,出於對噶爾丹勢力增長的忌憚,偏祖了楚庫爾,這是噶爾丹與他產生了矛盾,當年,噶爾丹便對鄂齊爾圖發動了進攻,鄂齊爾圖被擊敗,並向喀爾喀部土謝圖汗求援,仍不能勝。

最終於1678年戰敗被殺,鄂齊爾圖被殺後,和碩特部眾四散潰逃,原與鄂齊爾圖在一起游牧的顧實汗之子巴彥阿巴該阿玉什及其子和嚶哩也朝青海方向去。

阿玉什本是顧實汗之子,因拜巴噶斯當時無子便被過繼過去,雖然後來拜巴噶斯也生了其他的兒子,阿玉什也一直留在拜巴噶斯身邊兒了,阿玉什與四個兒子留在顧實汗所在之可可淖爾,而其餘的十二個兒子則隨著和羅哩繼續遷徙,到了西套阿拉善地方來。

前往西套一路上,和羅哩的部眾饑寒交惡,沿路擄掠,並屢屢進犯烏拉特、茂明安、鄂爾多斯、寧夏等地,使得本就處在穩定政權、乎定藩王之亂的康熙十分焦慮和不滿便一直不允許和羅哩及其兄長羅布藏袞卜阿喇布坦定居西套阿拉善,而是要他們遷移到較遠的額濟納河流城去。

甚至曾一度以緝拿懲處和嚶哩所率之和碩特部為約定與噶爾丹談判,但噶爾丹一直擱置不予解決,至1682年,康熙令和嚶哩嚴加管束臣民,不得再行擄掠。

1686年,和哩進京康熙「以大台吉的等級予以召見,並賜貂皮馬褂」,明確服從職責,便派了兵部到阿拉善為其劃分定居之地。

然後,在噶爾丹與清朝的鬥爭中,西藏五世達賴近臣第巴桑結嘉措曾多次規勸和嚶哩不計前嫌,支持噶爾丹,由其將可可淖爾諸台吉的援助物資運往噶爾丹處,此外和嚶哩在勞役運輸方面助力噶爾丹不少。

康熙後來得知此事後,十分生氣,便下令驅逐和羅哩,命其東遷至察哈爾地方,並派軍隊前往監督,若不順從全數殲滅。

和羅哩聽聞便向西而逃。

第巴桑結嘉措獲悉後,陳書康熙向其求情讓和嚶哩定居青海,康熙不願將其安置在青海,便又令其返回阿拉善定居,更加以安撫,在1696年康熙親征噶爾丹之時,和哩等也隨清軍參與了對噶爾丹的圍剿戰役。

在處理完噶爾丹之後,1697年康熙順和嚶哩部想游牧阿拉善之意,允許設立阿拉善和碩特旗,並於當年秋季初七日,在鄂爾多斯杭錦貝子旗舉行授封儀式,封和嚶哩為多羅貝勒,賞札薩克印,並以八蘇木建制設立「阿拉善和碩特厄魯特旗」,為不屬於任何會盟的特別旗,直屬理落院管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