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評11元帥11大將,排名第十一位的大將是誰?

中央作出″授予現任軍委委員元帥軍銜"的決定後,由於現任軍委委員11人,所以中央作出了評選"11元帥11大將"的規定。那麼,排名第11位的大將是誰呢?

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彭羅上報中央的初評大將第一方案中,共有15人,中央決定初評大將暫定為11人後,必須減去4人。

在研究大將人選的書記處會議上,毛主席在審閱15人的大將名單後,親自否定了其中的四個人、即徐海東、宋任窮、王震、周純全。這樣,毛主席親自圈定的11位大將是:粟裕、黃克成、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張宗遜、許光達、蕭克。

毛主席親自圈定的、排名第十一位的初評大將是蕭克。

劉少奇看到主席圈定的大將名單後,認為徐海東既是毛主席親自提議增補的中央軍委委員,又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功臣,於是,劉少奇將宋任窮、蕭克及之後的3人圈掉,保留了徐海東。

書記處經過反覆商討,同意了劉少奇的提議。書記處會議確定的11名初評大將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張宗遜。

張宗遜成為排名第11位的初評大將。

第二版本。

毛主席和中央書記處對彭羅上報的初評大將名單經過多次會議研究,決定大將人選在上報的大將第一方案15人中產生,大將名額暫與元帥名額相同,同為11人。

會議還確定,在15人的方案中,前8名均為"軍委委員級"、且是1954年初評的大將人選,必須保留。剩下的三個名額,應在7名新增人選中產生。為了具有代表性,三名大將應分別代表紅軍時期的三大方面軍

在7名新增大將人選中,張宗遜、宋任窮代表了紅一方面軍,因紅一方面軍中、譚政作為政工幹部的代表已入選了大將名單,所以,同為政工幹部的宋任窮遺憾落選大將。

許光達、蕭克、王震雖然同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蕭克還是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但他與王震又是紅六軍團的代表,作為老大哥的紅二軍團,必須在大將中佔有一席之地,而許光達既代表紅二方面軍,也代表了紅二軍團,所以,許光達代表紅二方面軍及紅二軍團當選了大將。

王樹聲、周純全是紅四方面的代表,但毫無懸念,作為副總指揮的王樹聲肯定力壓在歷史上犯過錯誤的周純全,獲得了紅四方面軍大將席位。

於是,中央最後確定了11位初評大將人選,他們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張宗遜。

張宗遜上將

綜上所述,排名第十一位的初評大將,不是第一上將蕭克,而是張宗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