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發明的刑罰「玉女登梯」,女人受刑後,無不哀叫求饒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一直飽受爭議。

魯宗道《宋史·引言》之中就曾經如此評價:唐之罪人,幾危社稷。

可事實上,能夠在死後留下無字墓碑,任由後人評價。

僅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又有幾人擁有這樣的氣度?

相較之下,其實稍微更能令人信服的評價更應該是洪邁《容齋續筆》之中所言

「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而巫蠱之禍,羅織之獄,天下塗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

這裡的意思是說,漢武帝與武則天這兩位帝王,不能說不賢明。

只不過在他們的治理下,仍然會有巫蠱之禍和羅織之獄,天下生靈塗炭,後宮嬪妃和朝廷大臣,因為一點小事就可能遭到殺害,這也是後世聽到兩位帝王就感覺憎惡的原因。

的確,很少有人知道,武則天在位期間所發明的一種刑法「玉女登梯」,讓女性用了以後,無不哀叫求饒。

雖然讓當時的人民對她感到畏懼,但同時也成了後代文人口誅筆伐的主要借口。

武則天

看過有關武則天影視作品的人,一定都對「唐三代後,女主武王這句話十分熟悉。

李世民在位期間,其實就對這句預言十分緊張。

然而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所謂的武王,竟然是自己並不重視的才人武則天。

而從武則天從一個才女一步一步登上國家政治權力巔峰的路途來看,人們不得不承認,武則天的心狠手辣與果決,絕非一般女子能夠做到。

當然,如果不是她個人的權謀之術已經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地步,相信也很難完成這一成就。

李世民病逝以後,整個唐朝最高興的兩個人,其一是終於當上皇帝的李治,其二便是讓李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武則天。

儘管大臣們集體反對,李治依舊將武則天從感業寺中接回了皇宮。從那一刻開始,武則天似乎就已經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最終,在前人無法理解,而今人也難以想像的情況下,武則天連續廢掉幾個兒子,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這其中的艱難與心酸,外人無從得知,而武則天也不屑於將這一切公之於眾。

玉女登梯

那麼專門針對女人的「玉女登梯」,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表面上來看,這種刑法似乎並沒有任何威脅。

可事實上,在實際行刑的時候,女性犯人的脖子上會套上一個系了活扣的繩子,然後被逼迫去爬數米高的木樁。

在這個過程之中,繩子的另一端由行刑人拉著,犯人只能不斷地向上攀爬。

一旦後退,繩子便會被拉扯綳直,導致犯人最終窒息而死。

可這就已經結束了嗎?答案並非如此,在設立相關刑具的時候,無論木樁上還是木樁下,都布滿了削尖的竹子

女性在攀爬的過程之中,不僅要承受木樁上的竹尖刺痛,還要擔心自己掉落在木樁之下以後,被竹尖刺殺的場景。

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壓力下,幾乎所有遭受這一刑法的女性,最終都會慘死於刑具之中。

而即便僥倖地活了下來,衣不蔽體的女性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她們的人生也算走到了盡頭。

在相關史料中就曾記載,許多女性雖然十分堅強地走完了全程,但最終依舊因為無法忍受世人的冷嘲熱諷,最終選擇了自殺。

由此可見,儘管表面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實際的刑法卻讓女子無不哀叫求饒。

人們難以想像,盛唐之下,竟然依舊存在著這樣的刑法。

也難怪魯宗道會評價出「幾危社稷」這四個字。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待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決不能僅僅通過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些評價就對她下了定義。

以武則天為例,世人眼中殘酷暴虐、心狠手辣,還尤其寵信酷吏來俊臣

可她對唐朝甚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難道就真的沒有任何一點貢獻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曾經的歷史教材之中就曾提到,正是因為武則天的存在,才延續了貞觀盛世的發展,並為開元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她在位期間,整個唐朝的軍事、經濟、文化、政治、外交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成長。

試問從這幾個方面來說,僅就唐王朝的皇帝裡面,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