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劇《鍘美案》里,有句唱詞「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這裡的包龍圖,就是那個額頭帶個月亮、臉黑如炭的包拯。不過,真實歷史中的包拯可不黑,戲劇里把他塑造成黑臉,是為了凸顯其剛正無私的形象,後來電視劇也延續了這一設定。
「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實際上體現了包拯的兩重身份。其一,他擔任知開封府事,這職位可不簡單,相當於首都的市長,同時還兼任公安局長和最高法官。大小案件都歸他管,從偵查到審理宣判,全由他負責。
而「包龍圖」代表的龍圖閣直學士,則是他的另一個身份。好多地方誤稱他為龍圖閣大學士,其實龍圖閣最高職位只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等,沒有大學士,包拯擔任的是龍圖閣直學士。
其實,包拯除了這兩個身份,還有第三個身份,那就是尚書右司郎中。這就涉及到宋朝官職體系的特點了。當時的官僚體系分為官、職、差遣三種性質。包拯的尚書右司郎中是「官」,龍圖閣直學士是「職」,權知開封府事是「差遣」。
「官」是正式職位,有品階和俸祿。尚書右司郎中官階為正五品,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廳級,但這個職位有名無實,包拯雖掛著右司郎中的名,卻不做右司郎中該乾的事。龍圖閣直學士是一種榮譽頭銜,類似如今中國科學院的榮譽教授,同樣有名無實。而權知開封府事作為「差遣」,是朝廷臨時委派的工作,有權卻無名,而且隨時可能被調走,「權」就是暫且的意思。就像《水滸傳》里,宋江打完方臘後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武德大夫是「官」,楚州安撫使是「差遣」,宋江忙活半天,連個榮譽頭銜都沒混上。
但龍圖閣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起的,它源於古代「洛河出書,龍馬負圖」的典故。龍圖閣最初由宋真宗建立,用來存放各類書籍檔案。宋真宗曾說,先帝(宋太宗趙光義)留下的文字資料都修復保存在龍圖閣中,多達3750卷。實際上,龍圖閣就相當於皇家檔案館,而且資料一直在更新,規模也逐漸擴大。後來不僅有皇家資料,還收藏了各種藏書,分為上下兩層。像經典閣有3341卷,史傳閣7358卷,子書閣10363卷,文集閣7108卷,天文閣2561卷,圖畫閣701軸,還有古代的墨跡,總計266卷。宋神宗時期,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就藉助了龍圖閣龐大的資料庫。從這個角度看,龍圖閣又相當於當時的社會科學研究院。
正因如此,宋真宗不僅設立了龍圖閣,還設置了相應職稱,最高為學士,其次是直學士,然後是待制等。除了龍圖閣,樞密院、觀文殿也有類似職稱,不過觀文殿設有大學士,北宋末年的名臣李綱就是觀文殿大學士。所以說,不管是學士、直學士還是大學士,本質上都是榮譽頭銜,就像榮譽教授、榮譽院長一樣,雖無實權,但地位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