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賀子珍離世,骨灰安置成為難題,最終鄧小平一錘定音

1984年4月19日,一條噩耗從上海醫院裡頭傳出。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井岡山時期第一位女黨員賀子珍同志與世長辭。

早在三月份的時候,賀子珍同志就已經因病住入醫院,上海市委等政府機關對此事高度重視,特地從北京空運調來了多名醫學專家,試圖挽救賀子珍同志的生命。

奈何最後還是無濟於事,雖說早就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件事情真的發生,大家還是明顯的有些手足無措。

賀子珍

因為這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賀子珍同志該怎樣安葬?賀子珍同志在退休之前,只不過是一個婦聯主任,要說安葬規格,那就跟普通黨員一樣就行了。

但由於她跟毛主席的關係,以及她在黨內的革命資歷,導致她的身後之事絕不能夠與其他的黨員一樣相提並論。

萬般無奈之下,上海市委機構只好向中南海的中共中央辦公室請教。

最後,鄧小平同志一槌定音,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那麼,當時鄧小平同志到底提出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呢?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深思熟慮呢?

一腔熱血慕革命

1909年,賀子珍出生於江西永新鄉一個普通的地主豪紳家庭。因為家境還算富裕,所以賀子珍從小就能夠接受到比較好的教育。

在她出來求學的時候,正好趕上了當時中國歷史上的大革命時期。當年在蘇聯人鮑羅廷的撮合之下,孫中山先生聯合共產黨在廣州開展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國共合作的力量雖然偏居於廣東一隅之地,但由他們之間聯合所碰撞迸發出來的革命思想浪潮,在北伐軍飲馬長江之前,就已經席捲了整個大江南北。

當時,全國各地無數有志青年都被這股潮流所吸引,紛紛往廣州聚集。

孫中山先生

賀子珍也受到了這股思想潮流的召喚,在1925年的時候,不顧父母的反對,親自跑到廣州去參加了孫中山先生的追悼會。並且在1926年,跟哥哥賀敏學一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之後,為了躲避追殺,賀子珍跟自己的哥哥賀敏學一起跑到了井岡山上,去投靠了當時跟他們家關係比較親近的山大王袁文才王佐,並且跟著兩位山大王成為了結義兄妹。

結姻偉人

1927年年末,當時在湘贛邊境發動秋收起義失敗的毛主席,也率領起義的殘餘部隊跑到了井岡山附近。

當時經歷過攻打大城市長沙失敗的教訓之後,年輕的毛主席已經認識到,單憑共產黨現在薄弱的力量,根本無法攻打敵人統治的核心地區。

蘇聯人那套長沙暴動路線在中國走不通,那還不如把革命的火種,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低調發育,等到將來成了氣候,再去攻打大城市,那也為時未晚。

而且他聽老一輩人講故事的時候說過,井岡山以前的一位山大王,官府屢屢剿滅,都收拾不了他。那是因為他有一個獨門絕技,那就是每當官府前來剿滅的時候,他就利用大山裡崎嶇的地形跟官府捉迷藏,等官府走了,他又再次出來冒頭。

我們開了上帝視角,自然知道這種打法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游擊戰,但是在那個時代的中國,並沒有游擊戰這個概念。

毛主席只是知道這種戰術非常有效,很適合現在處於弱勢地位的共產黨部隊。

於是,三灣改編完成之後,他就直接把部隊拉到了井岡山下面。當時井岡山那兩位山大王,雖然同情革命,但他們畢竟是綠林土匪。

面對這麼一股突然到來的外部力量,他們也是滿心的猜疑,只給毛主席的部隊一些衣食供給,但是對於上山入伙的事情,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回復。

最後,還是毛主席單刀赴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送了他們幾十條槍,表示自己對他們並沒有什麼想法,這才換來他們答應讓部隊入駐井岡山。

並且,後來在毛主席的引薦之下,這兩人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他們的那支部隊,就是後來構成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火種之一。

但是,當時井岡山內部的權力結構就難免有些尷尬。那時袁文才、王佐他們兩個人的老班底佔據多數但裝備差,毛主席的外來人口佔少數但裝備好。

而毛主席又想要通過三灣改編的方式,把他們兩個手下原來那些土匪隊伍改造成為有信仰的人民子弟兵。那麼三灣改編里的黨支部建在連隊上,就必須要推行。

可我們後來人都知道,黨支部建在連隊上,對軍隊到底有著怎樣的控制力。

要是真的這麼搞,這兩位山大王最後連一兵一卒都調不動。但革命力量想要發展軍隊,改制勢在必行,關鍵還是如何取得這兩位山大王的信任,而不引發火併。

袁文才

這兩個人雖然在毛主席的幫助之下,接受了一些先進的革命思想,並且也加入了共產黨。

但是,他們的總體思維還是停留在舊時代,想要合併隊伍,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姻了。大家都變成一家人,那就沒有那麼多算計。

在那個時候,毛主席早就迎娶了糟糠之妻,那就是楊開慧同志。

毛主席上井岡山之後,就把妻兒老小安置在板倉楊家避難。在井岡山上安頓下來之後,毛主席就派人到山下去打探楊開慧同志跟幾個孩子的消息。

結果打探出來的消息,卻是楊開慧同志早就已經被河南軍閥何鍵逮捕並且殺害,毛主席當時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悲傷不已,消沉了好長的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正是賀子珍同志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他,才讓他從喪妻之痛中緩解出來。

這也讓兩人的關係急劇升溫。出於事業與感情的雙重需要,兩人在井岡山眾人的祝福下,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從此確立了夫妻關係。

紅軍女英雄

賀子珍同志與毛主席的結合,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是有重大意義的,不同於普通的婚姻。

後來,她又陪伴毛主席走下井岡山,轉戰四方,開闢革命根據地。在毛主席被留蘇派打壓,剝除了一切實權職務之後,也是她不離不棄的撫慰,才讓主席從失意中走了出來。

1935年,在博古、李德的胡鬧之下,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

李德

當時賀子珍已經身懷六甲,但是她還是堅持要跟隨毛主席進行長征。一個孕婦進行長征,你可以想像其中的困難。

而且,賀子珍這個人性格要強,她從來不願意成為別人的包袱。在長征的過程中,她非但不需要別人照顧她,反而主動要求去照顧傷病員同志。

那時候,蔣介石几十萬大軍四面包圍,天上的飛機更是一天24小時毫不間歇地狂轟濫炸。

有一次,炸彈落到了賀子珍所在的隊伍。為了保護一名傷病員,賀子珍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掩護,炸彈爆炸的彈片嵌入了她的頭部、腿部、肺部。

最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從她從死神的手上搶救下來。但是由於當時紅軍正在轉移過程之中醫療條件非常低下,根本沒有辦法對她進行像樣的手術,導致那些彈片永遠地留在了她的身體裡面。

殘留彈片會對人的神經系統和器官組織,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

我國解放戰爭中的戰神林彪跟粟裕,就是因為在革命戰爭期間,身體上殘留了彈片,導致他們的後半生一直都飽受病痛折磨。

感情裂痕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個時候,賀子珍跟毛主席之間的感情又出現了裂痕。當時,賀子珍身受重傷,飽受病痛折磨,正是急需有人在身邊照顧安慰的時候。

可偏偏那個時候是中國革命最危難的時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些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事情,在當時哪一個不是險死還生?

這一切都需要毛主席在前面親自策劃指揮,此時正是他最忙碌的時候,所以就難免疏忽於對妻子的照顧。

要是單單是這樣也就罷了,偏偏噩耗還接二連三地出現。

分道揚鑣

在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時候,為了避免驚擾藏族群眾。毛主席三令五申,部隊不能拿藏族群眾的一針一線。偏偏在這個時候,有人告發賀子珍的弟弟,還不到20歲的賀敏仁拿了藏族寺廟的東西。

賀敏仁是毛主席的小舅子,身份敏感,當時根本就來不及取證,所以毛主席下令按照部隊的紀律對他進行槍決。事後經過調查才知道,這原來是冤案。

紅軍長徵到了延安之後,又出事了。當時在延安發生了一起非常惡劣的事件,那就是黃克功槍殺女學生案。

黃克功在井岡山時期,就跟著毛主席和賀子珍鬧革命,雙方之間淵源很深,而且黃克功在土地革命戰爭跟紅軍長征過程中屢立戰功,多次差點就死在了戰場上。

到了延安之後,他跟一個因為仰慕革命來到延安的女學生談戀愛。愛情這種東西嘛,總是琢磨不定的,談戀愛的那個女學生突然間提出說要分手。

軍人出身的黃克功忍不了這口窩囊氣,直接拔槍射殺了這名女學生。事情出來之後,很多人都給黃克功求情,都說他是井岡山時期的功臣,不能殺呀,只要重重處罰就好了。

但毛主席卻堅決要殺,絕對不能因為黃克功這個人有功勞,就能夠將功臣犯罪罪減一等。因為有功臣就一定有特權,有特權那離腐敗還會遠嗎?

當時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信仰可以依靠,決不能被特權思想玷污。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子弟兵,絕不是封建時代那種為了建功立業,封妻蔭子而打天下的團伙。

因為這件事情,賀子珍跟毛主席之間又吵了一架。由於感情上的不愉快,所以當時賀子珍就想把精力轉移到革命事業當中去。

可我們前面說過她受了重傷啊。為此,她準備離開毛主席,在上海去治病。毛主席三番四次挽留,但還是無濟於事。

等她準備乘飛機到上海的時候,上海已經淪陷,之後又不得不轉飛到蘇聯去。

到了蘇聯,賀子珍又王明算計,被說成是精神病關進精神病院。兩人至此一別多年,再見,那也是20多年後的事情了。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闊別了22年的兩人再次相見。毛主席對賀子珍噓寒問暖,並叮囑她要好好保重身體。而賀子珍由於太過激動全程一直在哭,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後來,由於各種複雜原因的影響,此次見面也成為了兩人此生最後一次相見。

正因如此,1984年賀子珍離世,對於賀子珍這麼一位經歷複雜的女英雄,她的身後之事確實不好處理。是像普通黨員那樣舉辦一個簡單的追悼會就地安葬,還是安葬在毛主席的老家湖南韶山?

這兩者其實都不合適。首先,兩人早已離婚,在法律上,兩人已經沒有了夫妻關係,安葬在湖南這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可賀子珍對革命有過大功勞,如果就地安葬,難免會顯得不近人情。

最終還是鄧小平一錘定音,讓賀子珍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並且安葬在第一室,中央領導人都要送花圈。這既能表明中央厚待革命英雄,又能夠很好的避免開了她跟毛主席之間的敏感關係,可謂是一舉兩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