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季漢秘史255】忠骨諫霜寒——雍茂之死撼蜀漢

2025年05月16日21:52:03 歷史 1187

一、暗潮湧動的成都朝堂

建安二十五年春,成都丞相府檐角的銅鈴在寒風中叮噹作響。主簿雍茂跪坐在漆案前,指尖反覆摩挲著諫書的竹簡邊緣,青衫後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案頭油燈將他的影子投射在繪有"興復漢室"字樣的屏風上,忽明忽暗的光影里,劉巴正閉目輕嘆:"明日朝會,便是最後的機會。"

窗外傳來戍衛換崗的甲胄碰撞聲,雍茂望著自己掌心的墨跡。那是昨日張裔連夜送來的密信:"荊州士子三百餘人滯留公安,皆言'若漢中王僭越,則歸鄉耕讀'"。

他忽然想起三日前漢中郊野,那個跪在雨中攔駕的老農嘶聲哭喊:"稱了帝就能驅走魏兵嗎?",卻被虎賁軍拖走時在地面留下的血痕。

【三國季漢秘史255】忠骨諫霜寒——雍茂之死撼蜀漢 - 天天要聞

二、青玉階前的生死諫

次日卯時未至,武擔山祭壇已鋪開十里赤幡。當劉備身著十二章紋冕服踏上丹墀時,雍茂與劉巴並肩出列的動作驚起朝臣低呼。劉巴捧著的玉笏裂紋橫貫"漢"字,那是高祖劉邦賜予其先祖的傳家之物。

"臣斗膽,請王上暫緩登基!"老臣沙啞的聲音在殿宇間回蕩:"天下未定而急正尊號,恐失四海歸心。"

雍茂眼見劉備扶劍的手指驟然收緊,仍向前半步朗聲道:"今曹賊挾天子令諸侯,孫權坐斷東南,若王上此時稱帝——"話音未落,階下已傳來陳到按劍出鞘半寸的金屬摩擦聲。

諸葛亮搖著羽扇的手勢微滯,龐統遺贈的銅雀香爐在他案頭騰起裊裊青煙。

三、錦江畔的斷簡殘章

三日後暴雨傾盆,成都詔獄最深處的囚室里,雍茂正用碎瓷在牆上刻劃《過秦論》殘句。當獄卒捧著鴆酒踏入時,他忽然嗤笑起來:"告訴法正,他獻的'祥瑞白雉'羽毛該用丹砂染得更艷些。"

仰頭飲盡毒酒前,指尖撫過懷中女兒縫製的香囊——內里藏著張松當年獻西川地形圖時贈他的半枚玉珏

與此同時,丞相府偏殿內,諸葛亮將諫書殘頁投入火盆,跳躍的火光映著他眉間深壑:"龐統若在,定會贊你膽識......"話音未落,忽聞宮牆外傳來百姓傳唱的童謠:"武擔山上白鶴飛,不見玄德見袞衣"。

四、枯骨照見的江山裂痕

章武元年秋,當孫權遣使送來嘲弄"漢中皇帝"的紫檀木匣時,劉備發現匣底壓著雍茂生前所作的《安民十策》。驛道旁新立的功德碑上,"雍"字被鑿得模糊不清,卻有遊俠兒在夜裡用硃砂補全。

益州學堂中,少年譙周捧著被禁的《隆中對》抄本,指著"跨有荊益"四字問先生:"為何江陵城頭換了東吳旌旗?"

永安宮病榻前,劉備恍惚看見白帝城頭飄落的雪片化作漫天諫書,其中一張赫然寫著雍茂獄中絕筆:"臣非畏死,畏王失其鹿耳"。

御醫記錄帝王臨終囈語:"茂卿...取地圖來...",而史官最終落筆寫就的,卻是"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訓誡。

尾聲:丹心不照冕琉明

三十年後,當鄧艾偷渡陰平的消息傳入成都,老邁的譙周在朝堂上力主降魏。有儒生怒斥他辜負諸葛武侯遺志,這位曾目睹雍茂之死的老人卻顫手指向宮門朱雀闕:"當年敢言者屍骨早寒,今日哭漢室者,可能說出半句真話?"殿外秋雨瀟瀟,打濕了昭烈廟前新貢的青銅酒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早安 固原 |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 天天要聞

早安 固原 |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早安心語 把行動交給現在,把結果交給時間。當你拼盡全力,自然會收穫想要的結果。新的一天,早安! 第一報道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從自強模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勇敢克服困難挑戰,積極追求人生夢想。5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烏拉圭前總統穆希...
梁思成與林微音在北總部衚衕的歲月 - 天天要聞

梁思成與林微音在北總部衚衕的歲月

昨日《科普時報》刊登的我的文章北京北總布衚衕位於北京東城區東南部,屬建國門街道辦事處管轄。清乾隆時因街內有一城隍廟,稱城隍廟衚衕。1947年因位於東總布衚衕北面,改稱北總布衚衕。北總布衚衕和北京的許多衚衕一樣,人文薈萃,底蘊深厚。
冒充公職人員向攤販收錢,何止荒唐這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冒充公職人員向攤販收錢,何止荒唐這麼簡單

據南都報道,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三聯廣場周邊有人因假冒政府工作人員建微信群收取攤位費而被行政拘留。5月9日晚,當地有關部門針對佔道經營亂象開展聯合執法,有攤主以「繳納攤位費即可擺攤」提出異議,旋即引出在此地以公職人員身份非法收取所謂攤位費兩個月之久的嫌疑人。確實是離了個大譜。從媒體報道呈現的查處現場來...
流失美國79載 國寶文物子彈庫帛書二、三卷回歸祖國 - 天天要聞

流失美國79載 國寶文物子彈庫帛書二、三卷回歸祖國

當地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成功接收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兩卷內容分別記述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子彈庫帛書「子彈庫帛書」分三卷,字數超過900字,是我國發現的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於中國古文字、古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