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央首長告訴李云:毛岸英的事保密期已過,可以說出來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革命路漫漫,在這場充滿了血與淚的征途中,有太多的革命者身先士卒,付出一切。

2010年,有記者曾去採訪過一位前中共特科情報員,她叫李雲,曾在中共特科以情報員的身份秘密執行了許多任務。

晚年的李雲

在新中國成立後,她得以功成身退,而那些她執行過的絕密任務,都隨之沉沒在了時間海洋中,無人知曉。

直到有記者前來採訪,她才說道:「要不是1988年,有位中央首長告訴我,當年毛岸英那件事的保密期已經過去了,我大概就要將這些秘密爛在肚子里,帶著去見馬克思了。

「當年毛岸英那件事」到底指的是什麼?這位老人又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讓我們一起把時針撥回八十年前,看看這位叫李雲的老人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一、革命的種子

1915年的中國,可以說是千瘡百孔,那時候是民國初期,正處在戰亂中,國家統治極為混亂,當時的掌權者袁世凱還試圖復辟帝制,掀起了一大股風波。

袁世凱出賣中國利益

內部混亂,外部也危機四伏,西方列強在我國設立租界,大肆侵佔我國領地,日本還趁火打劫,向我國提出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企圖滅亡中國。

李雲就是在1915年,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出生於上海。

明國初期的上海,民生多艱,李雲一家也不例外。

李雲的父親出自書香世家,寫得一手好字,家中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但這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並沒有什麼用。

父親只能去衣服店做活計,以換取微薄的薪水補貼家用。

但即便如此,父親也極為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學,父親不顧家裡的反對,將李雲送到紹興七縣旅滬同鄉會第一小學。

紹興旅滬同鄉會是當時上海最具有影響力的同鄉組織之一,同鄉會的成員有不少都是經商之人。

李雲

他們共同出資,開設了這個小學。

在當時來說,這所小學教育實力是非常雄厚的。

不僅如此,同鄉會的成員很多都是革命人士,學校里的老師也大部分都是共產黨員,這樣的環境之下,小小的李雲早就受到了革命的熏陶。

1929年時,李雲剛剛上六年級,但此時的她已經是一名共青團員了,列強的侵略和國人所受到的侮辱,都在她的童年記憶中留下了刻骨的印象。

租界里的中國人常常受到侮辱,就連外灘公園門口,都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莫大的恥辱。

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李雲,已經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名堅定的革命者,為了革命事業奮鬥終身。

繁華的上海

小學畢業之後,李雲進入了閘北絲廠總工會做青工工作,她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人卻很機靈。

在工作後沒多久,李雲就參加了絲廠總工會的「黨員學習班」,並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在閘北絲廠工作期間,李雲還參加過一場「飛行集會」,她當時負責將黨內資料傳遞出去,就將資料綁在了自己腰上,等到了地方,就把資料秘密傳遞給隱藏在人群中的同志。

為了防止被追蹤,李雲在傳遞完資料後,就把提前準備好的傳單散發出去,然後其他同志們一起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共產黨萬歲!」撒完傳單大家又如鳥獸般散去,饒是警察來了也抓不住人。

回憶起年輕時的這段經歷,李雲說:「當時在上海總工會學習時,領導告訴我們,身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定要堅持三個底線,一是嚴格保守黨的秘密,二是時刻堅定自己的立場,三是無論如何都要堅決服從黨的分配。

革命時期的李雲

這一信念也始終貫穿在李雲的革命生涯中,並將其作為終其一生所堅守的準則。

尤其是在進入中央特科之後,李雲執行過許多秘密任務,這些任務在當時都是絕密,在新中國成立後才慢慢解禁,得以讓世人所知。

讓我們看到這位傳奇女性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

二、秘密特工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東召開,會議重新改組國民黨組織,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形成「聯俄、聯共、扶助貧農」等重大政策,並且達成了國共第一次合作。

在國共雙方的配合下,北伐戰爭迅速打響,並且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但好景不長,1925年,隨著孫中山先生的病逝,國民黨內部人員重新洗牌,右翼勢力迅速佔據高點。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蔣介石聯手汪精衛,將當時的國民政府胡漢民與國民政府軍事部長許崇智排擠出權力中心,再加上國民黨元老級人物廖仲愷被刺殺,蔣介石便徹底沒了阻礙,登上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寶座。

在蔣介石把控國民黨後,風向標就徹底變了,他開始竭力打擊共產黨一派的人員以及革命勢力,國共合作就這樣分崩離析。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開始在全社會大肆屠殺革命人士,對所有共產黨派的人趕盡殺絕。

不僅如此,還聯合各地軍閥與反動分子一同對共產主義人士進行打壓與屠殺。

一時之間,人人自危。

當時我黨並沒有料到蔣介石會公然背棄與我黨的合作,不僅將孫中山先生的心血毀於一旦,還造成了我黨極大的損失。

蔣介石

由於當時組織上還沒有完整的情報體系,因此很多消息都無法及時傳達,不少革命者都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被害。

還有一些革命者由於消息傳達不及時,而沒能順利轉移,最終都犧牲在了反動派的屠殺之下。

這場政變使我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事件發生後,黨中央領導人痛定思痛,吸取此事的教訓。

為了能夠及時獲取敵人的情報消息,同時使消息能夠更加隱秘、快速地傳遞出去,黨中央決定要在黨內建立一個組織嚴密的情報機構,以及完善的情報傳輸網路,以便於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敵方動向。

於是,周總理牽頭成立了「中央特科」,總部就設立在上海。

中央特科

機構成立之後,急需要挑選人員了。

由於中央特科主要負責情報工作,大多數人員都要長期潛伏在一線,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工作,且危險性極高。

因此,中央特科在挑選人員時,首要條件就是高度縝密的思維、極高的心理素質,以及堅定的革命意志。

1932年,年僅17歲的李雲已經是一位「老革命」了,由於出色的工作能力,她順利入選,成為中央特科的新成員。

進入中央特科沒多久,李雲就接到上級命令,要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尋找一對兄弟倆。

毛氏兄弟

這兩兄弟就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只不過當時為了安全起見,並沒有告訴李雲他們,這兩個孩子的真實身份,只說是烈士遺孤,要不惜一切代價找回他們。

那麼毛家這兩兄弟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在上海的街頭呢?這背後是否有什麼隱情?

三、毛家兩兄弟失蹤

1930年,在周總理的提議之下,由董健吾以牧師身份出面,聯合中國革命互濟會共同創辦了「大同幼稚園」,取世界大同之意,希望共產主義的光芒能夠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

大同幼稚園主要收留一些烈士遺孤,以及為了革命四處奔忙,沒空照料孩子的革命人士的子女。

同年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不幸被捕,最終英勇就義,留下了三個稚氣未脫的孩子,他們就是8歲的毛岸英、6歲的毛岸青和3歲的毛岸龍。

毛氏兄弟和楊開慧

彼時的湖南,正處於國共鬥爭的最前線,這三個孩子作為毛澤東的骨血,繼續留在這裡會產生很多危險。

為了保護這三個孩子,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向上級請示,希望能夠帶著這三個孩子離開湖南,帶到上海進行照顧,同時向楊開慧尚在湖南的家人寫了一封信告知此事。

經過同意後,毛澤民帶著這三個孩子,從湖南一路輾轉來到上海,將他們安頓在了大同幼稚園中。

三兄弟就在這裡暫時住了下來,這裡的保育員都是黨內幹部的家屬,有他們來照料這些孩子,大家也放心。

大同幼稚園舊址

但好景不長,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年幼的毛岸龍就突然身患重疾,保育員趕忙將他送往醫院,但最終還是因病情太過兇險,搶救無效而死亡。

誰也沒曾想到,這才只是一個開始,壞消息一個接一個不斷地傳來。

1931年4月,顧順章在漢口被逮捕,他是中央特科的核心人物之一,掌握著許多我黨地下工作的機密。

在被捕後,顧順章隨即叛變,向國民黨反動派透露了許多機密,這直接導致我黨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就連大同幼稚園也沒能幸免於難。

顧順章

為了保護這些孩子,組織上對大同幼稚園的孩子進行了緊急轉移。

所有的孩子都被分別送入革命黨人士家中照顧,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則被轉移到了黃慧光家中。

黃慧光是董健吾的前妻,但兩人依舊保持著革命友誼。

董健吾將毛家兩兄弟送到黃慧光家中,也是考慮到毛家兩兄弟在這裡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自己也是時常前來看望,以防出意外。

但是為了安全起見,董健吾並沒有告訴黃慧光這兩兄弟是毛澤東的孩子,只說是戰友遺孤,讓她妥善照顧。

一開始,黃慧光對兩個孩子還是照顧有加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董健吾由於工作原因離開了上海,黃慧光一個人要照顧家中六個孩子,壓力極大。

董健吾

在那個年代,想要生存就已經實屬不易了,更別提一個女人還要帶著六個孩子生活,每月的生活費都捉襟見肘。

在這樣艱難的生存環境下,黃慧光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一方面要照顧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還要照顧戰友的孩子,日子過得很苦。

在1935年10月的一個深夜,毛岸青和毛岸英趁著黃慧光熟睡的時候,偷偷從家裡溜了出來,消失在了上海街頭。

四、執行任務

毛家兩兄弟失蹤後,黃慧光一下就慌了神,這雖然不是自己親生孩子,但畢竟是受人之託,如今孩子丟了,她也心急如焚,便立馬告知遠在外地的董健吾此事,讓他想想辦法。

黃慧光

董健吾知道孩子丟了之後,預感到了大事不妙,別人不知道這兩個孩子是誰,但他是知道的。

毛主席此時已經成為了紅軍的核心領導人,毛岸青和毛岸英作為他的孩子,一旦被國民黨反動派獲悉他們的下落,必然會遭遇不測。

當務之急,是立即找到毛家兩兄弟的下落。

但茫茫人海,該怎麼找呢?

此時不能大張旗鼓,尤其不能讓潛藏在暗處的敵方姦細知曉他們在找人。

思慮再三後,董健吾找到周總理,與他商量希望由中央特科負責這件事,讓情報員們暗地裡尋找毛家兩兄弟。

周恩來

得到了周總理的同意後,董健吾立刻組織中央特科情報人員進行緊急尋人任務。

當時剛結束完一項重要任務的李雲也收到了通知,此時李雲雖然剛剛二十歲,但也執行過多次任務,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情報人員了。

接到命令後,李雲立刻趕回了上海與大家匯合。

組織上讓他們尋找兩個男孩,大的13歲,小的11歲,兩人是從湖南來的親兄弟,姓毛,是烈士遺孤,不慎走失,要不惜一切代價找回他們。

由於當時李雲他們並不知道這兩兄弟長什麼樣子,只有一幅畫像,而且上海的社會環境魚龍混雜,他們也不能大張旗鼓地尋找。

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兩個不起眼的小孩,簡直難如登天。

上海街頭

情報人員們在最開始分析了所有他們可能出現的地方。

兩兄弟年紀小,身上又沒有錢,穿衣吃飯都是問題,所以很有可能會出現在一些勞動力聚集的地方。

整整三個月的時間裡,大家找遍了上海的戲班子、碼頭、還有僱傭童工的工廠,甚至連福利院都找過了,但依舊沒有發現兩兄弟的身影。

李雲又提出,兩個孩子年齡不大,又瘦瘦小小的,市中心流浪漢不少,他們在這裡可能搶不到吃的,還會受欺負,會不會去了上海郊區那一帶呢?

這一想法得到了行動負責人的肯定,經過商量後,給每個人劃分了一塊地方,負責人特彆強調:「每個人在自己負責的區域內都要仔細尋找,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到。

李雲剛好被分到郊區的一處地方,她便喬裝打扮成一個叫花子,混跡到流浪漢的隊伍里,在郊區專門發放救濟食物的寺廟附近尋找。

但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李雲依舊沒有找到兩兄弟的影子。

正當她準備換個地方尋找時,卻突然看到城隍廟的外面,有一大一小面容相仿的兩個男孩,在路邊乞討。

本著不錯過的原則,李雲上前詢問這兩兄弟,但兩人可能是流浪時間較長,對陌生人懷有很強的戒備心,始終一言不發。

上海街頭的小乞丐

但李雲越看這兩人,越覺得與畫像上極為相似,於是她試探著問道:「你們是不是姓毛,從湖南來的?

聽見這句話,兩個小孩突然抬起頭瞪大眼睛看著她,李雲心想:「沒錯了,就是他們。

為了讓兩個孩子更加信任自己,李雲告訴他們:「我是你們父母的同事,你倆跑丟了,大家都很著急,一直在找你們。

怕兩個孩子不信,李雲還搬出了董健吾,「董健吾叔叔你們認識嗎?就是那個頭髮黑黑的、眉毛濃濃的叔叔,是他讓我來找你們的。

毛岸英和毛岸青

聽見這個名字,兩個孩子終於逐漸放下了戒心。

李雲看著他們衣衫襤褸,也知道這半年的時間,兄弟倆吃盡了苦頭,趕忙帶著他們往回趕,路上還給兩兄弟買了桂花糕,讓他們先填填肚子。

李雲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中央特科在上海的駐地後,立刻通知同事們人找到了,還給董健吾發了電報,告訴他孩子帶回來了。

收到消息的董健吾連夜趕回上海,見到兩人後,立刻認出來他們,確定這兩人就是毛岸青和毛岸英,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後來,出於當時國內政治環境不穩定,為了兩兄弟的安全考慮,董健吾通過張學良的關係,將毛家兩兄弟送去了蘇聯學習。

董健吾

事後,參與此次行動的人全部都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中央特科的領導也三令五申,此事一定要守口如瓶,絕對不能流傳出去。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李雲在報紙上看見了毛主席和毛岸青、毛岸英的合影,才知道,原來當年那兩個小孩,竟然是毛主席的兒子。

但這件事她一直埋藏在心裡,從沒向任何人透露過。

1988年,已經73歲的李雲退休在家,有一位中央特科的老領導前來看望她。

閑談間聊起這件事,老領導說到:「當年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的那件事保密期已經過了,現在可以說出來了。

李雲老人

李雲呵呵一笑,說道:「我都打算帶著這些秘密去見馬克思了。

後來,當李雲的孩子們得知她曾救過毛主席的孩子時,也極其震驚。

這件事在隨後也漸漸流傳開來,毛岸青的兒子毛新宇還特意來看望過李雲,向她慰問並表達感謝。

2013年,李雲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3歲。

回顧起這位老人傳奇的一生,她在國家危難時捧起火種,以血肉之軀為新中國的建設燃燒自我,在暮年時得見中國浴火重生,想來也了無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