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軍的未來之星到匈奴的中流砥柱,看李陵的跌宕人生

大漢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此時距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發生的漢匈漠北大戰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曾經掃蕩草原的漢帝國軍界的雙子星座——衛青霍去病,已經離世,大批優秀的將領和老兵業已凋零。而匈奴則利用這20年的時間休養生息,他們遠離長城,退居在漠北,他們卧薪嘗膽、他們誓要找回昔日的榮光。

這一次,匈奴先發制人,匈奴右賢王統帥數萬精銳騎兵越過沙漠,對長城沿線的漢軍據點展開突然襲擊,駐防漢軍多為新兵,且自漠北大戰後,邊境一直處於和平狀態,面對匈奴的突襲,漢軍據點紛紛易手,整個北部邊境再一次陷入匈奴的威脅之下。

於是,漢武帝劉徹任命貳師將軍李廣利為主將,統率3萬精銳漢軍騎兵出擊匈奴。同時任命李廣的孫子李陵為先鋒,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李陵運動至浚稽山時,被匈奴單于所率的八萬餘騎兵包圍。雖率軍力戰,終因糧盡矢絕,救援不繼而投降。為了表示對人才的尊重,匈奴單于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並冊封李陵為右校王。實事求是地講,當時漢匈交戰時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然是戰敗投降而不是主動投降的那種),而且李陵投降後也沒做對不起大漢的事情。但一則李陵率軍進攻大漢的謠言終結了這一切。劉徹聽信謠傳,以為李陵教匈奴練兵,遂族滅其家。雖然後來證實是謠言,但李陵一家的人頭再也接不上了,李陵也因此傷透了心,對漢武帝徹底絕望。

李陵在匈奴20多年,官至匈奴親王,在匈奴頗受尊重,屢次為匈奴立下戰功,擊敗匈奴在東部的勁敵鮮卑和烏桓。但他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堅決不參與對大漢的軍事行動,即便全家被屠,依然尊重母國,這份赤子之心也是難能可貴。李陵在匈奴時與被囚禁在北海牧羊的蘇武關係密切,多次接濟蘇武,後來蘇武回歸大漢後向漢廷彙報了李陵在匈奴的生活思想動態,當時漢帝國正缺乏名將,而李陵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是杠杠的,且李陵心懷母國,忠誠度也是足夠的,至於那場冤案,新即位的漢昭帝早就為李陵平反了,並恢復了李陵家族的名譽。

漢昭帝在聽完蘇武的彙報後,當即派出使節到匈奴遊說李陵歸國,但一個人一旦傷透了心,再也挽回不了的,況且好馬不吃回頭草,作為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漢子,又豈會做反覆無常的事情(已經投降匈奴,再背棄匈奴,那也是不地道的)。

霍光上官桀與李陵素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之。陵曰:「歸易耳,丈夫不能再辱!」遂死於匈奴。(《資治通鑒》.孝昭皇帝本紀)

莽子曰:李陵本是名將李廣之孫,自幼飽讀兵書,年青時率5000步兵橫行沙漠,會戰8萬匈奴鐵騎,終因兵力懸殊、後援不濟、內部傾軋導致兵敗被俘,身已盡報國之責,家卻造滅族之災。在匈奴20年,始終不向母國發一矢。而後,面對大漢投來的橄欖枝,不為所動,最終老死荒外,雖有遺憾,終全大丈夫名節也。李陵本可成為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名將,只因為漢武帝的錯誤處置,導致名將為匈奴所用,無論是對大漢還是對李陵都是一個莫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