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想派5000留學生到美國,美國總統卡特說:10萬也沒問題

治國安邦,人才為先,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就對人才有著非常緊迫的需求。

當時,一方面是世界上突飛猛進的新技術浪潮,另一方面,中國又在不堪回首的特殊年代浪費了太多時間,與世界先進科技產生了巨大的差距,這個現象,引起了中央領導們的高度重視。

鄧小平當時還沒有全面主持中央工作,而是主抓教育,在他的努力下,教育領域很快就出現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國家恢復高考,一大批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恢復招生。

消息傳來,舉國歡慶,無數青年重新拿起了書本,走進夜校,努力補習功課,一股全民重視教育的風氣油然而生。

第二件大事,不僅震驚了國人,甚至連世界也為之一振,就是我國政府宣布,要重新委派留學生,到西方發達國家學習科學知識。

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在會見清華大學校長時,談到了留學生問題,說:「我贊成加大派遣留學生的數量,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今年派3000出去,怎麼選派,派到哪裡,教育部研究一下,在這方面多花些錢是值得的。」

此話一出,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要知道,當時還沒有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有正式提出改革開放,壓倒一切的思想基調還是階級鬥爭,在這種基調下,向那些資本主義國家派遣缺乏人生閱歷、意志不夠堅定的青年學子,無異於將這些大好青年推進漆黑的大染缸!

因此,這種想法一提出,就立即遭到了許多人的質疑和反對,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反動勢力和特務間諜,一定會千方百計將黑手伸向這些青年,策反他們充當特務,就算這些學生能保住基本的政治底線,可是也難免被極具誘惑力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所侵蝕,不思回國報效,而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滯留國外。

對此,鄧小平以高瞻遠矚的遠大胸襟回應說:「要相信廣大青年學子的愛國報國熱情,就算個別不好的情況發生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跑了10%甚至20%,還會有80%、90%的青年回來!」

從此,我國就開始與一些發達國家展開談判,美國是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科學技術水平是世界最強大的,因此也是我國委派留學生的重點方向,1978年7月7日,美國總統卡特的科學顧問普雷斯博士率領美國科技代表團訪華,核心問題就是商定雙方互派留學生。

美國當時還不知道中國會邁出多大的步伐,他們以為充其量就是十幾個、幾十個,頂多上百個人,誰知道,鄧小平在親自會見普雷斯時,提出的數字讓他大吃一驚,完全出乎美國人的預料,普雷斯無法立即回復鄧小平,表示要向總統彙報請示。

當時,美國正是凌晨三點,總統早已休息,但普雷斯等不及了,立即撥通了專線電話,叫醒了美國總統卡特。

電話接通後,普雷斯緊張地說:「總統先生,非常抱歉這時打攪您,因為中國的鄧小平總理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

卡特問:「他問了什麼?」

普雷斯說:「他問中國能不能派5000個留學生到美國?」

卡特一聽,也非常震驚,他知道中國之前的留學生政策,是與其外交方向一致的,換句話說,中國向哪個國家大量派遣留學生,也預示著中國即將與哪個國家積極發展友好關係。

卡特是美國一位積極對華友好的總統,他一直希望在他任內實現中美建交,而鄧小平的這個提議,一下子給了他一顆定心丸。

於是,卡特非常興奮,立即回答道:「你立即告訴鄧小平先生,他就是派遣10萬個留學生,美國也伸開雙臂歡迎他們!」

當然,這些會談話題只是奠定基調的問題,不可能真的一下子就派出這麼多留學生,當時中國的教育事業剛剛起步,各大高等院校也不可能有這麼多具有研究生資格的高級人才,因此,經過一番仔細的甄選,決定在兩國建交前派出50名留學生,作為一個象徵性的突破。後來又增加了兩人,總共52人。

當時,出國留學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幾乎是一種變相的外交使團,這52名留學生要集中起來,接受外交部有關部門的外事培訓,除了愛國主義教育,還有西方國家生活的細節培訓。

有些細節在今天看來非常可笑,但在當時卻是必須要鄭重其事地進行培訓,不然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當時中國人如廁後習慣用報紙,可是到了美國,到處都是沖水馬桶,用報紙就會造成堵塞,於是,每個留學生都發了大包小包的衛生紙。

另外,國家還給每個學生髮了500塊錢「制裝費」,當時中國人根本沒有什麼時髦意識,衣服都是單調的灰黑藍綠這幾種顏色,現在讓他們穿西裝,也無形中形成了高度統一,結果,52個人做的全部都是黑色西裝,等到他們在美國機場一亮相,把等候他們的西方記者都嚇了一跳,竟然是52個衣裝一模一樣的黑衣青年!

這些照片在西方的報紙刊登後,讀者紛紛詢問:中國派來的是不是都是軍人啊?連穿衣服都像軍裝一樣整齊!

這就是封閉已久的中國學子留給世界的最初印象,也承載了中國人對他們的無限期望。

兩年後,這52名留學生完成了學業,除了1個人因事延期外,其餘51個人全部按時回國,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參考資料:《中國青年報》《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