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服裝上的「兵」和「勇」

在古代,不同官職的職位都會有對應的制服,最具特色的就是用動物來區別職位的等級。軍隊里的制服也是有區別的,清朝的軍隊里,就會有「兵」和「勇」,同樣的作戰,但是性質卻不同。

「兵」是清代的常備武裝,主要包括八旗兵和綠營兵。八旗兵以勇猛之勢入關,但是入關後,隨著疆土的擴大,八旗兵的數量遠遠不夠,所以,就進行了漢人兵的招募,漢人兵使用綠色旗幟,所以稱綠營兵。綠營兵駐守疆土,八旗兵則保衛皇城與皇室。隨著國力的強盛,八旗兵發揮的作用漸少,養尊處優,失去大部分戰鬥力。

當戰鬥之時,八旗兵與綠營兵的數量與戰鬥力不足用時,則就地即戰爭地區招募兵,稱為「勇」,這種臨時招募兵即戰即用,戰爭結束後即解散,「勇」與正規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的待遇比起來天差地別。

清朝晚期,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早已失去戰鬥力的八旗兵與綠營兵不堪一擊。清政府特准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操練鄉勇,組建湘軍淮軍,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因其極強的戰鬥力,逐漸取代了「兵」成為國家的主要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