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幫李世民奪得天下,卻英年早逝,李世民曾說:他不死定為宰相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重要臣子,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在這二十四人中,排名前列的大都是李世民的謀臣,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以及魏徵。這四人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李世民還有一位謀臣,他為李世民打天下立下大功,深得李世民的重用,卻因為英年早逝而鮮為人知。

唐太宗即位後,曾對房玄齡說:若是此人在,當以中書令處之。中書令在李世民時期可是三省之一中書省的長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宰相。那麼這個人是誰呢?為何能受到李世民如此高的評價呢?

這個讓李世民難以忘記的臣子名叫薛收

薛收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從小薛收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薛收天資聰穎,讀書也非常努力。年僅十二歲,他就小有名氣,與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齊名,世稱河東三鳳。

薛收本想和父親一樣,在隋朝出仕,當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他的父親薛道衡因為稱讚隋文帝和高熲而被隋煬帝賜死。當時天下的文人都覺得薛道衡是冤枉的,但隋煬帝依舊還是將其處死。

薛收聽到這一消息後,悲痛欲絕,發誓絕不為隋朝效力。

李淵起兵之後,薛收知道自己復仇的時機到了,想要前去投奔李淵。可惜的是,蒲州通守堯君素知道薛收有大才,並不想將其放走,於是便派人拘禁了他的母親。薛收得知母親被困後,還是放棄了投奔李淵的想法,回到蒲州城,依附於堯君素。

沒過多久,天下義軍四起,群雄割據。堯君素知道憑藉自己是無法在這亂世之中存活下來的,於是打算前去投靠洛陽王世充。但薛收知道,王世充並不是明主,於是帶著自己的家人前去投奔了李淵。

投奔李淵的薛收很快就和房玄齡結識了,經過一番交談,房玄齡發現此人的才能不俗,將薛收推薦給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於是召見薛收,詢問他天下大勢。薛收的答案和李世民心中所想的不謀而合,於是李世民將他留在了自己身邊。讓他擔任秦王府主簿。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軍討伐佔據洛陽的王世充。兩軍對峙之時,竇建德率軍前來救援王世充,唐軍陷入了不好的境地。當時,李世民的部將紛紛勸其退軍。只有薛收獨排眾議,建議李世民一鼓作氣,一口氣消滅王、竇兩軍。

薛收認為,王世充糧食有限,無法久戰,而竇建德的軍隊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只要抓住時機主動出擊,就能取勝,但若撤軍讓竇建德和王世充匯合,相互補給,到那時,唐軍絕對不會是他們兩人的對手。

李世民採納了薛收的建議,果然擊敗了竇建德王世充,並將他們擒獲。此戰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薛收除了在軍事上給李世民出謀劃策,他還常常直言上諫,指出李世民的不足之處。有段時間,李世民喜歡上了遊獵,甚至影響了政務的處理。薛收知道後急忙上書進諫,李世民也虛心納諫,並將薛收視為知己。

公元624年,薛收生病,身體也越來越差,李世民得知後常常派人探望他,還親自給他披上衣服。然而不久之後,薛收還是病逝了,年僅三十三歲。李世民聽說這個消息後,不禁失聲痛哭。

薛收出身河東世家,言行舉止都有君子之風,並且孝順父母。作為謀臣,他多次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分析局勢,直言上諫,可謂是一代良臣。正因如此,即使在他去世之後,李世民仍然還惦記著薛收,記著自己的這位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