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7年前汶川地震中,一所學校上演一奇蹟!1分36秒成功救下2300多名師生,創造零傷亡「神話」!
而這個「神話」的背後站著一個人,他叫葉志平,一個普通校長,卻用自己的執著和遠見,改寫了一所學校乃至無數家庭的命運。
可令人唏噓的是,這位英雄校長在事後只多活了三年,便永遠閉上眼睛。
為什麼他的生命如此短暫?
平凡中的不平凡
葉志平,1953年出生在四川安縣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人家,家裡沒什麼特別背景,日子過得跟大多人一樣,平平淡淡。
他小時也沒啥驚天動地的夢想,長大後當個鄉村老師,日子本來像「流水賬」。
結果,後來他慢慢成了桑棗中學的校長。
校長這職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在外人眼裡可能就是個管孩子念書的「小官」,但對葉志平來說,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那麼多學生的安危都攥在他手裡,責任重得像座山。
其實早在當校長之前,葉志平就對學校的安全問題上了心。
四川這地方,誰不知道是地震帶?
可那時候,大傢伙兒都覺得「天塌不下來」,沒幾個人當回事。
那年代,豆腐渣工程也不算稀奇,蓋房子偷懶的,很多人心照不宣,可葉志平不這麼想,他總覺得,學生的命比天大。
在這種想法驅使下,他沒事就愛「不務正業」,在校園裡亂轉悠,盯著那些老舊樓房看,瞅著那些多得像蜘蛛網的牆上裂縫。
那時葉志平心裡老有個疙瘩:萬一哪天真地震了,這破樓能頂得住?
他不是瞎操心,而是真怕,怕這些孩子有個三長兩短,怕自己一輩子都過不去這個坎。
每次想到這些,他晚上睡覺都不踏實,滿腦子都是學生們的臉。
也就是這份「怕」,逼著他下定決心,不能光想,得干點什麼!
「孤軍奮戰」
成為校長後,坐不住的葉志平更是帶著一股子倔勁兒,四處找縣裡領導,申請資金要把學校的樓加固。
當時縣裡的人聽他提這事,頭搖得像撥浪鼓,覺得他有點「神經過敏」。
地震?誰知道啥時候會來?花那麼多錢修房子,萬一沒震,不白瞎了?
但葉志平不信這個邪,他一次次跑市裡,磨得嘴皮子都快起繭了,硬是把領導們說動了,爭取到了一筆錢,加上他個人捐贈的,一共弄了四十多萬。
21世紀初的40萬什麼概念?
對於一鄉鎮中學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但葉志平還是做到了。
然而,錢到手,他也沒鬆口氣,反而更較真了。
施工隊幹活時,葉志平天天蹲在現場,「盯」著工人,確保每根鋼筋、每袋水泥都用得實實在在,沒半點馬虎。
不僅如此,他還不顧他人異樣目光,琢磨著防災的事。
每個學期至少來上兩三次地震演練,從教室到操場,掐著秒錶教孩子們怎麼跑、怎麼躲。
對此,學生們一開始不在意,覺得像玩遊戲,家長們也很不能理解,可葉志平嚴肅得很,嗓子喊啞了也要確保每個人都記住動作。
那會兒,鎮上不少人背後議論,覺得葉志平有點「折騰過頭」。至於這麼大陣仗嗎?
還有人說他杞人憂天,樓修了,最後不還是白忙活?
可他從不理會這些閑話,心裡只裝著一件事:孩子們的命,比啥都金貴。
就這麼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他硬是把桑棗中學變成了一個不起眼的「鐵堡壘」。
沒人覺得這地兒有多特別,可誰也沒想到,這份堅持,關鍵時刻真能救命……
地震來襲,創造奇蹟
2008年5月12日中午,四川天空還算平靜,可就在那一瞬間,大地突然發出一聲怒吼,整個川地開始劇烈顫抖。
汶川大地震爆發了,8級強震像一隻無形巨手撕裂了山川、房屋和無數人的生活。
彼時悲痛消息從四面八方傳來,哭聲響徹雲霄,可就在這天崩地裂的天災中,桑棗中學卻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例外。
那一刻,學校正在上課,教室里傳出朗朗讀書聲,突然,地面搖晃,桌椅吱吱作響,牆上的黑板晃得模糊不清。
換作別處,孩子們可能嚇得尖叫、亂跑,可在這裡,情況完全不同。
震感傳來的剎那,學生們沒有慌成一團,而是像條件反射一樣,立刻按照平時演練的套路行動起來——雙手抱頭,迅速蹲下,然後井然有序地沖向操場。
想像一下,震得天昏地暗的時刻,2000多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像戰士一樣,一個拉著一個,飛快地跑出教室,穿過走廊,沒有推搡,沒有哭鬧,甚至連鞋掉了都沒人停下來撿,僅僅花了近1分半時間抵達安全地。
這不是什麼天降奇蹟,而是葉校長用汗水和堅持換來的結果。
而當看到一張張滿是灰塵卻生機勃勃的小臉,葉志平心裡也不免湧起一股熱流——那是劫後餘生的喜悅,也是他這輩子最值當的驕傲!
後來,桑棗中學事迹傳開了,有人管葉志平叫「史上最牛校長」,有人喊他「四川天使」。
這些名頭聽著挺響亮,可他自己卻淡淡地說:「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魯迅筆下的孺子牛。」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葉志平確實是一名值得人佩服的師長。
可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英雄校長,卻在震後三年永遠走了……
英雄為何早逝?
2011年6月,58歲的葉志平在妻子關莉的陪伴下離世。
從地震發生到2011年,短短三年,他的生命就戛然而止,像一本書匆匆翻到了最後一頁。
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有人說他純粹是累垮的。
那場大地震後,葉志平沒給自己喘口氣的機會,地震剛過,他就一頭扎進了學校的恢復工作。
災後重建不是件輕鬆活兒,任務重得像座山壓在肩上——他既要操心學校,又得安撫學生和家長的情緒,日復一日,身體就像被掏空的老屋,「牆」還在,可裡頭早撐不住了。
據葉志平妻子關莉回憶,他每天忙得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背駝了,腰也彎了。
也有人提到,他可能早就有些老毛病,藏在身體里沒吭聲,就像往本來就裂縫的堤壩上拚命加水,終於有一天,壩塌了。
究竟是哪根稻草壓垮了他,誰也說不清,但不管原因是什麼,有一點沒人能反駁:他把人生最金貴的時光全獻給了學生,卻幾乎沒給自己留下一絲餘地。
葉志平去世的消息傳開那天,也像一記悶雷砸在無數人心裡。
很多人惋惜得直拍大腿,有人說,他是用命換來了那場奇蹟;
也有人嘆息,如果沒有那場天災,他興許還能多活幾年,陪陪家人,享享清福。
不光是那些好心人,連那些認識他的人在葉志平走後也總忍不住提起他的好。
劉昱伶曾是桑棗中學的學生,葉校長離開那年,她曾站在台上為葉志平演講:
「如果沒有葉校長,就沒有所有學生的今天,以後不論自己走到哪兒,葉校長都是我一生做人的旗幟。」
地震時,他在,學校穩住了;地震後,他在,重建就有了主心骨。
但葉志平忙著撐起別人,卻似乎忘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軀!
反思
如今已是2025年,距離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7年,而距離葉志平去世也有14年。
桑棗中學發展是越來越好,不僅成為全省校風示範學校,全國重點初中,目前也開始幫扶其他學校,讓大家看到了滿滿正能量。
看來,葉志平留下的精神,從未被遺忘。
每年的5月12日,大家也會禁不住想起那個挺身而出的也校長,想起他用生命守護的2000多孩子。
雖然今天的咱們生活在相對和平的年代,地震也似乎離我們很遠,可葉志平的故事卻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學校的安全,到底有多重要?
除此之外,葉志平還用行動告訴我們,責任不是空話,安全不是運氣!
我們緬懷他,當然不僅是為了紀念,更是為提醒自己:在這個世上,總有一些人,用平凡肩膀扛起了不平凡的責任。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份責任傳承下去,讓更多孩子在安全的校園裡,笑著成長。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各抒己見。
參考資料
1.《共促教育均衡發展 綿陽市桑棗中學與河清中學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手機中國網,2025年3月21日發布;
2.《葉志平:忠誠教育事業的「孺子牛』》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3月15日發布;
3.《「熟悉他的人都喜歡他」——追憶生活中的「最牛校長」葉志平》(2011年09月16日06版)《光明日報》,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