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有留下後代嗎?

2020年12月24日14:10:50 歷史 1769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和珅畢生最大的缺憾就是,縱然富可敵國,縱然權傾天下,縱然妻妾成群,卻只有豐紳殷德這一個兒子。

那麼,和珅被嘉慶皇帝賜死後,他的獨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呢?

和珅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有留下後代嗎? - 天天要聞

(豐紳殷德劇照,扮演者:沙溢)

首先,豐紳殷德並沒有因和珅案遭到株連,原因比較複雜,但主要是沾了老婆的光。豐紳殷德的正妻是固倫和孝公主,也就是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小女兒。當年豐紳殷德出生時,和珅乃是乾隆第一寵臣,或許是愛屋及烏,乾隆皇帝非常喜歡和珅的這個兒子,還親自賜名為豐紳殷德。

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和珅的兒子為什麼不姓和?為什麼要叫豐紳殷德?

其實,和珅也不姓和,他出身於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全名為鈕祜祿·和珅。同理,豐紳殷德的全名是鈕祜祿·豐紳殷德。這爺倆是同一姓氏,沒問題的。

和珅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有留下後代嗎? - 天天要聞

(和珅劇照)

至於乾隆皇帝為什麼給和珅兒子賜名為豐紳殷德,其實這是一個滿語音譯名,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就是「福祿興旺」,表達了乾隆皇帝對這個孩子的祝福。

乾隆皇帝喜歡豐紳殷德,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在賜名的同時,還賜了婚,對象便是清朝最尊貴的十公主。

這個十公主到底有多受寵呢?按照清朝祖制,只有皇后生的女兒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品級相當於親王,而妃嬪所生的女兒最多只能封為「和碩公主」,品級相當於郡王。十公主的生母惇妃汪氏只是個品階不高的普通妃子,但乾隆皇帝還是打破祖制封她為「固倫公主」,而那一年,十公主只有13歲。

和珅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有留下後代嗎? - 天天要聞

(固倫和孝公主劇照)

晚年的乾隆皇帝甚至說過這樣的話:「汝者為皇子,朕必應汝儲也。」意思就是說,如果十公主是男孩,乾隆皇帝就會立她為儲君,繼承皇位。

乾隆皇帝把如此視若珍寶的固倫和孝公主許配給了豐紳殷德,除了有不忍愛女遠嫁的因素,也體現了他對豐紳殷德的看重和信任。所以,嘉慶皇帝殺和珅,卻沒有株連豐紳殷德,既是為妹妹考慮,也是遵從父命。

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雖然是皇帝賜婚,但並不是政治聯姻,他們年齡相同,又自幼相識,可謂是青梅竹馬,男才女貌,所以二者婚後感情很好。但是,這一切的美好,都隨著和珅的倒台而宣告終結。

和珅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有留下後代嗎? - 天天要聞

(固倫和孝公主結婚劇照)

豐紳殷德雖然免於一死,但親眼目睹著大舅哥抄了自己的家,賜死了自己的父親,他難免心懷怨恨,與固倫和孝公主的感情也隨之出現裂痕。

最悲涼的是,和珅倒台之後,曾經單純善良的豐紳殷德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樹倒猢猻散,什麼叫做牆倒眾人推。後來到了什麼程度呢,就連自己家裡的奴才,都敢面聖狀告這位駙馬爺。

嘉慶八年(1803年)八月,公主府長史奎福上御狀舉報豐紳殷德四大罪:其一,在家演習武藝,密謀殺嘉慶皇帝為父報仇;其二,在飯食里下毒,企圖謀害公主;其三,在國服大喪期間與小妾生女;其四,違規放高利貸,與民爭利。

和珅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有留下後代嗎? - 天天要聞

(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劇照)

後來經查實,其他三條都是子虛烏有的誣告,但有一條卻是真的,那就是豐紳殷德確實在乾隆皇帝駕崩後國喪未滿期間,與小妾生了一個女兒,這在看重倫理道德的古代,也算得上是重罪了,所以嘉慶皇帝很生氣,把豐紳殷德所有官職爵位一擼到底,將其圈禁在家反省。之所以沒有重判,那還是固倫和孝公主苦苦求情後的結果。

這件事絕非野史胡說,直至今日,奎福狀告豐紳殷德的案子卷宗,仍完好保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和珅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如何?有留下後代嗎? - 天天要聞

(豐紳殷德劇照,扮演者:張默)

豐紳殷德的悲慘日子這只是剛剛開始,還遠沒有結束。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嘉慶皇帝又將紳殷德發配到了千里之外的蒙古境內的烏里雅蘇台當差,從此遠離家鄉,夫妻分離。僅僅三年之後,豐紳殷德就抑鬱而終了。

從25歲家道中落,到36歲魂歸黃泉,和珅死後,豐紳殷德雖然又活了整整11年,但這在這11年里,他沒有一天是快樂的,最終還落了個夫妻反目、斷子絕孫的悲慘結局。

附:固倫和孝公主曾有過一個兒子,但後來夭折了,豐紳殷德臨終時,只留下兩個女兒,還都是小妾生的,未能延續和家香火。

(本文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