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傑出獄後,想接日本妻子來中國,周總理:可以,但我有一個條件

1961年初,周總理特意邀請末代皇帝溥儀和他的親弟弟溥傑來家中做客。

總理此舉,一來是想要了解他們出獄後的生活狀況如何,二來則是打算解決一個差點讓他們兄弟倆反目成仇的問題。

生活方面,自溥儀1959年12月被國家特赦後,就被安排做植物園的一名園丁,自力更生;

1960年11月,溥傑也被放了出來,被北京市委統戰部安排到景山公園工作,亦自力更生。

至於總理想要解決的他們兄弟倆的問題,那就比較複雜了。

這個問題和一個名叫嵯(cuó)峨浩的日本女人有關。

圍繞嵯峨浩,溥儀、溥傑兄弟倆鬧得不可開交,甚至不惜兄弟反目、互不搭理,最後,鬧到了周總理這裡。

事實上,這是一則家事。

嵯峨浩是溥傑的媳婦,是溥儀的親弟媳。溥傑很愛嵯峨浩,嵯峨浩也深愛著溥傑,可溥儀卻怎麼都不待見嵯峨浩這個弟媳,甚至巴不得永遠見不到她。

周總理把溥儀、溥傑兄弟倆叫到一起吃飯,為的就是徹底解決好他們的這件家事,讓他們兄弟倆能和睦如初。

這就不禁讓人疑惑,溥儀因弟媳嵯峨浩與親弟弟溥傑鬧,這只不過是家事而已,至於驚動到周總理,讓他親自調解嗎?溥儀又為何如此反感嵯峨浩呢?

溥儀與溥傑、嵯峨浩夫婦二人的恩怨,還得從1937年說起。

1937年1月,剛來到日本千葉縣陸軍步兵專門學校學習還不到一年的溥傑,突然收到一個令他感到憂鬱不快的通知——日本人準備安排他去和一個日本女子相親,對方是日本皇族後裔,名叫嵯峨浩,也就是他後來的夫人。

明擺著,說是「相親」,其實只是讓溥傑與嵯峨浩先見一面而已,然後無論他們是否願意,他們都將會走下一個早已被人安排好了的程序——步入婚姻殿堂。

如若不然,日本人哪會有閑心去管溥傑這個不是偽滿洲皇帝、只是個偽滿洲國偽宮廷禁衛隊步兵團小連長的閑事?積極給他安排對象,一定另有目的,且非要實現不可。

說到婚姻,特別是這樣任人擺布的婚姻,溥傑早就經歷過一次了,並且在心裡留下了一道一輩子都難以跨過去的坎。因此,他很抗拒這種未經自己同意就已經被安排好了的事。

他曾用「像傀儡一樣」來形容他的第一段婚姻。確實,像他這樣的經歷擱在誰身上都會難受、氣憤和排斥。

1924年,遺清皇室依照舊傳統,為溥傑和滿族貴胄之後唐怡瑩完成了婚禮。那時,溥傑才17歲,唐怡瑩已經20歲。

其實,哪怕是「像傀儡一樣」,溥傑也只是個撿漏的,娶哥哥溥儀沒有娶的媳婦。

據說,唐怡瑩的親姑媽、當時還是四大太妃之一的瑾妃,本想將唐怡瑩嫁給溥儀,奈何瑾妃眼光犀利,看出唐怡瑩不是一個安於本分的女子,擔心她將來會給皇室製造禍端,讓皇室丟臉,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意,這才將她另嫁給溥傑。

無論這個說法是否真實,後來唐怡瑩確實惹出了不少禍,讓溥傑的頭上都長出了一片草原。

1926年,溥傑帶著唐怡瑩去北京飯店吃飯的時候,意外認識了張學良。為了與張學良交好,溥杰特意邀請張學良擇日去他家做客,沒成想,這居然變成了引狼入室。

受到溥傑的邀請,張學良倒也不客氣,很快就前往赴約。

也就是在張學良赴約的那天,唐怡瑩突然拉著張學良到一個地方,向張學良展示她長久以來收集的張學良的報紙和照片,張學良看破不點破,很快,他們就有了關係。

紙包不住火,溥傑終究還是發現了唐怡瑩與張學良偷情的事。

然而,兩人並沒有在被發現後停下來,依然延續情人的關係,甚至,張學良還萌生了娶唐怡瑩為妻的想法。

婚姻本已身不由己,才結婚兩年,就看到妻子這樣給自己戴綠帽,可想而知溥傑當時是什麼感受了。

多重的傷害,終讓溥傑對妻子唐怡瑩越來越失望,對婚姻也越來越絕望。

1929年,溥傑前往日本讀書,開始與唐怡瑩分隔兩地。也許這種分開給溥傑帶來了眼不見為快的快樂,他索性就不再搭理唐怡瑩,此後公開與她分居。

但就在這一分居期間,唐怡瑩又一次給溥傑戴了綠帽子。

張學良後來不搭理唐怡瑩後,唐怡瑩很快就找到了下一個情人,對方是被稱為「民國四少」之一的盧永祥

與張學良相比,盧永祥不僅無所事事,且更加花花腸子,更過分的是,他教唆唐怡瑩從載灃(溥儀和溥傑父親)那裡源源不斷盜取財物,這又給溥傑帶來了非常沉重的一擊……

前面一地雞毛的婚姻還在鬧得雞飛狗跳沒完沒了,而今,又收了一個跟什麼日本皇族後裔相親的通知,這樣再次任人擺布,溥傑能不憂鬱不快、引起排斥、提高警惕嗎?

收到日本人的通知不久,溥傑就表明了態度。他以與唐怡瑩婚姻依然存續為由,明確拒絕了日本人的安排。

這就不得不讓人疑問,唐怡瑩給溥傑種了一片青青草原,溥傑難道不恨唐怡瑩,不想一腳踢開唐怡瑩,另外找一個女人,哪怕是和一個日本女人結婚,這不是更香嗎?

溥傑雖然不是政治家,但他的嗅覺也沒有那麼愚鈍。

他當時就感覺到日本人積極給他安排相親,肯定不是為他著想,他一個偽宮廷禁衛隊的小連長,至於讓日本人這麼操心嗎?日本人一定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他不想上套,哪怕是拿唐怡瑩來做擋箭牌。

後來的事實表明,日本人積極為溥傑的人生大事著想,確實另有目的,是個驚天陰謀。在這裡,且把這個陰謀叫做「偷天換日」。

到1937年,偽滿洲國已建立5年,溥儀也做了4年的「康德皇帝」。可是,他無論換了多少女人,和多少女人在一起,都是膝下無子的結果,顯然依靠他這支血脈來維持偽滿洲國的統治已經渺無希望了。

為了控制住偽滿洲國,溥儀著急,日本人更著急。於是日本人將目光轉移到溥傑身上,畢竟他是溥儀的同母親弟弟,能享有「兄終弟及」的優先繼承權,把他當成溥儀的繼承人來對待。

這還不夠,貪得無厭的日本人還想要進一步控制住偽滿洲國,為偽滿洲國注入日本人的一半血脈。

這倒也符合他們日本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絕對控制心理和排外心理。

怎麼給偽滿洲國注入日本人血液呢?日本人想到了一個辦法,給溥傑這個極有可能會繼承溥儀皇位的人介紹日本女人,那樣,將來他們有了孩子,那個孩子自然會成為偽滿洲國的統治者,他們的目的自然就會達到。

這才有上面日本人積極給溥傑相親的一幕。

但讓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溥傑似乎有些「不識相」,居然寧願要一個給自己戴綠帽的老婆,也不領他們的一片「好意」。

既然唐怡瑩已成為阻礙他們計劃的絆腳石,那他們就除去唐怡瑩這個絆腳石,讓溥傑沒有任何擋箭牌,無話可說。

為了讓溥傑與唐怡瑩解除婚姻,日本人派出了「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讓吉岡安直帶著日本憲兵到北京去找唐怡瑩家人,威脅唐怡瑩的弟弟為唐怡瑩和溥傑的離婚立下字據,並且還讓人找來當地警察做證人。

就這樣,溥傑和唐怡瑩在雙方都沒有參與的情況下,被迫離了婚。

去除了溥傑的擋箭牌,日本人很快就讓他與嵯峨浩見面。

1937年1月18日,溥傑來到濱口浩,在嵯峨浩外祖父容所的家裡,見到了嵯峨浩。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無論溥傑之前多麼抗拒日本人安排的相親,無論他在第一段婚姻里留下的陰影有多大,見到溫柔低調內斂的嵯峨浩的那一刻,他居然愛上了嵯峨浩,這是連他自己也難以想像的。

當然,嵯峨浩也愛上了溥傑。

溥傑和嵯峨浩能在萬千人里相遇,本是日本人別有用心安排的一個陰謀,見他們這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互相愛上對方,日本人的計劃基本就水到渠成了。

2月6日,溥傑與嵯峨浩訂婚,消息由偽滿洲國駐日本大使館對外公布。

4月3日,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在田宮恆德王和王妃等人的見證下,溥傑和嵯峨浩在日本完成了婚禮。

那時,溥傑30歲,嵯峨浩23歲,他們長達半世紀之久的愛情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走完溥傑和嵯峨浩這步棋,日本人很快就走下一步棋——逼迫溥儀承認溥傑和他的後人享有皇位繼承權。

1938年3月1日,關東軍在日本高層的授意下,強迫溥儀簽署了《帝位繼承法》。當時,溥儀茫然不知所措,因為日本人事先並沒有通知他、和他商量。

除了感到突然,溥儀還感到相當氣憤。《帝位繼承法》中的一句話就讓他恨得咬牙切齒,那句話是這樣的:

「皇帝死後,由子繼之;如無子,由孫繼之;如無子無孫,由弟繼之;如無弟,由弟之子繼之……」

其大意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這裡就有人問,自周朝以來,中國帝王的繼承方式不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嗎?這不是深入中國人骨髓里的傳統繼承習慣嗎?溥儀是不是操心太多了?

事情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

《帝位繼承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就是說,在傳統里,中國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只存在於觀念,還不是法律規定,《帝位繼承法》作了法律規定,如果滿洲國偽政權能一直延續下去,這就是皇位繼承的法律依據和根本準繩。

顯然,這是針對溥儀的。

《帝位繼承法》生效後,溥儀沒有後代,他就得把皇位傳給弟弟溥傑或溥傑的孩子,但溥傑的孩子有日本人血統,清朝建立近三百年,這樣的事還沒有過。

這就使溥儀出於本能,又或者是出於對日本人的厭惡,他發自內心排斥與抗拒。

1950年,被蘇聯人關押在西伯利亞的時候,溥儀認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將愛新覺羅·毓喦yán)立為皇儲,毓喦是道光帝第五子愛新覺羅·奕誴cóng)的曾孫,毓喦與溥儀、溥傑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可見,溥儀並不想「兄終弟及」,並不想把皇位傳給弟弟溥傑。也許,他怕的就是接班人流有日本人骯髒的血液。

帶著這樣的排斥感,溥儀開始恨起來。他不敢恨有權有勢的日本軍方,但他恨娶日本女人的弟弟,恨嫁給弟弟的日本女人,恨他們兩人明明知道日本人在使陰謀,但他們卻非常高興地去助紂為虐,影響到自己的皇位繼承決定……

完成了所有的鋪墊,日本人可不管溥儀有多恨他們,接著,日本人進入下一步計劃——等待嵯峨浩給溥傑生個男孩,那樣,這個男孩就是偽滿洲國未來的君王了。

然而,在這一方面,似乎老天也看不慣日本人的卑劣行徑,一直不讓嵯峨浩生男孩,日本人因此並沒能如願。

1939年2月,嵯峨浩在新京(長春)市立醫院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不是男孩,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得名「慧生」,日本方面大失所望;1940年3月,嵯峨浩接著在順天堂醫院順利生下第二個孩子,同樣是個小姑娘,得名「嫮()生」,日本方面又一次大失所望。

在這之後,嵯峨浩便不再生孩子。

溥儀因此舒了一口氣。

其實,嵯峨浩也為自己能生女孩而不是男孩感到高興。

儘管溥儀不待見嵯峨浩,但嵯峨浩還是非常尊重溥儀這位伯伯,處處都支持他。

據說,每當與溥儀、溥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溥儀都很「挑」,他的這個「挑」是有講究的,凡是遇到嵯峨浩做的菜,他都會靜靜觀望,等溥傑吃了,他才略動一點。

足以見得,不討厭一個人,是不會像溥儀這麼做的。

除了挑剔外,溥儀還會時不時給溥傑來幾句「忠言」,勸溥傑早點跟嵯峨浩離婚,眼不見為凈。

伯伯這樣對自己,嵯峨浩卻不以為然,她既把溥儀當皇帝,也把溥儀當成普通人家的伯伯。她曾說過一句令溥儀感動卻讓溥儀不敢相信的話:如果皇帝陛下突遭不幸,我們夫婦也將會雙雙自殺!

是什麼樣的一種家庭情感,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只能說,嵯峨浩雖然是日本人,卻不失為一代烈女。

後來,她就淋漓盡致展現出了這種烈女性格。

我們不得不為溥傑感到慶幸——他找的第二個媳婦,果然是個好媳婦。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接著也土崩瓦解,溥儀宣布退位。

這時,溥儀倒沒有絕望,只是在偽滿洲國獲得上尉軍銜的溥傑倒是失望至極,曾想要開槍自殺,好在嵯峨浩及時攔住,並忠告他:你得保護你哥哥,你死了,你哥一個人不知道怎麼辦!

聽嵯峨浩這麼一說,溥傑幡然醒悟,放棄了死的想法。

8月22日,溥儀和溥傑等人坐飛機從通化起飛,準備逃往日本。但飛機到達奉天機場時,被蘇聯軍隊攔了下來,兄弟倆成了階下囚,在蘇聯待了5年才回國。

就在溥儀和溥傑被捕的時候,因為他們乘坐的飛機比較小,嵯峨浩、李玉琴婉容等女眷都沒能上去,但也沒能逃過一劫,同樣被蘇聯紅軍扣押了下來,隨後被轉移到八路軍處。

在這一路上,嵯峨浩充分做到了一個好弟妹該有的樣子。

婉容雖然貴為溥儀皇后,但因多年遭受冷落,不僅性格變得越來越怪,還喜歡上了鴉片。在日本人戰敗和偽滿洲國崩潰的時候,她就成了最大的累贅。

從被蘇聯紅軍扣押到轉移到八路軍處,婉容一路上都需要他人照顧。這時,身邊沒了僕人,嵯峨浩便主動擔起了照顧婉容的重任,為她端屎端尿、洗衣做飯、煮葯喂飯,什麼臟活累活都做。

事實上,從1937年嫁給溥傑到1945年與婉容一起飄蕩,嵯峨浩與婉容並沒有任何私交,甚至只見過幾次面,嵯峨浩卻把婉容當成了大嫂來對待。

在後來著作的《流浪王妃》中,嵯峨浩就曾提過與婉容的這一段飄蕩經歷。

1946年6月20日,婉容去世後,嵯峨浩才結束對她的照顧。

嫁給溥傑,嵯峨浩純粹是嫁人,沒有參與日本軍方的任何戰爭行動和間諜行動,所以到1947年,我國就對她進行了遣返,讓她帶著次女嫮生回日本去了。

這個時候,日本已經進行了改革,一些舊貴族失去了特權。嵯峨浩的家族也是如此,都變成了平民,她和她的家人被迫從王府搬了出來,生活質量一落千丈。

在中國經歷過生死別離,對家族這樣的變化,嵯峨浩並不以為意,她勇敢面對生活,扛起照顧兩個女兒和家人的重任。

早些年,在家人的培養下,她練就了一手好書法,這個時候,這一項技能就被用上了,她成了一名書法老師。

雖然是日本貴族,但嵯峨浩也有嫁雞隨雞的思想。自從嫁給溥傑後,她就以中國媳婦自居,強烈要求兩個女兒學習中國文化。

在她的培養下,小女兒嫮生對中國漢語和中國漢字都很熟悉,僅大女兒慧生不一樣,因為戰爭的緣故,她一直跟隨外婆生活,並不會多少中國文化。

為此,嵯峨浩下了很大的心思,慢慢教慧生學習中國文化。慧生也沒有讓她失望,學到了很多東西。

50年代的時候,慧生利用學會的漢字,給周總理寫去了信件,表示希望見到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的爸爸溥傑。周總理很感動。

與此同時,嵯峨浩也給總理寫了信,表示希望見到溥傑,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如願。她、女兒慧生與嫮生要跟溥傑聯繫,只能通過信件往來。

1960年11月,溥傑剛被放出來,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見到遠在日本的妻子嵯峨浩和兩個女兒。但是,當他將這個想法告訴給溥儀的時候,卻遭到了溥儀的反對。

為了這事,溥傑鬧到了周總理那裡。1961年底,周總理約溥儀、溥傑一起吃飯。

在此期間,溥儀跟周總理表示,想接日本妻子來中國。

周總理笑道:「可以,但我有一個條件。」

那就是希望溥傑多給嵯峨浩講「床頭語」,即多讓嵯峨浩接受社會主義教育,拋棄舊思想,做一個新中國公民

溥傑答應了周總理,嵯峨浩來到中國後也沒有讓總理失望,她成功拿到了中國國籍。

在這裡不得不說的是,溥儀雖然反對嵯峨浩重新回到中國,但他並不冷血。許多人說,這時不希望嵯峨浩回來,是怕有麻煩。這裡就不用多說了。

作為伯伯,溥儀還是很講人情的,他不怎麼待見嵯峨浩,卻非常喜愛嵯峨浩與溥傑的大女兒慧生。有一次,慧生因穿一件長褲被絆倒,溥儀當時還穿著龍袍,但他卻不顧及這些禮儀,馬上跑過去把慧生抱起來,並非常憤怒地質問嵯峨浩為什麼給慧生穿那麼長的褲子。

令溥儀感到痛苦的是,1957年12月,侄女慧生不幸遇害,他再也見不到這個可愛的女孩了。

結語:

像嵯峨浩這樣嫁給中國男人的日本女人,很多回到日本後,就不再回來了。只有嵯峨浩非常特殊,她在1945年8月與溥傑分開,直到1962年,她才再次見到溥傑。

然而,時間和海洋並不能隔斷他們對彼此的思念。在監獄裡,溥傑無時無刻不思念嵯峨浩;在日本,嵯峨浩也一直對溥傑念念不忘。

1960年,溥傑被放了出來,中日之間也有了部分的來往。嵯峨浩終於有機會到中國與溥傑團聚了。

嵯峨浩來到中國後,一直與溥傑在中國生活。直到1987年,她因病痛離開人世,這才與溥傑分開,他們之間的愛,已經延續了50多年,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