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2019年08月13日19:26:32 歷史 1064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文明沒有出現過斷層的國家,如此悠久的歷史背景下,古代中國的國力毫不誇張的說可以稱之為世界上的佼佼者。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滿清剛剛建國的時候,經過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到了乾隆年間國力達到頂峰,這個時期的清朝足夠稱得上是世界強國。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這個時期的世界各國,都是以傳統手工業為主,仿製、農業、養殖等都採用的最為傳統的人工勞力。在這一點上,清朝有著技術先進、勞動力豐富這兩個優點,在與世界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

這裡需要給清朝說句公道話:「閉關鎖國」其實並非人們認為的關閉國門不與周邊國家貿易,清朝雖然實行過禁海,但是在鴉片戰爭前禁海時期僅佔15%,開海時期佔85%。之後的大規模禁海,其實主要是為了阻止鴉片的流入而實行的政策。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清朝之所以會被扣上「誤我中華」「閉關鎖國」的帽子,主要是因為清朝排斥學習先進文化,不主動發展技術,只「吃老本」。而導致這一些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清朝皇帝的自大、目中無人,導致清朝與世界脫軌,這一點在乾隆皇帝寫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一道聖旨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仰仗著大清國的強大,四海八方的國家都來向清王朝示好。有一次,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使者來清國給乾隆皇帝送禮,禮物都是一些英國製造的先進熱武器,同時還有一封寫給乾隆皇帝的信。

信件內容如下(內容較長,只截取了局部):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信件的大意就是喬治三世希望加強與清國之間的貿易,雙方應該在公平以及平等的原則下往鼓勵臣民之間交換貨物,我認為應該派遣一位使臣前往大清國,來完成這一使命。

喬治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覺得清國強大,率先表示好意,希望加強與其之間的貿易往來,優先與英國進行貿易,這樣雙方都可以互惠互利。他送給乾隆的熱武器都是當時非常先進的武器,也有向乾隆炫耀之意,表達他們也是很有實力的,希望清朝不要輕視。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然而,對於這些禮物,乾隆卻是看不上眼的,認為都是洋人們的「奇淫巧技」。而對於這封信,乾隆卻非常得意,因為在乾隆眼中,這代表遠在西方的英國就已經表示臣服討好之意。

因此在這種心態下,乾隆特意回復了一封信,當然,這封信也是按照聖旨的形式裝裱的。(下圖為翻譯截圖,原文類似文言文)(局部):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的心態:看不起西方諸國且無比自大。

朕亦以復函及貴重與珍奇禮品奉復回陛下,其中包括珍寶及其它物品等,朕不缺事例,足以證明對僻處荒遠前來本國之爾國子民所施之仁愛。

整個信中,乾隆都是以「爾國」稱呼英國,「爾」在漢語中代表的可是「輕視」語氣。並且從這句話中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乾隆就是將英國國王視為低自己一等,「朕不缺事例」表示朕很忙,但是在這百忙之中依然回復你的信件,並且還送給你禮物,這足夠看出朕對於你這種來自「僻處荒遠」之地的國家的仁愛。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乾隆認為「中華物產豐盛,無所不有,原不仰賴別國貨物」,我大清國地大物博,能夠自給自足,是不需要進口別國的貨物的,這一句話也證明了乾隆自大的心理。

隨後乾隆話鋒一轉:

大清國雖然不需要進口,但是你們不同啦,我國的茶葉、瓷器、絲綢等都是你們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必需品,為了表達朕的善意,吩咐在廣州的公共堆棧(存放物品的地方),給你們存放貨物。

信件的最後,乾隆表態了: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乾隆從內心裡認為清國是一個大哥,要對其他國家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你們的貿易方法,而改變了我大清國多年的貿易方式,其他國家都是仰仗著大清國的貿易,如果單獨與你們往來,這與朕的意願是完全不相符的......

在喬治三世收到這道「聖旨」的時候,他並沒有回復,可能也是讀出了乾隆皇帝的傲慢,認為清朝皇帝是一個無法溝通的人,也就不再「熱臉貼冷屁股了」。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也正是因為乾隆皇帝的這種心態,導致了清朝發展停滯不前,最終與世界脫軌,一步步被乾隆眼中的「僻處荒遠」之地的國家趕超。百年後更是被以英法為首的國家攻入北京,導致了數年的欺辱歷史。

而這道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聖旨,也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以如今的角度來看待乾隆的這封信,真的是非常讓人可笑。而大英博物館的導遊也似有嘲諷之意,對外介紹這道聖旨時也會加上一句: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乾隆給英國國王一道聖旨,被英國珍藏,導遊:清國滅亡是有原因的 - 天天要聞

這真的是非常諷刺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台辦再批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對任何「台獨」分裂行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 - 天天要聞

國台辦再批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對任何「台獨」分裂行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

今日,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就台灣地區領導人相關言論答記者問。問:台灣地區領導人7月1日進行所謂「團結十講」第四講。請問對其中涉兩岸關係內容有何評論?答:賴清德昨天的講話再次暴露其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的險惡用心。其悖逆島內民眾渴望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罔顧台灣同胞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蓄意挑起兩岸對立...
精闢:中美之間沒有迴旋餘地,唯有征服 - 天天要聞

精闢:中美之間沒有迴旋餘地,唯有征服

中美關係這事兒,說白了就是當今世界最重磅的雙邊關係。從1979年建交開始,兩國關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時而平穩,時而刺激,到如今,感覺像是直接衝下了懸崖。有人說,中美之間已經沒有迴旋餘地,唯有征服。這話聽起來有點兒嚇人,但仔細想想,也不算完全
葛兆光|把所學所思「傳遞給別人」——李菁《歷史的鐘擺》序 - 天天要聞

葛兆光|把所學所思「傳遞給別人」——李菁《歷史的鐘擺》序

一李菁在撒馬爾罕旅途中給我寫信,讓我給她對歷史學家的訪談錄新書寫一篇序文,我其實很猶豫,因為她對我的採訪也收在這本書里,這讓我很難拿捏序文的分寸。不過,看了書的部分內容之後,我又有些釋然,因為這裡涉及的學者們,除了較早過世的費正清之外,我和其他人多少都有或近或遠的交道。我和傅高義先生見過兩面,特別在...
宗室嵩森:常寧六世孫,27歲中舉,40歲中進士,64歲官至尚書 - 天天要聞

宗室嵩森:常寧六世孫,27歲中舉,40歲中進士,64歲官至尚書

前言:恭親王常寧,是順治帝的皇五子,康熙帝的皇弟,可以說在康熙朝是顯赫的王公家族。然而,隨著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到了清朝中晚期,大多數子孫後代都淪為了閑散宗室,不得不去自謀生路。但是,從常寧的子孫人生來看,通過宗室科舉入仕的案例較多,有的位居
每天湧入5.6萬人,日掙333萬!開封萬歲山上半年營收超6億,11億對賭協議穩了? - 天天要聞

每天湧入5.6萬人,日掙333萬!開封萬歲山上半年營收超6億,11億對賭協議穩了?

7月1日晚,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交出上半年成績單——營收超6億,客流破千萬,用一份亮眼的數據宣告「潑天的流量」已成功變現。根據景區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其實現綜合營收6.0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62%。客流量的增長更為迅猛。財報披露,上半年入園人次高達1024.2萬,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239.33%。記者根據財報數據...
王建煊:兩年內我會讓台灣與大陸統一,絕不向美國軍購 - 天天要聞

王建煊:兩年內我會讓台灣與大陸統一,絕不向美國軍購

提到台灣問題,很多人自然想到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島內「台獨」勢力,更有不少人感到疑問,為何台灣地區就沒有主張兩岸統一的領導人?實際上,在「台獨金孫」賴清德上任之前,曾經有一位競選人提出了兩岸和平統一的主張,此人就是台灣地區新黨領導人——王建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