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陳雲的政治秘書,曾擔任黑龍江省省委書記,侄女是著名歌唱家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首都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我黨不僅選舉出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還對國務院部門進行了調整。當時,主管我國有色金屬、鋼鐵和機器的重工業部改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並繼續領導我國的工業生產。

重工業部改組後,王鶴壽同志長期擔任重工業部部長,1956年5月,重工業部撤銷,王鶴壽又改任冶金工業部部長。


作為我國的正部級幹部,王鶴壽同志一生也十分傳奇,在革命年間,他不僅是陳雲的政治秘書,還擔任過我黨黑龍江省省委書記,並為我國東北的解放和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王鶴壽生於1909年4月19日,河北保定唐縣人。

王鶴壽青少年時代就追求進步,14歲時,他考入保定直隸第二師範學校,16歲,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京津地區先後由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統治,為了反對軍閥,王鶴壽在唐縣秘密從事黨的宣傳活動,並擔任了全國鐵路總工會幹事。

從事工人運動,就意味著隨時要做好犧牲的準備,這對於還不到20歲的王鶴壽來說,是極大的考驗。不過,這些都難不倒王鶴壽,在組織的領導下,王鶴壽不僅在京津幹線建立了多個工會、農會,還成為了工人領導核心,1927年,在北方局書記王荷波的授意下,王鶴壽轉入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進行學習。

王鶴壽在蘇聯學習了有一年多的時間,1928年回國後,他又到東北繼續從事工人運動工作,並先後擔任共青團滿洲省委書記、共青團中央團校主任和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等職。這一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於我國東北的侵略,為了反擊日寇,王鶴壽和羅登賢、廖如願等人重組省委,他們一面組織群眾進行罷工、罷市的活動,一面又派出黨員骨幹深入基層,秘密組建抗日游擊隊,終於,在他們的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則逐漸發展了起來。

1931年,王鶴壽回到關內,擔任共青團河北省委組織部長和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1933年,因為從事青運工作,他不幸被捕,並被長期關押於北平、天津等監獄之中。

王鶴壽在土地革命時期,一直都是我平津青運的負責人,他雖然屢遭逮捕,但革命意志不減,依舊深得黨的信任。抗日戰爭爆發後,王鶴壽成功獲釋,並轉入延安,在此期間,他連任中央組織部幹部科科長、中央幹部教育委員會委員和中央交通委員會委員,並成為了陳雲的政治秘書。


陳雲同志是我黨的經濟專家,王鶴壽自從擔任他的秘書後,就全力協助其主持經貿工作和交通工作。當時,陝甘寧的經濟十分落後,由於國民黨的封鎖,很多急需的藥品、生活用品都無法運到邊區,為了解決這一困難,王鶴壽帶領交通委的同志下到基層,他不僅帶頭開墾生產,還通過各種方式建立了多條秘密交通線。

通過這種方式,我陝甘寧邊區終於與外界取得了聯繫,而邊區也度過了最艱難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王鶴壽作為東北局的成員前往東北,並出任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書記、黑龍江省省委書記、北安軍區政委和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部長等職。此期,黑龍江省有土匪出沒,很多工業產品都無法生產,不過,王鶴壽卻硬是為東北工業打開了一片天地。他不僅全面恢復了黑龍江省的基礎設施,還抓住鞍鋼這個重點,率先創辦東北工學院。

經過三年多艱苦創業,東北工業全面飛速發展,而東北財政也是連年遞增。

王鶴壽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艱苦創業,為他隨後主持全國工業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52年後,他出任重工業部第四任部長,並成為了僅次於李富春、何長工、劉鼎和賴際發之後,重工業方面的第五號領導人。

王鶴壽為我國工業生產嘔心瀝血,1956年重工業部撤銷後,他又連任冶金工業部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和鞍山市委第一書記等職。他在職期間,多次深入基層指導生產,並堅持黨的調整方針,為全國工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王鶴壽重新出山,出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等職。這一時期,他以紀委常務書記的名義,和胡耀邦、馬國瑞、王從吾等人領導了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並受到了時任黨中央的高度讚揚。

1999年3月,王鶴壽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

王鶴壽為人低調,他一貫努力學習,並堅決擁護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他為我國重工業發展貢獻極大,並永遠值得人們讚揚和懷念。

王鶴壽同志不僅自己享譽全國,他的後代子孫也成就非凡,他的侄女王昆是享譽全國的歌唱家,曾擔任過第7、第8屆全國政協委員。王昆是我國首屆金唱片獎的獲得者,她參演的第一部歌劇《白毛女》,也為全國民眾所熟知,2014年11月21日,王昆因病去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