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何史書對其記載少之又少?

公元1851年,以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人為首的宗教團體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史稱太平天國運動

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被攻破,太平天國明面上的最高領導人「天王」被俘。

公元1872年,最後一支打著太平天國旗號的軍隊被殲滅,從此持續了20年的太平天國滅亡。

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顯然比中國以往歷史中的農民起義更具群眾基礎,但它偏偏失敗了。

因此現代人對於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就連史書對這場規模浩大的起義都記載很少,或者說是不敢記載。

所以太平天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目前來說,比較主流的看法是太平天國的滅亡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響。

其中最大的影響是太平天國內部的鬥爭。

太平天國的管理層相當混亂,明面上的最高領導人是天王洪秀全。

但我們前面說過了,太平天國是一個宗教團體以宗教的名義發動的起義,所以它具備政權和宗教的雙重結構。

在有了政權上的最高領導人後,太平天國內部還有一個宗教上的最高領導人,他就是東王楊秀清。

當時太平天國假借基督教的名義,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

但掌握了教權的楊秀清自稱是上帝的人間化身,常常假借上帝的名義玩天神附體的那一套。

一旦太平天國中的其他人和楊秀清不和,但對方級別又和自己一樣,楊秀清就會假裝上帝附體,輕則將對方批評一頓,重則將對方打一頓,就連天王洪秀全都挨過他的打。

雖然作為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洪秀全本人卻並不信教,自然知道楊秀清是在裝神弄鬼。

而太平天國政權、教權重疊的組織架構,又讓他無法揭穿楊秀清。

此外,在太平軍攻陷南京後,楊秀清手上的軍事實力又大漲一截,直接威脅到了天王洪秀全的統治。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太平天國內部不分裂才是怪事。

所以在公元1856年,太平天國爆發了天京事變,其中東王楊秀清被誅殺、北王韋昌輝被處死、翼王石達開率部出走。

太平天國在開國時有六王,其中除開之前就已經陣亡的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這一次天京事變直接讓剩下四個主要領導人死得死,散得散。

最後太平天國中央僅剩下了天王洪秀全。

所以經過此事之後,太平天國的實力被大幅度削弱。

不說削弱了十之七八,至少一半是有的。

再加上太平天國組織架構上的問題,在這件事後組織勢力就基本沒再發展過。

此後洪秀全也病逝,太平天國內部有能力和遠見的領導者死了個乾淨,失敗是必然的事情。

除開內部的分裂,太平天國在戰略上的失策也是一大原因。

兩大勢力對壘,在雙方都沒有把握能一次性戰勝對面的情況下,想辦法壯大自己的力量並削弱對面的力量才是正常的打法。

放到農民起義身上,自然是要多攻陷土地吸收兵丁壯大自身勢力,等自身力量足夠強後,再打擊中央王朝以首都為首的核心區域。

但太平天國並沒有這麼做,他們在攻陷南京建國後,直接打算北伐去進攻清王朝的首都北京。

要知道太平天國在極盛時期掌控的土地也僅有江南一帶,占清王朝疆域的3%左右。

以3%的土地去進攻一個還未徹底行將就木的王朝,太平天國的戰略可以說是極不理智的。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還有人認為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受到了中國封建勢力和外部勢力的聯合絞殺。

別看太平天國好像和基督教有關,但它和西方勢力可沒啥利益糾纏。

甚至太平天國在開國後還公開宣稱不會承認西方和清王朝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所以西方勢力比起這群「信仰上帝」的人,更青睞於扶持清王朝。

因此太平天國遇上了中國此前所有農民起義軍都沒有遇到過的情況——中外聯合絞殺。

尤其是在中國有廣大殖民利益的英國,更是多次直接派遣軍隊協助清軍作戰,使太平軍的處境更加不利。

當然,如果太平天國自身足夠優秀,這種中外聯合絞殺並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但因為太平天國內部的分裂以及其戰略上的失誤,中外聯合絞殺起到的作用就比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