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2025年04月03日17:52:08 歷史 1062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

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發

抗日戰爭時期,便於藏匿、適合游擊的地形讓河北易縣成為重要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游擊隊從這裡出發,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的五位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2025年3月19日拍攝的「狼牙山五勇士」雕像。新華社發(張銘洋 攝)

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五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鬥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於難。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學義。李途 攝

為紀念和表彰這五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中國成立後,宋學義轉業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2005年3月逝世。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1985年8月,時年68歲的葛振林應邀參加湖南省少先隊代表會議,對孩子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新華社記者 鄒雲 攝

歷史長河奔涌,精神火種不滅。今天的狼牙山,松濤依舊在傳頌英雄史詩。五壯士的事迹被編入中小學教材,他們的故事被電影、話劇、畫作等多種藝術形式傳播,以他們命名的英模部隊方隊在2015年「九三閱兵」亮相……八十餘載春秋流轉,五壯士的精神早已超越時空。在邊防哨所,在抗洪一線,在地震現場,「狼牙山精神」已化作新時代奮鬥者的集體基因。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夕陽西沉,紀念塔的投影漸漸拉長,與連綿的太行山脈融為一體。五位勇士凝固的身影,依然保持著守護的姿勢——他們守著的不僅是歷史記憶,更是一個民族面對危難時永不彎曲的脊樑。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2024年8月6日拍攝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華社發(郭恩橋 攝)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主筆:張鋮

記者:牟宇

編輯:章磊 劉金海 方欣

視覺:胡秋思

圖片:中國照片檔案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寫家書寄哀思 - 天天要聞

清明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寫家書寄哀思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雲/文 顧煒/攝)「當刺刀與烈火撕裂金陵城時,您是否也望了一眼炮火中家的方向。」「您知道嗎?如今的中國已經脫胎換骨。」4月4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祭奠30多萬死難同胞。
清明,追思遠行的英魂 - 天天要聞

清明,追思遠行的英魂

又是一年清明時。2014年到2025年期間,上海司法行政系統共有8位監獄、戒毒民警不幸因公犧牲。清明時節,對他們的緬懷依舊……李勤,原上海市監獄管理局後勤保障部主任科員,1957年5月出生,1973年10月參加工作,2014年5月因公犧牲。
廢太子李承乾:一場被誤解的理想主義困局 - 天天要聞

廢太子李承乾:一場被誤解的理想主義困局

在貞觀十七年的血色黃昏中,當李承乾拖著殘軀走向幽禁之地時,這位曾被譽為"大唐希望之星"的儲君不會想到,千年後的史書會將他的故事簡化成"謀逆廢太子"五個冰冷漢字。歷史的迷霧遮蔽了太多真相,讓我們重新撥開時光帷幕,觸摸這個被困在帝王家規與政治漩
這對警察父子,以這樣的方式「重逢」 - 天天要聞

這對警察父子,以這樣的方式「重逢」

2022年一張警察父親在警察兒子靈前鄭重敬禮送別兒子的照片讓全網淚崩照片中的警察兒子叫張忠勝三年後當AI修復技術讓犧牲民警張忠勝的音容笑貌重現屏幕這場跨越生死的特殊「重逢」撫慰了警察父親的傷痛……2022年3月13日上午遼寧省撫順市公安局望花分局雷鋒派出所治安民警張忠勝在接完警回到派出所時暈倒在樓梯旁張忠勝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