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位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唐太宗之女晉陽公主

大家好,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伉儷情深,在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在悲痛之下決定親自撫養長孫皇后留下的一雙兒女,即晉王晉陽公主。而晉陽公主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接下來我將給大家詳細地介紹她的一生。

晉陽公主字明達,乳名兕子,明達這個詞出自佛教,象徵著智慧與通達,唐太宗給她起這個名字可能是希望晉陽公主長大之後聰明伶俐,而兕是小犀牛角的意思,唐太宗以這個字為她的幼名,我想可能是希望晉陽公主可以一生遠離疾病,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都知道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感情極好,對於長孫皇后所生的孩子唐太宗自然也是愛屋及烏,寵愛至極。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晉陽公主只是一個小孩子,她當時並不知道失去母親是一種什麼感覺。雖然唐太宗和各位兄長都對她很好,但是漸漸的她還是感覺出了不同,為什麼別的兄弟姐妹都有母親,自己卻沒有。所以晉陽公主在剛剛懂事的時候便開始思念起了母親,後來唐太宗每一次出遊都會帶上晉陽公主,每次到了長孫皇后生前所經過的地方,唐太宗都會告訴晉陽公主有關長孫皇后的往事,晉陽公主每每聽聞都會悲傷流淚。

晉陽公主從小養在唐太宗身邊,父女感情自然也十分深厚,所以晉陽公主所學的很多東西都是由唐太宗親自教授的。唐太宗是一個書法愛好者,自己就寫得一手好字,在唐太宗這些年的耳濡目染之下,晉陽公主對書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經常臨摹唐太宗的飛白體。久而久之,晉陽公主所寫的字就有了唐太宗的影子,據說後來把唐太宗和晉陽公主所寫的書法同時出示給大臣,大家都無法辨別。晉陽公主性情溫婉,聰明伶俐,在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她就可以辨別出唐太宗的心情。唐太宗性情比較急躁,容易跟大臣生氣,長在他身邊的晉陽公主自小便了解這件事。每當大臣惹怒唐太宗的時候,晉陽公主便像長孫皇后一樣,先是慢慢地消除唐太宗的怒氣,在唐太宗的怒氣漸消之後,再為挨訓的大臣辯解。因此有很多大臣都受過晉陽公主的恩惠,朝野上下的大臣都十分喜歡她。

晉陽公主與晉王李治自幼便在唐太宗跟前長大,朝夕相處,兄妹二人的感情自然是十分深厚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晉陽公主與晉王都漸漸長大了,有時候李治要外出辦事離開立政殿(長孫皇后生前所居住的宮殿,後來唐太宗與晉王兄妹居住在此處),每一次晉陽公主都要親自把李治送到宮門前,然後依依不捨的跟他哭泣道別。後來李治到了成人之年,按照規定他理應居住在宮外,但是由於唐太宗對他的偏愛,他得以一直留在宮中居住。雖然李治不用像其他的皇子一樣居住在宮外,但是也要開始上朝參政了。晉陽公主以為李治要像其他哥哥一樣離開自己很長時間,以後都不能和自己住在一起,十分傷心。在李治即將上朝的時候,晉陽公主緊緊地抓著李治的衣角,哭著對唐太宗說:「哥哥現在也要像其他大臣一樣上朝,不能再跟我們住在一起了嗎?」唐太宗看見自己的一雙兒女如此依依不捨,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晉陽公主應當在父兄的庇佑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長大之後為她尋一段良緣,然而世事無常,晉陽公主尚未成年就突然病逝了,年僅十二歲。

在晉陽公主病逝之後,唐太宗十分傷心,連續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進食,每日都要哭上很久,變得日益消瘦。為了紀念早夭的女兒,唐太宗下詔用晉陽公主封地所剩的余錢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為晉陽公主的來生祈福。

根據史書記載,初唐時期公主封邑上的實封(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戶有虛實之別,只有實封才可以享受封邑上的百姓的租稅)應當在公主出嫁的時候才可以得到。但是晉陽公主一早就有了實封,從此處我們可以看出唐太宗對她的寵愛遠超別人。

創作不易,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就請大家點點贊,點點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