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評價諸葛孔明出世未捷的原因,講到「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我覺得誠如斯言!
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無論蜀兵如何挑戰,司馬懿都堅守不出。即是諸葛孔明以女裝來羞辱他,司馬懿依然不為所動。只不過手下將士憤憤不平,紛紛請求出戰,不能忍受大國所辱。
這個時候,就是幾個頂級智者較量的時候了。司馬懿安撫眾將說,我並非不出戰,因為天子有明詔,令我堅守不出,不然就是違背君令。那麼我現在就讓人去請求主上,允許我們出戰。當遣使來到了合肥軍營見到了魏主曹叡(當時曹叡在合肥與孫權軍對峙),與眾臣商議此事。衛尉辛毗立刻明白了司馬懿的想法,就建議曹叡下詔,令眾將不要出戰。於是,曹叡令辛毗持節傳旨,重申有言出戰者斬。司馬懿對辛毗感動地說:「公真知我心也」。智者之間,打的都是明牌。所有的想法,都一目了然。
當然,諸葛孔明更是明白人,得知這個消息後,就對眾人說,此乃司馬懿安三軍之法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請戰者乎?對於三國時期這些頂級智者而言,彼此之間可謂知根知底。也進一步印證了諸葛孔明面對的都是人傑,即是他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但是,面對對面一大幫頂級智者,諸葛孔明也是一拳難敵四手。所以,只能空留遺憾。不久,一代名相諸葛孔明在五丈原歸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孔明非智力不至,也許天命如此吧!
品三國故事,學古人智慧,我是山高人為峰,讓我們一起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每天成長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