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妄人和狂妄之人的區別

造成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條件,除了上層的威壓之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大家都或多或少犯了「禁」,但說你有罪,就你有罪。

《世說新語•黜免第二十八•一》:諸葛厷在西朝,少有清譽,為王夷甫所重,時論亦以擬王。後為繼母族黨所讒,誣之為狂逆。將遠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詣檻車與別。厷問:「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厷曰:「逆則應殺,狂何所徙?」

諸葛厷在西朝(晉)時,年紀輕輕就有好名聲,被王夷甫(王衍)所看重,當時的輿論也把(他)與王夷甫類比。後來被繼母的娘家人所誹謗,誣告他是狂妄悖逆(之徒)。就要遠遠流放,王夷甫等一幫朋友,來到囚車邊同(他)告別。諸葛厷問:「朝廷為什麼流放我?」王夷甫說:「說你狂逆。」諸葛厷說:「逆就該殺頭,妄怎麼就流放了呢?」

諸葛厷也沒搞清楚:「逆」不僅有背叛、抗拒,還有不敬尊長。逆而流放,是朝廷恩典;「狂」「妄」分開,比如「狂人」「狂生」「狂徒」「妄人」,的確不算什麼罪,但狂妄連在一起,「狂妄之徒」,就是罪。狂妄一定會犯上,也犯眾,犯上到「上」的時候,是「大不逆」,也會殺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