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臨終前,為何把全部遺產捐給美國,而不捐給大陸或者台灣?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2001年10月,101歲的張學良在美國檀香山去世,臨終前他將自己6億美元的銀行存款,盡數捐獻給了美國!

張學良

被奉為愛國軍閥的張學良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捐給中國,甚至不留給子女,竟然將一筆巨款獻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也有人疑惑,被囚禁大半輩子的張學良,到底哪來這麼多錢?

今天就為大家揭露張學良晚年的秘密?捐款給美國的三個理由,以及站在張學良背後,為他積攢了大量財富的女人!

備受爭議的「愛國軍閥」

1901年,張學良出生在遼寧省,而他的父親則是東北第一大狠人,奉系軍閥的首領張作霖,位列當時三大軍閥之一。

張作霖

有如此家世背景,張學良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勺出生。並且,作為家中長子,張作霖一直將他視為繼承人,未來必定是子承父業,替張家統領底下這群悍將。

因此,16歲的時候,張學良就被父親安排到了軍隊中服役,從一個小兵當起,親身體驗軍旅生活的艱難苦澀,磨鍊戰鬥技能和意志。

成年後,張學良又開始在東三省的陸軍講武堂上課,學習戰場的統籌謀劃、運籌帷幄。

被張作霖精心栽培的張學良,很快就展現出自己的軍事天賦。以炮兵科第一的成績畢業,之後開始擔任團長,加入到軍閥混戰中。靠著自己立下的戰功,爬到了奉系軍閥第三軍軍長的位置。

張學良

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軍方埋下的炸藥炸死,張學良正式接班,成為奉系軍閥的首領。在張學良心中,已經跟日本人結下血海深仇!

另一邊,隨著1930年最大的軍閥爭端——中原大戰爆發,軍閥各自為戰的局勢被打破,奉系軍閥選擇加入蔣介石的陣營中。年輕有為的張學良很快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兩人甚至結拜為兄弟。

張學良自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他覺得蔣介石此人有勇有謀,定能創下一番豐功偉績,趕走日本入侵者。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跟隨蔣介石恰恰是他一生最錯誤的選擇。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軍隊開始在東北土地上肆虐,張學良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殺伐之心,恨不得將這些鬼子統統殺個精光,以祭奠天上的父親。

蔣介石

可是蔣介石竟然傳來電報,嚴令禁止張學良向日本人開火,也就是所謂的「不抵抗政策」。

蔣介石認為,張學良軍隊實力遠不如日本,打又打不過,硬打反而可能會簽訂戰敗賠款協議,那不如不打,任由日軍從東北進入。

如此骨氣的決定,讓張學良難以接受,可是他又不敢違抗蔣介石的命令。如果自己硬打,很可能得不到蔣介石的援助,到時候自己也是騎虎難下。但若是不打,他自己過不了心裡的一關。

張學良的優柔寡斷暴露無遺,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下,他始終沒有做出決斷。任由日本人屠戮東北人民,蠶食我國土地。

侵華日軍

由此,他自認為愧對祖國,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愧疚,直到死的那一刻這份愧疚也未能化解。

不作為,恰恰是對日軍的最大支持,張學良眼看著日軍已經不斷深入中原腹地,心中越發急切。他多麼想將功補過,加入到抗日戰爭中。

可是蔣介石那邊,還說著攘外必先安內,執意要先打內戰。日本鬼子踢翻房門,把槍懟到蔣介石鼻孔了,他竟然還想著怎麼跟親兄弟算賬,完全一副腦水腫的樣子。

張學良坐不住了,1936年1月,張學良和楊虎城要求面見蔣介石,共同探討統一戰線抗日的問題。

楊虎城

可是蔣介石百般阻撓,就是不願意細談,甚至還讓張學良帶兵去鎮壓那些遊行的學生和民眾。

沒本事朝日本人舉槍,搞自己家人倒是很熟練,蔣介石這副醜惡嘴臉張學良再也看不下去了。他直接跟楊虎城,帶兵挾持了蔣介石,強逼蔣介石宣布國民黨加入到抗日戰爭中。

由此,全面抗日戰爭才正式打響,蔣介石也明白這是全國上下的共同意志,自己難以違抗。張學良因為這一番舉動,被全國人民奉為「愛國軍閥」。

當然,張學良在一些人看來也是好壞參半。幾年前,日本兵入東北時,張學良竟然能眼睜睜看著仇人橫街而過,沒有一絲開槍的勇氣。好在如今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也算是為全國抗戰做出了不小貢獻。

蔣介石

而蔣介石心中一直沒有忘記張學良威脅自己,明面上開始抗日,背地裡將張學良和楊虎城囚禁。

楊虎城更是被暗殺,而張學良因為身份特殊,逃過一劫,但囚徒生活卻貫穿了他的大半生。

1946年蔣介石兵敗逃到台灣,張學良也一同被轉移到台灣。直到蔣介石兒子蔣經國死去,張學良才被釋放。那一年是1990年,滿打滿算,他已經被囚禁了54年!

54年,物是人非,因為政治原因,大陸已經成了他回不去的故鄉,1995年移民至美國。按理來說,此時的張學良應當是一窮二白,他是從何而來的財富能讓他安享晚年?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妻子——于鳳至

蔣經國

張學良背後的女人

于鳳至和張學良算是包辦婚姻,當然這在那個年代十分常見。于鳳至的父親是東北富商於文斗,早年於文斗對張作霖有恩,因此兩家為子女訂下了娃娃婚。

兩人一開始的相處並不順利,張學良從小就在軍營中闖蕩,很有自己的主見,對於大自己三歲的于鳳至很看不上。但是于鳳至卻十分耐心溫柔,對張學良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漸漸感化了他。

年輕的時候,張學良很是風流,干過許多風花雪月的事情,倒是于鳳至每次都包容他。張學良還收了幾個姨太太,不過隨著張學良入獄後,能一直陪伴他左右不離不棄的也只有于鳳至。

于鳳至

張學良被軟禁後,把老張家重要的資產都交由於鳳至管理。

早期的張作霖其實是靠著日本人發跡的,日本人以大量軍火物資和銀兩支持張作霖,期望將張作霖當做自己在東北的白手套。

張作霖雖然是土匪,但也有大是大非,他一面假裝聽命於日本人,其實背地裡完全不把日本人的命令當回事。對待日本人的態度是只進不出,而那些大批物資和銀兩,除了一部分擴充兵力,剩下就歸於自己的家產了。

于鳳至手裡握著巨款,卻沒有因此拋下張學良一走了之,可見這個女人的真誠。在軟禁期間,于鳳至甘願跟著張學良淪為籠中鳥,失去自由,一心一意照顧丈夫。

張學良與于鳳至

但是于鳳至卻意外患上了乳腺癌,病情逐漸加重,在醫療條件有限的舊中國,很難治癒。

張學良讓于鳳至帶著兒女出國治病,並且這也是為張家留個後,避免事後若是蔣介石追究起來,若是把張家滅門可不妙了。

于鳳至拗不過張學良,只得答應他,帶著兒女踏上了前往美國的輪船,並且帶走了全部家產。美國的醫療條件確實先進,但也充滿了風險。

由於癌細胞病變轉移,短短一年時間內,就蔓延到于鳳至整個左乳房,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只有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切除左乳!

于鳳至完全無法接受,直到後來癌細胞有繼續擴散的趨勢,才不得不同意了治療方案。

張學良、于鳳至與四個孩子

摘除掉左乳,後續還有術後化療的過程,緩慢且痛苦,于鳳至為此掉光了頭髮,人越發憔悴虛弱。體重一度不到45公斤,她的三個兒女哭紅了眼。

如果于鳳至倒在病床上,那她的三個兒女將無人照顧,因而于鳳至苦苦支撐,終於渡過難關,順利完成治療。

她當時還想著治好了病,就回到張學良身邊,但當時舊中國局勢太過混亂。于鳳至拖家帶口,一旦踏上返鄉的路,先不說能不能找到張學良,很可能就被日軍給剿滅了。最後,也只好留在美國。

雖說有不錯的家底,但是于鳳至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她需要有一條在美國賺錢的門路,才能給自己的兒女一個安穩的家庭環境。

于鳳至

畢竟是富商之女,于鳳至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她在自學商業知識後,敏銳發覺房地產將是未來的一個風口。

她開始投入到房地產創業中,並且靠著自己張學良妻子的身份,跟許多華僑富商建立了聯繫,似乎宏偉的商業藍圖在她面前展開。

但事與願違,早期于鳳至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而且兒女成長途中也滿是坎坷。張學良與于鳳至一共生育了四個子女,三男一女。次子張閭珣在故鄉時,被炮火嚇成精神失常,小兒子張閭琪很小的時候就病死了。

大兒子張閭珣算是順利長大成人,可是到了美國竟然慘遭車禍,被撞成了植物人!唯有女兒張閭英是她僅存的慰藉,也是她的驕傲。

張學良與于鳳至

張閭英精通多國語言,還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她一直陪伴于鳳至左右,是她失意時貼心的小棉襖。

于鳳至在晚年時終於迎來了好運,投資項目越發成功,她的股票和地產投資不斷增值,成為了洛杉磯華人圈中鼎鼎有名的富豪。

對於她而言,心中最需要的其實並不是錢財這些身外之物,而是家人的陪伴,她是多麼想念遙遠故鄉的張學良。她特地按照當年在北京時,家中的裝修格局,造了個一比一的別墅,就等著張學良跟自己團聚。

可惜,她始終沒能等到張學良的到來。

張學良、于鳳至與張閭英

1990年1月30日,于鳳至在睡夢中安然逝去,她在墓碑上留下的姓名是張鳳至,預示著她永遠是張家的女人。並且,死前她要求在自己的墓旁,留一個空穴給張學良,希望自己死後能跟他攜手共度。

張學良把遺產捐給美國的理由

1990年,張學良終於被國民黨當局釋放,但張學良能活動的範圍仍然有限,不能超出台灣,尤其是不能返回大陸!

張學良也深諳自己身份的特殊性,一旦返回大陸,極有可能在政治上造成不可控制的影響。而且時過境遷,除了那難以割捨的鄉愁,自己在大陸已經沒有任何親人,回去也就是感傷懷古。

張學良

結束了囚禁生活後,一開始台灣當局還會每月發一些補貼,好讓張學良能度過晚年生活。

可是到了後來,台灣當局發現張學良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逐漸開始冷落他,甚至連補貼都沒有了。為此,張學良不得不變賣一些自己的藏品,換取生活費。

到1995年,台灣當局對張學良的限制放寬,允許他去往美國與家人團聚。

張學良低調地前往美國,但是在社會輿論界依然引發了大量關注。畢竟他曾經也是時代的風雲人物,在許多人心中他的形象是難以抹去的,在一些晚輩眼中,張學良可是歷史書上的人物啊!

當時,美國很多機構、學者和媒體,都想邀請張學良,請他講述一下當年的那段歷史。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人打的是什麼算盤,大概率是會從中作梗給大陸壓力。

蔣士雲

張學良很聰明,他拒絕了一切採訪,也不願意見一些慕名而來的華僑。除了見家人,就是跟自己的好友蔣士雲呂正操相會,在美國遊覽風土人情。

後來在女兒和蔣士雲的引薦下,張學良與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史研究者會面,但也只是淺淺聊了一些歷史記憶,點到即止。

再後來,張學良去到了夏威夷,這是一個養老聖地,他決定在這個地方度過餘生。一開始,他還是住在自己的弟弟張學森的家中。

不過他後來拿到了于鳳至的大筆遺產,有了置辦家業的資本。大手一揮,在夏威夷的海邊,買下了一棟海景房。

張學良

此外,張學良還拿出了許多年輕時收藏的字畫,他委託美國的拍賣行將字畫拍賣,還有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藏品。經過統計,這些藏品數量高達七百多件,雖然其中質量參差不齊,但也為張學良帶來了上億美元的收入!

他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晚年生活,可惜死神很快就找上了他。2001年的時候,張學良突發肺炎,送進醫院治療後病情得不到好轉,10月14日,他與世長辭。

逝世前,他將手裡擁有的6億美元資產,盡數捐贈給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這讓外界人士十分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一位愛國將帥,理應贈給中國大陸或者台灣地區,為何送給美國呢?

哥倫比亞大學

其實原因有三。其一,他到美國後與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史學者關係越發密切,在這所大學中設了一個檔案館,叫做「毅荻書齋」,裡面保存了許多他親口敘述史料。他希望哥倫比亞大學能好好保存這些史料。

其二,他也不可能捐給台灣,畢竟台灣可以算是他傷心地,在那個地方度過了許多痛苦的歲月。

最後,就是他有心將資產贈予故鄉,畢竟他一直認為自己有愧於祖國,但他沒有合適的捐贈對象。

並且,他的贈予很有可能會被後世的有心人抹上政治色彩,甚至以此大作文,實在是沒有必要的風險。

張學良

周總理曾經評價張學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這樣的一位英雄離世,值得我們所有人共同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