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勸蔣介石:讓日本侵略者殺掉兩億中國人,日本就會投降

我是米局長,關注國內外熱點資訊、各國人文、國情、歷史

甘地是一位在國際上知名度非常高的印度人。因為他有一個非常知名的稱號「聖雄甘地」以及「非暴力不合作之父」。

甘地全名是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此君出生於1869年的英屬印度波爾班達爾的一個印度教貴族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也就是出生就是英國殖民地的子民。他比我國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小3歲。


年輕時的甘地雖然衣食無憂,但是面對家鄉被英國殖民的命運,顯然是不甘心的,因此他畢生的心愿就是謀取印度獨立。

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了梭倫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他利用「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也就是用和平手段來取得印度的國家獨立。而在幾十年的鬥爭生涯里,逐漸成了印度殖民地影響最大的政治領袖。

01 蔣介石訪問印度,邀請甘地一切抗日,卻失望而歸

印度自從18世紀就逐漸淪為了英國殖民地,英國女王還兼任了印度女皇。而在漫長的殖民歷史中,印度人作為殖民地也為英國在一戰和二戰立下汗馬功勞,隨著甘地等精英民族獨立的呼聲越來越強,英國自然難以控制。甘地還發起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致使英屬印度政府很難運營下去。


而在甘地不斷向英國人謀取獨立的時候,二戰爆發了。英國人面對德國的狂轟亂炸本就沒了招架之力,面對日軍對英國殖民地的入侵,英國人更希望印度人能夠出人出力。但甘地選擇罷工。這就讓丘吉爾非常的抓狂,也讓中國抗戰失去了一個助力。

甘地還拒絕支持英國。日本乘機提出「亞洲是亞洲人的」,「把英美趕出亞洲」。這對盟國是不利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蔣介石選擇到訪印度,邀請甘地一起抗日。

1942年春節,蔣介石為了說服印度同英國合作一起抗日,乘專機去印度訪問。然而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而蔣介石到訪,其中目的之一就是號召甘地支持印度抵抗日本侵略,並支持印度獨立。但這次會談,蔣某人是非常不滿的,而且被甘地問到啞口無言。

蔣介石說:「不合作的方式用在印度或許是正確的,對此我並無異議。我只是希望,你們能動員印度國民參戰,站在同盟國一邊,一起打敗日本、德國法西斯,這樣,在戰後和平會議上,中國就可提出讓印度出席會議,並共同為爭取印度的獨立自由而努力。」

甘地答道:「貴國既然是英美的同盟,那麼請問,為什麼這次戰爭最重要的決策機構——盟國參謀總長聯席會議,至今沒有中國代表參加呢?可見英美的『民主』『同盟』是假面具。」


然而甘地一句話就令蔣介石啞口無言:
「你們中國為什麼要用戰爭抵抗呢?從非暴力主義者的立場來看,我必須說,以一個擁有四億人口的中國,來對付一個開化了的日本,還是不得不以日本人的同樣手段來抵抗日本侵略,我以為這是不適當的。假如中國人有我這樣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樣的最新毀滅手段。中國人可以告訴日本人,『帶著你們的毀滅手段來吧,我們以兩億人給你,可是剩下的兩億人我們是不會屈服的。』假如中國人真的這樣做了,日本人就會變成中國人的奴隸。」


這意思就是,中國軍人放下武器,讓日本侵略者殺掉兩億,日本就會投降了。蔣先生在鬱悶之中返回了中國。

正是在甘地的領導下,英國承諾二戰後允許印度獨立。所以,甘地深信「非暴力不合作」是最偉大的民族獨立的武器。這就是甘地敢於勸說蔣介石採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原因。


侵略者暴行

蔣介石還想繼續勸說下去,但甘地竟置而不答,不再發言。對於這次會見,蔣介石非常失望,他在日記中寫道:「彼受英人統治之苦痛,而演成今日鐵石心腸,無論任何革命熱忱,亦不能轉移其忍心之毫末,余對其觀念之綜論,彼惟知愛印度有印度,而不知有世界及其他之人類也,可謂忍心極矣」。由此可見蔣某人最後有多失望。


02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中國可以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印度聖雄在抗戰中發起非暴力不合作,他能在中國活多久?答案是殘酷的。

1942年4月,在印度國內廣大群眾反英情緒高漲和日本侵略者迫近印度的形勢下,甘地提出了英國"退出印度"的口號,並先後發起了1940~1941年第三次不合作運動和準備發動第四次不合作運動,均被英國鎮壓下去。但在二戰結束前後,英國卻妥協了。

甘地在印度能夠使用「非暴力不合作」成功,是因為英國人雖然是殖民者但良心未泯,雖然會做出邪惡的事情,但不至於殘忍胡亂殺人,畢竟英倫紳士的名聲還是可以的。

而最根本原因是,當時的英國已經被法西斯德國摧毀殆盡,英國不僅不能鎮壓印度的獨立運動,反而需要藉助印度本土的資源和士兵來給英國本土輸送能量,因此,英國當時不得不向甘地妥協。

但在允許印度獨立的時候,英首相丘吉爾就酸楚地說:「瞧那位倫敦法學院畢業的善於煽動的律師,現在卻裝成東方人常見的苦行僧模樣,半裸身子,瘦如骨柴,居然還心安理得地與印度總督平起平坐,一起用餐,真是令人作嘔。」

而二戰時的日本侵略軍是不同的。

日本侵略軍自從甲午戰爭後,幾乎就一直在打勝仗。侵佔我國台灣島、山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從國家實力上來說,和印度和英國的關係不同,中國民眾不是在給日本打工,不抵抗政策並不能影響日本的國家機器運轉。張學良不抵抗直接就丟了東三省,所以,不抵抗是無效的。

其次,日本侵略者是沒有人性的。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連手無寸鐵的婦孺都不放過。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都是他們造的孽。即使美國和澳大利亞以及英國的俘虜投降日本,也會遭到非人的待遇。所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根本就是無效的。

如果甘地在中國領導非暴力不合作,日軍一定會讓他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英國政府只會把甘地投入監獄,而日本則會直接處死甘地。此外,在幾年後的東京大審判,印度法官認為佛祖「會寬恕他們」,而放過了罪大惡極的戰犯。

但甘地有一句話是對的,蔣的政府由於戰鬥能力太弱,在盟軍中毫無地位,這無疑說到了蔣某人的痛處。中國的面子還是在抗美援朝後,被認可為世界強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