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部剿匪影片叫什麼,1953年,周恩來為何因它發火?


周恩來

第一部反映「剿匪」的影片

1949年8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8軍144師解放江西寧都後,奉命圍殲寧都西北翠微峰敵人。翠微峰道路崎嶇,易守難攻。以原豫章山綏靖區司令黃鎮中為首的國民黨武裝約2000人盤踞此山,構築堅固工事,並將發電廠、修械廠設備及大批糧物搬進山洞,企圖據險頑抗。


8月30日,解放軍144師完成包圍部署。該師第428團強攻朝陽山,經過一個小時的戰鬥,全殲頑敵。


至9月19日,翠微峰的外圍據點被全部攻佔,余敵被壓縮在翠微峰等幾個孤立山峰上。


9月23日6時30分,該師在軍山炮營、戰防炮營的支援下,向敵核心據點發起總攻。至下午3時,黃鎮中被迫率殘部投降。


這次戰鬥共殲敵1960餘人,被華中軍區譽為「剿匪」戰鬥中攻堅戰的範例。


翠微峰

新中國成立後,上海電影製片廠將此戰例編寫成劇本,拍攝成影片《翠崗紅旗》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反映我軍「剿匪」作戰的影片。


《翠崗紅旗》的攝製工作,匯聚了來自解放區與原來生活在舊上海的藝術家。主演於藍與副導演馬瑜就是延安魯藝培養出來的革命文藝工作者,而導演張駿祥、攝影馮四知,以及飾演江猛子、蕭鎮魁、封老四、封之固的張伐、陳天國、夏天、白穆等,則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在上海從事電影工作。


由於編劇杜談的推薦,剛剛成名的於藍(拍攝了影片《白衣戰士》),被確定為向五兒的扮演者。

《翠崗紅旗》

深入蘇區真切體驗生活


對於於藍來說,更多的準備工作是訪問和接觸紅軍家屬,以及倖存的幹部、黨員,了解他們留在蘇區是怎樣克服各種苦難而生存下來的。


於藍懷著急切的心情,在短短的一個月里,採訪了從省委書記到普通群眾大約三四十人。


每一個受訪者從娓娓而談到聲淚俱下,講述了紅軍北上抗日之後,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當時敵人極為殘暴。


整整15個年頭,無數親人離散,音訊全無,但他們始終沒有忘掉中國共產黨。


59歲的鐘姓老人和他的妻子被敵人打死了,他想國民黨總有「沒」的時候,我們總會有翻身的日子,就把國民黨聯保主任的布告揭下來,藏在房子的樓板上,等著共產黨回來,以求血債血償。


正是黨在蘇區人民心靈深處播下的革命必勝的信念,才使他們經受住了白色恐怖下最艱苦的磨難,這也是《翠崗紅旗》影片的真實歷史背景。


令於藍收穫最為豐厚,同時也受到極大震撼的是,接觸到了類似向五兒遭遇的眾多對象。

於藍

一個叫苦香的婦女,1929年起就做婦女工作,1934年紅軍走時已擔任寧都興國的縣委宣傳部長,因病留了下來,後來她到大佛山去堅持鬥爭,敵人四面燒山,她彈盡糧絕被抓到。


敵師長與團長都要她答應做姨太太就放她出去,她堅決不肯,說:「要不放我回家,要不受死刑。」刮人把她送到南昌押了一個月,判了十二年徒刑。


她的母親靠賣牛、借錢,最終籌得70塊大洋,買通了看守所,把她保了出來。苦香在地主家做了兩年保姆。


後來,國民黨又逼她去後援委員會,她躲到山上,與那裡挖鎢礦的一個沒有黨派的管理員結了婚,歷經了許多艱苦,最後借錢做小買賣為生。


她說自己相信黨一定會回來。解放時看到部隊的首長,苦香悲喜交集,連話都不會說了。

《翠崗紅旗》劇照

毛主席、周總理給予肯定


應當說,在以革命鬥爭為題材的影片中,《翠崗紅旗》別具一格。它的主人公不是像劉胡蘭、趙一曼那樣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而是向五兒這麼一個在革命處於低潮時,仍保持氣節的紅軍家屬。


影片所著力表現的也不是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血肉拼殺,而是刻畫了向五兒在逆境中堅定等待丈夫、將幼兒撫養為革命後代的生活側面,這正是該片的成功與獨到之處。


影片上映不久,曾一度受到好評,許多從蘇區長征北上的將校觀看影片後觸景生情,失聲痛哭。


不過,該片也招致了眾多尖銳的批評,主要的批評意見認為影片在紅軍北上後,沒有表現出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尤其詰難主人公向五兒缺乏「典型性」,是個「等待(勝利)的女性形象」,而不是「富有鬥爭性格的英雄」。


這些並不恰當的評論在上海各大報刊發表之後,引起了周恩來的注意,他專門指出:

「《翠崗紅旗》這部影片使人很受感動,有的地方催人淚下。向五兒在白色恐怖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依然堅強不屈,等待紅軍歸來,這怎麼不是英雄形象呢?」


他還對該片的主演於藍說:「毛主席和我一起看了兩遍,主席很稱讚,並囑咐幹部不要忘記老蘇區人民。」


因視覺效果突出,該片在1951年第六屆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攝影獎。後來此片還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故事片二等獎,每個主創人員為此獲得了一枚獎章。

《翠崗紅旗》劇照

1953年,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作報告。當他談到我國拍攝的故事片《翠崗紅旗》時,平素輕易不發火的他嚴厲地批評了當時電影部門的領導人。


原來,不久前,我國電影代表團攜帶這部影片去東歐一個國家參加國際電影節,在放映的時候,引起強烈反響。多國組成的評委幾乎一致推選《翠崗紅旗》。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我國代表團的領導堅持不接受這個獎項,並再三向人家說明,這部影片不配獲得大獎的殊榮。


各國評委對我國代表團的態度無法理解,當周恩來聽說了這件事的整個過程後,在這次會議上痛心地提及,真的動了氣。


周恩來嚴厲地批評說這是一種民族自卑感在作怪!他激動不已,高聲說:「這簡直不像解放了的新中國人民的代表!」

周恩來

當時參加會議並坐在前排左角上的岳野對這個場面記憶深刻,他回憶說:「在我的記憶中,只見過他(周恩來)這一次真生了氣,發起火來……我似乎聽到他那一向可以撐船的胸懷中怒濤翻滾,生動可親的面孔變得無比嚴峻。」


涵養很深的周恩來沒有就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發火之後,隨即自控了一下,又神態誠懇地道歉說:「請原諒我發這麼大的火,我周恩來也是個人嘛,我也是有人的感情,有七情六慾嘛!」

《翠崗紅旗》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