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
美國大選本已塵埃落定,「懂王」卻不認輸,號召千萬粉絲進京勤王,妄圖更改結果。在他的鬧騰下,美國社會出現極端撕裂狀態,像佛羅里達這樣的州竟還鬧起了獨立。
很多人看不明白——美國這樣的所謂「燈塔國家」,為何也會出現不堪的選舉鬧劇?
莫非,它真的淪落為「懂王」最看不起的三流國家?
我想說的是,看不懂是因為不清楚它的歷史。
當我們明白了美國的歷史,也許就會恍然大悟了。
圍攻國會
打打打,美國就是「打出來」的
眾所周知,標誌美國正式建國的《獨立宣言》發表於1776年7月4日,距今244年。
但美國的歷史,卻要從500多年前那個風清氣爽的日子說起。
那是1492年10月12日,天氣晴朗,海風送來了泥土的氣息。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船隊,終於抵達一塊陌生的土地,這就是美洲。從此,美洲成為歐洲沒落貴族、探險家、罪犯、強盜等Loser的樂園,而土著印第安人則開始了漫長的被奴役生涯。
土著為何叫印第安人?這一問,哥倫布童鞋估計要哭暈在廁所。
原來,這位小哥當時並不認為自己找到了新大陸,還以為來到了亞洲。生活在印度次大陸的土著,可不就是印第安(諧音)人嗎?直到幾年後,他的義大利同胞阿美利哥,率船隊來到這塊新大陸,驚呼:這哪是亞洲?分明是塊新大陸,就用我的名字命名吧。
於是,「阿美利加洲」成為新大陸的名字,並被沿用至今,簡稱「美洲」。自己辛苦大半生,卻被鄰居撿了漏,你說氣人不?
拋開小哥與阿美的恩怨不提,且說自從小哥發現了新大陸(雖然他自己不承認),歐洲列強紛紛前來跑馬圈地,占坑最多的就是英國和法國。這兩位難兄難弟在歐洲已打得一片火熱,來到新大陸更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不過,那時候法國在歐洲佔上風,對新大陸的需求不那麼強烈,倒是沒落的英國到處尋找新商機,美洲對它來說就是剛需啊。很快,英國人在新大陸上成了霸主,幾乎統治了整個北美。
對高高在上的英國統治者而言,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可對前來探險的英國Loser來說,不僅要提防印第安人的報復,還要忍受統治者的盤剝,真是苦不堪言。
終於有一天,一位叫華盛頓的哥們,號召人們起來反抗大佬,這就是美國獨立戰爭。
一聽說英國人反抗英國人,其他歐洲國家像打了雞血,早看丫不順心了,紛紛跑來支持華仔搞獨立。鬧得最歡的,自然是難兄難弟法國了,自己家裡都要鬧革命了,還不忘派兵前來助陣。結果,在這群人的起鬨下,英國人眼睜睜看著華仔帶著一群Loser建了國。
這就是美國。
當時,它還只有13個州(英國的13塊殖民地)。更要命的是,就是這可憐的13個州,也並不是鐵板一塊。
北方州以工業為主,主張勞動力自由流動,南方州大多是農業州,精英們都擁有大量黑奴,自然反對勞動力自由流動。話不投機三句多,等到林肯當上總統後,南北終於開打了。
戰爭一打就是四年。剛開始,南方大佬們節節勝利,對林肯的求和嗤之以鼻。「小子,少跟我來這一套。」
碰了一鼻子灰的林肯,無奈使出殺手鐧,掀起了解放黑奴運動,直接抄了南方大佬的老巢。結果,數十萬黑奴紛紛臨陣倒戈,加入北方陣營。漸漸地,南方大佬陷入被動,最後不得不繳械投降。
從此以後,美國本土上再也沒發生過大規模戰爭。
美國十三州
買買買,美國開啟「淘寶模式」
南北方終於「哥倆好」,接下來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了。
13個州是如何變成如今的50個州的?一句話:連哄帶騙撿漏子,威逼利誘挖牆腳。
首先是西進運動。美國剛開始的13州都集中在東海岸,西方廣袤天地就成為他們眼中的「美味」。19世紀初,一小撮美國人越過阿拉巴契亞山脈,來到原屬墨西哥的領地,與人家經商貿易,漸漸拉攏了一部分墨西哥人,竟然鬧起了獨立。
為此,1846年,美國和墨西哥還爆發了美墨戰爭。
正所謂兒大不由娘,誰讓自己不爭氣呢?戰爭的結果就是,墨西哥割讓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給美國。美國一戰奪取墨西哥23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美洲的「大佬」。
除了靠武力搶,美國人擴張地盤大多靠「投機取巧」。
當時,在美國13州的西邊,有一大片土地叫路易斯安娜,還是法國殖民地。拿破崙剛剛上位,忙得焦頭爛額,哪有閑工夫管這塊地?於是,美國人跑來,僅花1500萬美元,就從拿破崙手上買走了路易斯安那,這個州幾乎是當時美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
在美國東南角,有一個地方叫弗洛里達,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那時,西班牙在歐洲四處樹敵,早被打暈了頭。美國人又跑來撿漏,結果用「白菜價」買走了弗洛里達州。
當然,除了在本土,美國人在亞洲、大洋洲也干這種生意,靠著死纏爛磨,「買」走了關島、夏威夷等地。
最讓美國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與戰鬥民族俄羅斯的「生意」。
那是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提議將其賣給美國。美國自然樂見其成,1867年以720萬美元,就買回了一大片「飛地」,如今成為世界聞名的賭城。
能花錢擺平的,那都是小事。花錢擺不平,那就用棒子。
美國就靠著這套邏輯,終於把自己的家人都「找」了回來,13個州的「小不點」也漸漸成了50州的「大佬」。
「飛地」阿拉斯加
你打你打,財富是靠戰爭積累起來的
南北戰爭也打過了,自家兄弟也都湊齊了,接下來就是一門心思發家致富了。
美國真的是挺幸運的,它的每一步都踏得很准。
就在美國想要發財時,一個天賜的良機「砸」了過來。
薩拉熱窩一聲槍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打得不可開交。美國人一看,生意來了,兩頭做生意,賣軍火,結果賺得盆滿缽滿。
戰爭後期,一些國家實在沒錢買軍火了。美國人說,「哥們別急,沒錢咱還提供高利貸。」結果,美國人又大賺了一把。
後來,戰爭形勢漸漸明朗,美國不甘心放棄最後的發財機會,乾脆借口德軍炸掉美國船隻,親自加入了戰鬥。一戰的結果,協約國勝利,美國不僅賺了軍火錢、放了高利貸,還獲得了戰爭賠款,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
登上人生巔峰的美國,開始有些飄了。
自以為什麼都能搞,什麼都會搞,加上錢又多,暈頭暈腦的,看到什麼賺錢就搞什麼,玩命投資、玩命生產,也不管人家要不要,買不買得起。結果,產品太多,有錢人用不完,窮人又買不起,於是開始降價,一降價賺不到錢,工人就要失業,一失業更買不起產品了。
如此惡性循環。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才猛然發現,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叫做「經濟大蕭條」的玩意兒。結果,這場「經濟大蕭條」持續了很多年,搞得美國人腸子都悔青了,卻遲遲看不到絲毫好轉的跡象。
就在他們幾度絕望之際,又一個餡餅從天而降——歐洲人又打起來了。
這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我噻,竟能來第二遍?」消息傳來,美國人眼前一亮,一戰時的「騷操作」自然還沒忘懷。於是,美國人如法炮製,再發一次戰爭財。
剛開始,美國人也是兩頭賣軍火,當然高利貸也是能放就放的。到了後期,不清白的日本人火燒澆油,偷襲珍珠港,給了美國參戰的口實。美國人當仁不讓,立即加入戰鬥,並用兩顆新研製出的原子彈,迅速扭轉戰局,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二戰後的世界,早已不是從前的世界。人們發現,這次世界大戰不僅幫美國人擺脫了「經濟大蕭條」,而且把它供上了「天下唯我獨尊」的神壇。
這時候,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就要數紅色政權蘇維埃了。可惜好景不長,在美國的「拉練拖累」和「顏色滲透」下,蘇聯很快解體成為多個小國。
沒有了對手的美國,是何等寂寞。它不自覺就唱起了鄧超的歌,環顧四周,一眼就瞧見了中東。對,人類絕大部分的能源就藏在這裡,不去插一杠子,如何體現「美國獨大」的優越感?
於是,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相繼打響。至今,中東仍是一團亂麻,而美國就靠著亂象,一點點吸食著中東的「養分」。
二戰中的美軍
結語:所謂的自由民主,歸根結底是利益驅使
當上大哥很多年,美國一直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在不少人眼中也一直標榜著所謂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彷彿自己真是「燈塔」。
但這次大選,川普先生卻親手扯下了美國的「遮羞布」。雙方陣營都口口聲聲維護憲法、民主,卻鬧出了「進京勤王」、「圍攻國會山」、「二次彈劾」等鬧劇。
說到底,一切的亂象都是利益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