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僅僅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卻留下了兩大懸案…

公元1620年9月26日,明光宗朱常洛服下「紅丸」後暴斃,史稱「紅丸案」。

明光宗活了38歲,在位僅30天,被後世稱為「一月皇帝」。

他的死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的懸案,而透過這位皇帝的悲慘人生,我們看到的是其背後士大夫集團與閹黨及後宮之間的奪權鬥爭,這也是讓明朝走向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可憐的一月皇帝朱常洛,從頭到尾,都是這場鬥爭的犧牲品。

朱常洛一出生,他便被自己的父親視為恥辱。

因為他的生母身份太卑微了,曾經只是李太后身邊的一個侍女。

當時萬曆皇帝的眼裡只有鄭貴妃,一心想立她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為此他還親手寫下要立朱常洵為太子的《賜誓書》。

可是,由於皇后、太后以及朝廷中大臣們的群起反對,最終萬曆不得不放棄立朱常洵,把皇位傳給朱常洛。

這是怎麼一回事?

先看皇后和太后。她們反對的目的,是要壓制鄭貴妃。

皇后王氏是錦衣衛指揮使王偉的女兒,她是萬曆皇帝16歲那年,李太后做主幫萬曆皇帝娶的,而叛逆的萬曆皇帝並不喜歡王皇后,一心只寵愛鄭貴妃。

由此一來,在後宮之中,王皇后和李太后就組成了反對鄭貴妃的陣營,堅決不同意立朱常洵為太子。

再看朝中大臣。他們反對的理由是,違反「立嫡立長」的祖宗之法。

在萬曆朝,尤其是張居正任首輔其間內閣的權力是很大的,大到足以制衡皇權。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朝堂政務依然可以正常運轉。

所以當萬曆皇帝提出要朱常洵為太子的時候,大臣們才敢強烈反對。

立嫡,皇后沒有兒子;立長,朱常洛才是長子,想立朱常洵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於是,萬曆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鬥爭越來越激烈。

為了立朱常洵為太子,萬曆皇帝煞費苦心,先是下詔要三王並封,即將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併封王,以後再擇其中善者為太子,這就變相降低了皇長子的權威性,為日後立朱常洵為太子做準備。

可是萬曆皇帝的這一操作完全被大臣們看穿,群起反對,就連奉詔執行的大學士王錫爵也被迫辭職,在群臣的高壓下,萬曆皇帝只得收回詔命。

就如此鬥來鬥去,一直鬥了15年,最後連萬曆皇帝給鄭貴妃寫的《賜誓書》都被蟲蛀了,詔書上「常洵」二字成了大窟窿。萬曆皇帝認為這是天意,下詔立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

這場鬥爭前後共逼退內閣首輔4人,部級官員10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達300多位,被後世人稱為「國本之爭」。既然朱常洛成功當上太子,又是如何釀成日後悲劇的呢?

那是因為鄭貴妃一直沒閑著。鄭貴妃聯合太監勢力,開始著手策劃謀害太子朱常洛,製造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兩大懸案。

第一件,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的一天,一名叫張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闖進太子朱常洛宮中行兇,擊傷守衛數人後被制服。

此事驚動了萬曆皇帝,張差被押到刑部受審。大刑伺候之後,說出了實情,原來是受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和劉成指使。

由於牽扯到了鄭貴妃,萬曆皇帝也不想追查下去,最後密令將龐保和劉成處死,此案便成為了歷史懸案。

第二件,紅丸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萬曆皇帝駕崩,朱常洛登上皇位。

鄭貴妃懷恨在心,給他送了8個美女,登基後的第10天,朱常洛便被掏空了身體,一病不起。

太醫們束手無策,病急亂投醫,找到了鄭貴妃的親信一一內侍崔文升,吃了崔文升的葯之後開始腹瀉不止,而後又聽說鴻臚寺李可灼有仙丹,能治百病。

當時服仙丹治病在皇室很受歡迎,萬曆的爺爺嘉靖帝就曾一生痴迷煉丹修道於是找來李可灼,服了一顆「紅丸」,吃第一顆後朱常洛感覺果然有效果,結果幾日後服下第二顆後,便猝然駕崩。

可憐的朱常洛只做了30天的皇帝便走到人生終點,而透過他悲慘的結局,我們看到卻的是明朝政治內部的黨爭。

雖然他在位時期,也曾廢礦稅、響邊防、補官缺,可能想有一番作為。可惜他出身不強,皇權又衰弱,註定他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他能成為皇帝,是士大夫集團利用他來對抗後宮與宦官集團的結果。而他的死,也是後宮聯合宦官集團,與前朝士大夫官僚集團爭奪權力的產物。

臣強則主弱,是歷史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