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夥子對生活充滿嚮往,熱愛生活,是一個非常認真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上,一直追求真理的一名熱血青年,他叫做毛岸英,他是毛主席和楊開慧之子,一個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8歲的有志青年。
1950年,毛岸英主動請纓參加抗美援朝戰鬥,然而不幸的是他在此次戰役中壯烈犧牲。
圖|毛岸英
早年經歷
毛岸英在童年的時候比較辛苦,跟著父母四處漂流,居無定所,在毛岸英8歲的時候,母親不幸被捕,自己也因此隨著母親一起入獄,母親在獄中,因敵人的嚴刑拷打,不幸英勇就義。
母親去世後,毛岸英在牢中備受折磨,不久,毛岸英被保釋出來,被地下黨組織人員安排到上海。
不幸一直都伴隨在毛岸英身旁,在毛岸英抵達上海後,上海的地下黨遭到破壞,毛岸英等人開始居無定所。1936年,在上海流浪了四年之後,毛岸英等人被地下黨組織找到,他們被安排到蘇聯學習。
在蘇聯期間,他們努力學習,甚至參加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圖|毛岸英
1946年,毛岸英回到祖國的懷抱,其父毛主席接到消息之後,即使身體不舒服也依舊前往接機,在毛主席見到毛岸英之後,他心情好了不少,毛主席盼這一天盼了很久,畢竟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
同年,毛岸英主動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父子短暫相聚之後,他便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參加了"關於勞動大學的課程",在解放區搞土改,做宣傳,當秘書。在毛岸英工作期間,他深入了解勞動人民,並且很快與他們就打成了一片。
與劉思齊的故事
1946年,毛岸英第一次見到劉思齊,劉思齊也是第一次見到長她8歲的"大哥",這個大哥雖然是剛從國外回來,說話卻很接地氣,不像是剛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1948年,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毛主席在戰爭結束後,沒有隨部隊一起返回延安,而是一路走到平山縣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來到了西柏坡。在西柏坡,毛岸英與劉思齊再次相遇---這是兩人第二次相遇。
圖|毛岸英和劉思齊在西柏坡相遇
18歲的劉思齊已經是個梳著兩個辮子的大姑娘了,當天晚上毛岸英與她交談到深夜11點左右。
隨後,劉思齊在這裡居住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兩人相處頗多,剛開始劉思齊感覺兩人相差太多,毛岸英給劉思齊講了自己的身世說:
"你小的時候是爸爸遇害,我小的時候是媽媽遇害""你坐過監獄我也坐過監獄""我們倆是一條藤上的苦瓜"。
兩人在相處中暗生情愫,對彼此都有了感情,即使劉思齊返回山西北方大學學校學習,兩人也都有互通書信。毛岸英自身的經歷和在國外的學習經歷使得他對待感情也很是熱情,就像一團火一樣。劉思齊深深被其所吸引。
圖|毛主席,劉思齊和毛岸英合影
劉思齊和毛岸英在得到毛主席同意之後,沒過多久就確定了戀愛關係,1948年,兩人商量之後想要早日成家,毛岸英來到毛主席面前說出了想法。
毛主席問道:"思齊多大了""差不了多少天就18歲了"毛岸英答。聽罷,毛主席生氣道:"不行,思齊還沒滿18周歲,差一天也不行。"毛主席對毛岸英發了脾氣,毛岸英聽到父親說的之後,還有了小孩子脾氣,生氣了。
事情過後,毛岸英仔細想想,自己雖然過結婚年齡但是思齊還未到,想通之後找到毛主席還做了檢討。
生氣歸生氣,後來,毛主席看到兩人感情深厚,志向相同很是高興滿意,毛主席問到思齊的年齡,學業,如果現在結婚對學習會不會有影響,思齊說都會安排好的。然而當時毛主席並沒有同意他們倆此時結婚,因為劉思齊這個時候還不到法定的結婚年齡。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舉國同慶的時候,毛家也迎來了家裡的喜事,得到毛主席同意之後,毛岸英和劉思齊舉辦了婚禮,婚禮雖然簡單,但是卻是最高規格。因為當時正好要召開一個會議,參加會議的政治人員都來了,也都參加了這場婚禮。
婚禮上共有兩桌飯菜,兩桌飯菜都是湖南的一些普通的家鄉菜,一桌是客人,一桌是家裡人。
毛主席這一天像平常家裡的家長一樣,接受新人的敬酒,寄語新人祝福,這一天毛主席很是高興,拿起酒杯不斷地給前來參宴的客人們敬酒,毛家好久好久都沒有這麼熱鬧了。
一對新人新婚沒有穿禮服,毛岸英穿著以前的一身制服,劉思齊穿著一件條絨的列寧裝,沒有化妝頭上只有一朵絨花。毛主席在兩人新婚的時候送了一件大衣,作為新婚賀禮,這件大衣是毛主席到重慶談判時穿的一件黑色大衣,意義非凡。
毛主席笑著說:"這件大衣就給岸英穿吧。"緊接著又說道:"這件大衣岸英白天穿,晚上兩人一起蓋,這樣兩人就都有份了。"
眾人聽後哈哈大笑,氛圍很是熱鬧。
圖|劉思齊和毛岸英
因為兩人工作不同,所以沒多久就婚後小別了。分別後,劉思齊繼續去學校學習,毛岸英前往北京鍛煉。毛岸英是一個比較浪漫的人,期間去了一次蘇聯也不忘給劉思齊帶做衣服的布料,或者一個手提包,雖然是簡單的物品,但是思齊覺得很是幸福,這大概就是熱戀之中甜蜜。
朝鮮戰爭,英雄犧牲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毛岸英知道之後主動請纓去前線,他被稱為這場戰役志願軍的第一人,當時確定要和彭將軍一起出發參與作戰的時候,劉思齊正在住院,毛岸英去醫院看望了劉思齊,只和劉思齊說了一下自己要出差,但是並沒有說要去哪裡。
毛岸英問了一下劉思齊:"你知道朝鮮嗎""朝鮮不是在打仗嘛"劉思齊答道。毛岸英害怕劉思齊多想,然後就岔開了話題,並且囑託思齊每周去看望一下毛主席,在毛岸英走的時候走了幾步剛下到樓梯口,突然轉身給劉思齊鞠了一躬,很深很深的鞠了一躬。
毛主席拉著毛岸英的手交到彭將軍手裡的時候,很多人都上前阻止,大家都知道戰場的殘酷,不忍心讓毛岸英去到前線,
但是毛主席拍著岸英的手說道:"岸英會俄語,讓他去前線肯定有幫到忙的時候,讓他去戰場上歷練吧"。
在毛岸英去朝鮮的這一段時間裡,毛岸英給劉思齊寫過書信,但是也是一句話沒提自己去了哪裡,劉思齊也看不出來信是從哪裡來,因為信是內部帶回也沒有地址可尋,當時思齊並沒有多想。
圖|毛主席和毛岸英合照
在1950年11月25日,美國空軍的目標已經瞄準了襲擊志願軍總部,當天天還沒亮,除了值班人員以外,所有人員都躲進了防空洞,值班人員在聽到防空警報後,才進防空洞。
當天11點,3架轟炸機飛了過來,當時正在集中精力處理電報內容的毛岸英毫無察覺,後來被警務人員拉進了防空洞,空襲之後飛機飛走了毛岸英立馬返回電報屋裡處理電報,繼續整理工作內容。
誰也沒有想到,結果剛飛走的敵軍飛機突然掉頭返回,直衝志願軍總部所在的小山村,頃刻之間數枚汽油彈從天而降,這一次毛岸英沒來得及跑出來,一瞬間志願軍總部的火光映紅了天空成了一片火海。
圖|毛岸英做翻譯時照片
等到大家把大火撲滅,找到的只有被燒焦的屍體,其中,有一具腰間配有斯大林所贈的手槍和手腕處蘇聯生產的手錶的屍體格外引人注目,因為人們知道,這是毛岸英的屍體。
此時,毛岸英在朝鮮戰爭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此時,是他剛和劉思齊結婚的第一年。
在毛岸英犧牲之後,彭將軍要給毛主席發電報彙報情況,可是卻遲遲下不了筆,心中的悲痛和愧疚交織在一起,不知該如何給毛主席彙報這件事情,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才拿起筆親寫電文給毛主席發過去。
與此同時,北京中南海收到電報之後,看到電報內容嚇了一跳。當時電報沒有直接送到毛主席處,而是先交到了周總理的手裡,周總理看到之後手裡握著電報,久久不敢相信電報內容竟是真的。
圖|毛主席,毛岸英和劉思齊合影
經過眾人商討考慮,最終決定暫時先不要告訴毛主席,元旦過後,葉子龍將這份電報送到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看到電報之後很突然,拿起煙又丟那兒,走回來又拿起煙,在李家驥回憶道:當時毛主席眼睛濕濕的,但是卻又不明顯地讓旁人看到,把痛楚都藏在自己心裡,不讓旁人擔心。
後來彭將軍從前線回來見到毛主席彙報工作,並且把當時岸英遇害的情況詳細講了一下,很是自責地說自己沒有照顧好岸英,
毛主席聽完捻了捻手中的煙說道:"戰爭嘛,難免是會死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為這場戰役犧牲了那麼多的生命,他們都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名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圖|毛主席
1951年,毛主席與老友的談話中講到:"我有自己的兒子,不讓自己的兒子去抗美援朝前線,派誰的兒子去呢"。
劉思齊兩年後得知犧牲消息
在得知毛岸英犧牲的事情之後,毛主席和劉思齊的媽媽商量,暫時不讓思齊知道這件事情,怕她承受不了這件事情。結果就這樣,兩年的時間過去了。
謊言終會被拆穿,在劉思齊再也沒有收到任何關於岸英的信件之後,她的心裡就一直放不下,直到有一天思齊,再也忍不住了就跑去找毛主席。
劉思齊跑得飛快,呼吸也有些急促,毛主席看到思齊如此慌張,問道:"怎麼了姑娘",思齊問道:"爸爸,岸英為什麼這麼久還沒有消息!"毛主席知道瞞不下去了,毛主席緩緩地轉身,坐在椅子上,只說了一句"他犧牲了。"
聽到這句話後,劉思齊的腦子一下子就空白了,趴到毛主席的膝蓋上哭起來,哭了多久也不知道,就聽到耳邊有一個聲音說道:"思齊,思齊,節哀順變,不要再哭了,毛主席的手已經冷冷的了"這時,思齊才抬起頭看到毛主席的手上全是自己的淚水,這才慢慢緩過勁來。
圖|毛主席和毛岸英合影
自從知道毛岸英犧牲以後,劉思齊總是坐在屋裡看著門口,總覺得說不定哪天,毛岸英就推門而進了,總覺得他還沒有走,還活著。劉思齊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整個人精神狀態非常不好,晚上睡不好,白天沒有精神,毛主席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毛主席在考慮了之後,緩緩從自己的抽屜里拿出來一個小藥瓶,盯著小藥瓶看了很久,嘆了一口氣,慢慢從瓶子里倒出來三個小藥片。毛主席對思齊說:"這三個小藥片放好,如果自己實在睡不著就拿出來吃上一片。"思齊看到之後就明白了,毛主席給的是他自己吃的安眠藥。
思齊拿著三個小藥片,再看看毛主席慈祥的笑臉,想到以前自己還經常在毛主席面前提起岸英,但是毛主席還依舊笑著和我討論,好像岸英從來沒有離開過一樣,此時明白,毛主席心裡該有多難受啊,一邊和我談論著,一邊自己獨自承受愛子離去的事實,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的藥片。
此時心裡的痛,只有毛主席能夠體會到岸英在劉思齊心裡有著多麼重要的地位。岸英是劉思齊一生所不能忘掉的思念和愛。從那之後,劉思齊患上了腦神經衰弱症。
圖|毛岸英和劉思齊合影
毛主席看到思齊沉浸在岸英去世的事情里久久出不來,整個人狀態極其不好,所以下決定幫助劉思齊換一個新的環境,使劉思齊可以早日從悲痛中走出來,重新振作起來。
逃離悲傷,遠處的思念
在毛主席的建議下,劉思齊去到蘇聯學習,暫時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到了蘇聯後,劉思齊在莫斯科大學刻苦學習,以此來忘掉心裡的痛楚。在學習期間,毛主席很是關心劉思齊的情況。
在國外的這一段時間,劉思齊不斷寫信給毛主席談論一些學校的事情,毛主席對劉思齊甚是關心,就宛如自己親女兒一樣,每次在回信的時候通常會用"娃""女兒""回信盼好,父親"....
除此之外,在劉思齊留學期間,毛主席對思齊的信中也是很關心她的私人感情問題,不斷教育她希望她重新開始考慮自己的感情問題。
在毛主席給劉思齊的信中,他寫道:"爸爸希望你能夠早日從岸英的悲痛中走出來,知道你對岸英的感情深厚,但是如果你一直單身下去,等到將來老的時候還是孤身一人,我想岸英也是不願意看到,爸爸給你找一個對象吧。"
當毛主席和思齊的媽媽張文秋商量著給思齊重新找一個對象時,他們卻聽到思齊哭著對韶華妹妹講道:"岸英去世這麼久,到現在還不知道岸英埋葬在哪裡,還沒有給岸英掃過墓,自己根本就沒有做到妻子的職責,沒有親自去給岸英掃墓,我是不願意改嫁的。"
毛主席聽此,突然意識到自己竟忽略了這件事,為了讓思齊解開心結,他對思齊的行動再一次給予理解和支持,不過毛主席對思齊提出三個要求:不花國家的公費,一切費用都從他的稿費中結算;不能驚動朝鮮的領導政府人員;一切活動不能見報。
劉思齊同意了,1959年春節過後,劉思齊在妹妹韶華和毛主席辦公室秘書沈同的陪伴下,從北京坐火車出發去到丹東。當時岸英烈士的遺體已經葬遷到平安南道的檜倉郡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內。
圖|劉思齊和毛岸英石像合影
劉思齊看到毛岸英的石像,雙手撫摸石像的臉龐,心中的思念再也藏不住,道:"岸英啊,我來了,我代表父親來看你了,岸英啊,對不起,讓你久等了。對不起..."
伴隨著一聲聲的呼喚,一聲聲的哭泣讓一同陪行的無不動容感動。劉思齊在地上長跪不起,同行的人呼喊好久才把思齊從地上攙扶起來。
在摸著毛岸英碑身的時候,劉思齊一遍遍想到,為何這座墓不像故事《梁祝》中所寫,可以裂開來,如果此時這座墓可以裂開,我一定會毫不猶豫跳下去。在劉思齊的記憶里全部都是毛岸英帶給她的感動和愛,兩人結婚一年的時間,甚至還沒有到磨合期便天人永隔了,這讓劉思齊怎能不痛心。
在墓前臨別時,劉思齊在毛岸英的墓前抓了一把土放到自己的手帕中,然後說道:"岸英,我還會再來。"這些年的時間,劉思齊從來都是以為毛岸英是活著的,一直在家裡等著自己的老公回家團聚。如今終是"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愛人。
劉思齊在掃墓之後因為傷心過度,一下子倒了下來,回來之後直接被送到北京的醫院中。毛主席聽說了這件事之後,趕緊寫信慰問,這些年,毛主席早已經把對毛岸英的沒有來得及表達的父愛全部都表達到了劉思齊身上。
圖|戰友們和毛岸英合影
在毛主席的不斷鼓勵下,劉思齊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精神狀態也好了不少,漸漸從毛岸英去世的悲痛中走了出來。
隨著劉思齊的年齡逐漸增長,毛主席越是替她操心她的婚事,讓人幫忙找合適的結婚對象,後來經由空軍副司令員兼空軍學院院長劉震將軍推薦,推薦了和劉思齊一樣在蘇聯留學回來的楊茂之。
曾經,在蘇聯留學期間,他們同時參加了一個中國留學生的集會,在集會上兩人見過一面,只是後來沒有說話,也再沒有任何交集。
毛主席聽到之後,看了楊茂之的資料,發現此人人品正直,為人善良,政治面貌也很可靠,很是高興,於是便寫信告訴劉思齊。另一方面給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寫信詢問她的意見,母親見到信之後自然很是高興。
在毛主席的牽線之下,劉思齊和楊茂之相處數月之後便在1962年2月舉行了婚禮。在劉思齊結婚的時候毛主席親自書寫了《卜運算元·詠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兩篇詩詞讓兩位新人以作紀念。
劉思齊在毛岸英去世之後的十年間一直是自己一個人生活。直到十年之後才重新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從此,她從毛岸英的妻子變成了一個普通人,自此之後,這份對毛岸英的感情便藏在了自己的心底。
圖|毛主席,劉思齊和毛岸英合影
在開始新的生活之後,或許是下定決心重新開始,劉思齊給自己改名為"劉松林"。但是即使改名之後,她的心裡還是有許多的放不下,還是不能讓自己忘卻以前的回憶。在她的家中,一直擺放有兩個物品,一件是毛主席的白色座像,還有一件便是毛岸英的照片。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思齊也越來越明白毛主席對毛岸英的愛,以前在岸英的筆記中,他曾不斷寫道"我作為毛主席的兒子合格嗎?"後來毛主席在看到毛岸英的筆記之後,嘴裡不斷地說著"合格,你是我的驕傲"。
思齊聽到之後默默的說道:"岸英如果活著的時候聽到這句話一定會非常的開心...."毛主席默默把對兒子的愛藏在心底,幾十年以來,在旁人面前提到毛岸英總是堅強的,但是在毛主席的心裡一直是默默思念著自己的愛子。
在毛岸英去世之後,毛主席在整理物品的時候找到了作戰時候使用的小牛皮箱子,這個箱子一直都被珍藏著。
旁人不知的是,在毛主席的身旁一直默默珍藏著毛岸英生前使用的兩件棉衣,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每天使用的毛巾,這些一直在毛主席的箱子里放著,毛主席平常對自己的生活物品基本不放心上,但是對兒子留下來的卻是小心翼翼的珍藏著,一過就是20多年的光陰。
在後來的時間裡,毛主席對劉思齊說有時間就去岸英犧牲的地方替我多看看他,毛主席一直鼓勵劉思齊要多往前看,但是自己卻忘不了岸英的離開。
2006年,劉思齊再次來到朝鮮,但是這一次是帶著自己的子女及毛岸英的晚輩來到朝鮮,來到岸英墓前聲音柔和的說道:"岸英啊,我來看你了,我帶著孩子們來看你了,等到我老了走不動了,就讓他們代替我來給你掃墓,你永遠是我們的親人。"
圖|劉思齊去朝鮮掃墓
毛岸英和劉思齊兩個人從結婚到毛岸英動身前往朝鮮中間只有一年的時間,有時劉思齊會靜靜的想,難道兩人的緣分只有這短短的一年時間?
毛岸英是劉思齊永遠忘不了的痛,她曾經有機會再去到韶山,不過卻是獨自前往,在韶山看到以前的舊景,看到寫著關於毛岸英的資料時她的內心又止不住的痛起來。
毛岸英的時光永遠定格在了28歲這樣美好的年齡,劉思齊的時間卻是不斷地在繼續前行,代替毛岸英看到祖國的富強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她的生活平平淡淡卻是有著子女陪伴,子孫繞膝的溫馨。這一段感情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是更多思緒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