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滿門抄斬時,求曹操放過兒子,9歲小孩說了8個字成千古名言

孔融讓梨的故事婦孺皆知,四歲就一下子成了東漢末年的大網紅,原因就是在吃梨子的時候知道禮讓,把大的梨子讓給哥哥,自己吃小的梨子。

四歲的孔融情商已經達到了滿級的狀態,作為聖人之後,再加上自己網紅的謙讓行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奮鬥,在學識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被稱為建安七子之首。

孔融雖然在學術方面的造詣達到很高的境界,對漢室忠誠度方面也是非常的高,但是他生於亂世一腔的熱血卻是因為不懂得變通,最終因為多次羞辱曹操,引火上身。

按照常理斬殺孔融是要背負罵名的,曹操公開打擊報復孔融給他按上了什麼罪名呢?滿門朝斬之時孔融的幼子說那一句千古名言呢?

少年得志

孔融開始的發展還是不錯,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四歲成為東漢末年的網紅,小小年紀開始就到處是粉絲和朋友。

父親孔宙還是七品的武官,聖人之後,武官的兒子,這些自帶的光環屬性,讓孔融在文學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許是從小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的緣故,恃才傲物的性格深入孔融的骨髓之中。

聰明好學,天分過人的孔融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博覽群書,學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個時候孔融的父親卻突然去世,這一打擊讓孔融非常的悲傷.

過度悲傷讓孔融無法站立行走,需要眾人的攙扶才能勉強站立。這一感情的宣洩,也是讓孔融在十三歲的時候,再次吸粉不少,再一次成了天下名人。

失去父親之後,孔融繼續學習的環境遭到了破壞,這個時候曾經吃過孔融讓來的大梨子的孔褒站了出來,操持家業,為自己的弟弟撐起了一番藍天。

孔融也是不負眾望,在從這一段時間裡,他更加的努力,學識方面的沉澱和知識面不斷拓寬讓他的才能更上一層樓。

但是一直未出世的孔融直到31歲的時候才被任命為將軍府的辦事專員,這一任命本來是一次刺殺的。

何進升職為大將軍之後,發帖子邀請名人赴宴,但是孔融未及時到場,引起何進不滿,本來要安排人暗殺孔融,但是被下屬喊停。

孔融是何等人,因為沒有參加宴會就被死了,肯定會嘮人口實。何進下屬建議不僅不殺孔融,還要給他封官,彰顯將軍對「大網紅」孔融的認可。

其實本來就對何進不認可的孔融,對他封的官職也不是很在意,但是想入朝為官,就必須從小官員做起,為官之後,何進對他進行了幾次提拔,剛正的孔融因為和御史大人不合,而長期稱病休班。

孔融深陷北海,為報恩太史慈千里求援

孔融可以說是一位生不逢時的大才,剛正不阿的性格經常得罪權貴,尤其是董卓當權之後,想廢除漢室,自立為王。

孔融對漢室的忠誠度是非常高的,哪能讓董卓的陰謀得逞,在上朝的時候,開始彈劾董卓,董卓雖然非常的氣憤,但是礙於孔融是聖人之後,粉絲眾多的實際情況,只能暫且忍氣吞聲。

最後董卓的下屬想了一個陰招,竟然不能明著殺死孔融,那就把他安排到一個危險的地方去守城。此時黃巾軍經常出沒於北海,那裡的看守的武將經常被黃巾軍殺死,於是把孔融安排到了北海。

到北海後,孔融並沒有設計而退縮,他勵精圖治扶老攜幼,把北海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讓百姓恐懼的黃巾軍還是來了,保衛了北海,孔融陷入孤立無援的陷阱。

如果是別人在這個時候陷入黃巾軍包圍,基本上是宣布了死刑。但是孔融是當時的「大網紅」,再加上在北海施善於民,深受百姓愛戴,尤其是他的粉絲中有一位老太太非常的感恩於孔融,不巧的是這個人是太史慈的母親,趕巧太史慈回家,被母親派去孔融處報恩。

太史慈東漢末年名將,三國群英裡邊的二十四將星之一,能騎善射,足智多謀,是不可多得的全才將軍。

但是太史慈發現憑藉他一個人加上北海守軍根本無法撼動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孔融也非常的明白,這個時候求誰也沒有用,董卓的陰謀馬上就快要得逞的時候,孔融想到了另外一個漢室宗親劉備

董卓不可能派兵,那就向漢室宗親劉皇叔求援,於是太史慈隻身一人與萬軍叢中殺出重圍。找到劉備說明來意後,安排援軍向北海進發,黃巾軍打探到太史慈率領的援軍要來,就嚇得直接逃走了。孔融雖然躲過一劫,但是他恃才傲物的性格並沒有這一次禍從口出的劫難中吸取教訓。

為漢室強出頭,惹滅族大禍,少聰慧幼子一句成千古名言

董卓瓦解之後,曹操挾天子號令諸侯,這個時候忠心的孔融非常的痛恨曹賊。但是漢室實際已經是名存實亡,沒有辦法的孔融只能採取軟對抗的方式刺激曹操,孔融發現曹操喜歡搶奪敵將的夫人,在一次大戰之後曹操想故技重施的時候,竟然被兒子曹丕下了先手。

這個時候孔融抓住時機給曹操寫了一封信,諷刺挖苦這一次沒有拿下美人的失敗經歷。曹操打開孔融的信,上邊赫然寫著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看到這裡,想到曹丕搶了自己女人,捷足先登。

自己平常自比為周公,曹丕搶了自己的女人,會賞賜給自己的,曹操看完一團無明業火從腳底衝上了腦門子。

曹操召集群臣給孔融安排了一大堆不忠不孝的罪名,召集人馬抓了孔融一族,孔融自知悔之晚矣,但是看看自己年幼的兒子,求人放過他的孩子。

然而,孔融幼子孔懷古卻淡淡地說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這樣孔融一家被滿門抄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卻成為千古名言。

總結

孔融生於亂世,卻沒有審時度勢,針砭時弊,投明君之後再巡報國良機。但是他作為名人之後,對宗室皇權的忠誠,也驗證了儒家文化的歷史精髓。年少成名的孔融,在與奸雄曹操的軟對抗之中敗下陣來,禍及全家。

然而,孔融年僅9歲的兒子竟然能夠充分認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現實,這是應了那句虎父無犬子的諺語。

只是可憐了孔融少年聰慧的兩個孩子,但是人們用這一句名言的時候,總會想起孔融後人的從容不迫的少年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