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閻錫山,為什麼能稱霸山西38年?

民國時期,地方軍閥表示服從北洋或者蔣家。而五代十國時期,諸如吳越國等較小的割據勢力,也表示向中原朝廷稱臣:甚至五代後晉這樣的兒皇帝朝廷,還有類似于闐這樣的地方勢力向其稱臣。

在民國群雄中,閻錫山被叫做「山西王」,而且,這閻錫山有一大絕活:那就是割據山西整整三十八年。

1、閻錫山的特殊

話說民國從始至終,一共也就38年歷史。而這三十八年歷史上,不論是能問鼎盟主的袁世凱段祺瑞、蔣老大,還是割據一方的陸榮廷,其實大多都是民國的過客。唯獨閻錫山閻老西本事了得:閻錫山算是見證了民國的開張到收攤。算得上民國歷史的活化石。

要知道,袁世凱再厲害,民國六年左右也就撒手人寰了;段祺瑞兵強馬壯,其實也就神氣幾年光景就倒台。

蔣盟主雖然威風,但他得志,其實已經是民國開張十五年後的事情了。

那麼,閻錫山到底靠什麼本事,能夠在民國亂世,稱雄山西38年?

2、閻錫山的本事

其實閻錫山的本事,主要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遊刃有餘。閻錫山是一個非常識實務的人。話說閻錫山在晚清,被晚清朝廷派遣到日本學習軍事。在日本期間,閻錫山參加了同盟會。辛亥那年,閻錫山因為一系列變故,最終在民國初年,做了山西的地方老大。不過,隨著袁世凱掌握民國,對同盟會背景的人物自然恨之入骨。而閻錫山此時也急於撇清關係,表示自己早就和同盟會沒啥來往了。

北洋當家的時候,閻錫山雖然不是北洋出身,但是,閻錫山對於亂世,還是恪守山西自立:不參與軍閥混戰,同時保證山西不受戰火波及。

蔣盟主當扛把子的時候,閻錫山又表示自己是同盟會的潛伏人士,於是又投入了南京方面的懷抱。

即便是抗日戰爭期間,閻錫山也不斷和日本人暗通款曲,保證自己的勢力不至於一股腦被鬼子連根拔掉。

第二,是實力背書。話說其實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支持,閻錫山光靠擅長做人,擅長遊刃有餘也是不現實的。閻錫山主政山西期間,也出於發展實力角度,振興軍事,還修鐵路、發展軍工,壯大軍事實力。這些也讓閻錫山在和蔣盟主討價還價的過程中,有了本錢。

此外,山西的特殊地理情況,也為閻錫山能夠割據山西,創造了強有力的條件。

3、閻錫山的敗亡

不過,閻錫山能夠稱霸山西的兩大法寶,也有失靈的時候:比如如果遇到堅決打算消滅閻錫山的力量,那麼,閻錫山想要自立,就得依靠實力。但如果實力也不行呢?那就得捲鋪蓋走人了。

1946年,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大變化」。人民的力量和閻錫山這樣的勢力自然是不可調和的。而閻錫山的實力,也不足以和人民對抗。最終,稱雄38年的閻錫山,不得不隨著民國的關門,而去寶島混日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