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2025年04月06日20:10:17 歷史 5971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三年多,這場戰爭不僅涉及常規軍事裝備的較量,還讓一種傳統武器——地雷,再次成為影響戰局的重要變數。

在這場現代戰爭中,地雷的角色不僅僅是簡單的防禦工具,更是決定戰場主動權的核心之一。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俄烏雙方圍繞地雷展開的作戰策略,向世界展現了地雷戰在現代戰爭中的雙刃效應:既能夠有效阻滯敵軍,也可能對己方造成巨大威脅。

地雷戰在俄烏衝突中的雙刃效應

地雷在俄烏戰場上的應用不僅規模空前,其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刷新。

俄軍在戰場上展現了強大的布雷技術,地雷監測組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大規模部署了至少13種不同類型的殺傷人員地雷,其中包括蘇聯時期生產的ozm-72跳雷、pmn系列炸彈雷,以及2021年製造的新型地雷。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俄軍利用無人機進行布雷作業,將殺傷人員地雷和反車輛地雷廣泛散佈於戰場。此外,在撤退區域,俄軍還布設了多種「受害者觸髮式」詭雷,如配備絆線的f-1、rgd-5和rgn手榴彈,並在撤退後留下了大量遙控式或觸髮式地雷及爆炸裝置。

這種布雷技術的優勢在於能夠快速大量布置地雷,同時這些地雷具有智能化功能,能設定自動爆炸時間,避免後續作戰中影響己方行動。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而烏軍則處於防守與反擊的雙重壓力之下。

他們試圖通過傳統布雷設備來阻止俄軍的推進,同時利用西方支持的掃雷裝備開闢安全通道。

然而,這些傳統掃雷設備在面對俄軍智能地雷時顯得力不從心,不僅難以快速清除地雷,還容易成為俄軍火力打擊的目標。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地雷戰的雙刃效應在戰場上被放大:俄軍通過地雷有效阻滯烏軍的攻勢,但烏軍布設的地雷也對俄軍的後勤線造成了巨大威脅。

中國地雷戰技術的強勢體現

中國軍隊在地雷戰技術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既有深厚的歷史積澱,也具備現代化的技術優勢。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通過地道戰將地雷戰發展為一種經典戰術,而現代中國軍隊在布雷與掃雷技術方面均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布雷裝備涵蓋機械布雷車、火箭佈雷系統和航空布雷平台。

此外,中國的智能地雷具備自動爆炸功能和抗掃雷能力,在設計上能夠最大程度拖滯敵軍行動。

而在掃雷技術層面,中國的無人化設備尤為先進,極大地減少了排雷的人員風險。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近年來,中國軍隊引入了無人設備如「機器狗」和「機器狼」,這些裝備可以在複雜地形中完成自動化掃雷任務。

搭載高清熱成像儀和彩色夜視儀的無人設備甚至能在夜間精準定位雷區,效率顯著高於人工操作。

此外,中國還研發了無人旋翼機進行掃雷作業,通過高空偵察確定雷區後,迅速指揮其他設備完成清理工作。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作戰效率,還有效降低了人員傷亡風險,為現代戰爭開闢了全新的掃雷模式。

地雷戰對未來戰爭的深遠影響

俄烏衝突中地雷戰的顯著作用,為未來戰爭提供了重要啟示。

尤其是在布雷與掃雷技術的無人化、智能化趨勢下,地雷戰正從一種防禦性戰術工具向戰場主動權的重要武器轉型。

首先,無人化技術將成為未來地雷戰的關鍵。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通過人工智慧程序管理布雷與掃雷作業,不僅能夠精準規劃戰術布局,還能減少人員傷亡,提高效率。

例如,中國的無人化掃雷設備已經展現出卓越性能,這類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改變戰場格局。

其次,智能地雷的威懾力在未來戰爭中不可忽視。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這些地雷不僅能夠自動爆炸,還具備變形、反偵察等功能,可以有效阻滯敵方行動,同時對掃雷設備提出更高技術要求。

智能地雷的普及,將迫使各國加速研發更先進的排雷技術以應對這一威脅。

最後,地雷戰帶來的環境與人道主義問題將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地雷的大規模使用可能對戰爭後期的生態系統和平民安全造成長期影響。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如何平衡地雷戰的軍事價值與潛在的負面影響,已成為現代戰爭中亟待解決的倫理與技術課題。

結語

俄烏衝突讓世界再次認識到地雷戰的巨大價值與複雜性。

從傳統的防禦性武器到智能化、無人化戰術工具,地雷在現代戰爭中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無論是俄軍的先進布雷技術,烏軍的艱難反制,還是中國在地雷戰技術上的強勢表現,都表明地雷戰仍然是決定戰場勝負的重要因素。

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教訓:不會打「地雷戰」,絕對要吃大虧 - 天天要聞

未來戰爭中,地雷戰的應用將愈發廣泛。

只有掌握先進的布雷與掃雷技術,才能在戰場上贏得主動權。

俄烏衝突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會打地雷戰,在現代戰爭中絕對會吃大虧。

而中國作為地雷戰的傳統強者,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繼續發揚這種戰術優勢,將敵人的雷場化為己方勝利的通途。

參考資料

【專題報道】腳下無聲的威脅 隱匿暗處的驚雷 | 聯合國新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 天天要聞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台北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罷免案,原領銜人張克晉退出。更換領銜人的「鮭魚回郵」計劃,因700份無效連署遭中選會駁回。罷免民進黨吳思瑤與吳沛憶案,被稱為「地動刪瑤」行動。雙吳屬綠營「最弱環節」,罷免成功可重挫民進黨士氣,但國民黨卻將一手好牌打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 天天要聞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近日,上海解放紀念日之際,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與周家橋街道關工委聯合打造的「鐵軍講堂」第二講,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為主題正式開講。當天下午兩點,周家橋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紀念館內擠滿了前來聽講的群眾。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宣講團團長謝魯淮從抗戰相關歷史講起,為大家講述了一段段抗戰...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 天天要聞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進香河題圖來源:Bigger南京微信公號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過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洪武北路一路向北,當兩側高大的水杉逐漸取代了高樓大廈,進香河路就到了。叫「進香河路」,是因為有進香河——不過,現在這條河已經改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絲毫沒有掩蓋這條有著將近1800年歷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聞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殘門銹鎖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都姓司馬,所以在公元317年,東晉隨之出現。建立東晉的人,叫做司馬睿。那麼司馬睿和司馬懿,啥關係?司馬睿的爹是司馬覲,司馬覲的爹是司馬伷,司馬伷的叔叔是司馬昭,而司馬昭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 天天要聞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作者:趙心放清代陝西人王傑有兩個第一的頭銜:清朝開國陝西的第一名狀元和清一代陝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頭銜確實是本人實至名歸,而他的狀元頭銜呢?是乾隆皇帝從第三名探花提上來的。直白地說,是撿的漏,甚或是意外驚喜。本文專門聊聊王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