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2025年03月28日00:12:03 歷史 1029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但是私底下的關係怎麼樣,他的家人們是不知道的。

而對於劉亞樓將軍拿來的這兩瓶酒,熊伯濤笑著解釋:

他這是道歉。

劉亞樓要給熊伯濤道歉,說的到底是什麼事呢?

熊伯濤的革命人生道路,也是在磕磕絆絆中走過來的。

熊伯濤生於1904年,他是湖北黃陂人,在1926年的時候,熊伯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1927年春天,湖北黃陂的田野間,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正在展開。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而‬熊伯濤在這片土地上嶄露頭角,當選為黃陂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並擔任駐東鄉辦事處主任。他與同伴們組織各村農民協會,推行減租減息,打擊土豪劣紳蔡當階的非法組織,為維護農民權益奔走。

但是,在1927年春夏之交,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掀起了大規模的血腥鎮壓,這就導致了孫中山先生奠定的大革命失敗了‬。

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讓熊伯濤‬家鄉的黨組織分散隱蔽,熊伯濤與組織失去了聯繫。

但‬面對困境,他並未停下腳步,而是憑藉一則消息邁出了新的一步,熊伯濤‬一位高小同學在馮玉祥於鄭州開辦的軍官學校擔任副校長,熊伯濤聞訊後於1927年11月進入該校,成為一名學兵。

進入部隊後,熊伯濤‬憑藉高大的身材和過人的體力,他很快被連長任命為班長,在這裡,他不僅接受了軍事訓練,還意外與中共地下黨員王超相識,經過考察,他於1928年下半年開始在馮玉祥部隊中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這段經歷對於熊伯濤而言也是非常特別的,他因此奠定了軍事生涯的道路。

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方面軍第五路軍投奔蔣介石,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1931年1月,蔣介石命令這支部隊開赴江西,參與對中央蘇區紅一方面軍的第二次「圍剿」。

但‬是‬,第26路軍內部對與紅軍作戰並無熱情,在濟寧地區遲遲不願動身,蔣介石再三催促後,部隊才於3月底分批抵達江西樂安、宜黃一帶,熊伯濤此時已升任排長,他雖然是國民黨的不對,可是心中所想的革命,一直都是無產階級革命。

所以他不僅沒有跟紅軍作戰的想法,並在部隊中配合其他共產主義者開展兵運工作,試圖因勢利導,動搖這些反動派的軍心。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事實上,隨著第三次「圍剿」失敗,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後民族情緒的高漲,第26路軍內部的反蔣情緒愈發強烈,1931年12月14日,在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下,第26路軍1.7萬餘人在共產主義者趙博生及愛國將領董振堂季振同的領導下,於江西寧都發動起義,史稱「寧都暴動」。

熊伯濤,當時擔任著2團3營9連副連長,積极參与了這場行動,起義部隊隨後通電全國,宣布反蔣抗日,隨後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

熊伯濤在此後歷任紅五軍團司令部作戰科長、團長,以及紅一軍團師參謀長,參與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但也是在1933年的時候,熊柏濤擔任紅二師的參謀長,他與師長劉亞樓,產生了一些誤會。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熊伯濤曾經是馮玉祥的西北軍部隊,雖然熊伯濤加入我黨的時間早於加入西北軍部隊的時間,但馮玉祥怎麼說都是反動軍閥,但馮玉祥這個人有個優點,他對於那些出身普通的人非常看重,在部隊裡面,馮玉祥對於富家子弟或者是普通人出身的士兵,確實是一視同仁。

熊伯濤在跟戰友談到馮玉祥的時候,對馮玉祥做出的客觀的評價,但這種言論被人認為,是熊伯濤在宣傳馮玉祥有多好。

隨後,劉亞樓就開會批評了熊伯濤,這一次批評鬧得非常嚴重,熊伯濤一度被開除黨籍。

隨後也被安排進了教導營工作。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直到紅軍到了哈達鋪之後,中央開會才撤銷掉了對熊伯濤的錯誤批評,劉亞樓也知道自己錯誤地批評了熊伯濤,一直想找機會道歉,但都沒有辦法。

但熊伯濤不管遭受到了怎樣的錯誤批評,他對於革命的心始終沒有改變,也把自己的個人榮辱放在身後。

1935年的3月初,中央紅軍部隊抵達貴州遵義。

此時,紅軍正面臨國民黨軍與地方武裝的層層圍堵,形勢異常嚴峻,3月14日,紅軍前敵司令部發出絕密電報,決定次日向盤踞魯班場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發起進攻。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魯班場位於貴州仁懷西南40里,是通往茅台渡口的要道,而茅台渡口則是紅軍三渡赤水的關鍵節點,魯班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周渾元在此修築了堅固的工事,並計劃待援軍抵達後內外夾擊紅軍。

紅軍若貿然渡河,可能陷入背水一戰的絕境。

若繞道攻擊側面的打鼓新場,又有腹背受敵之虞,面對這一困局,毛澤東決定出其不意,以攻為守,集中力量突襲魯班場。

熊伯濤所在的教導營被派往仁懷及茅台兩條大路執行警戒任務,確保主力部隊的側翼安全,戰鬥異常激烈,但紅軍的戰術布置發揮了作用,經過一番激戰,紅軍成功攻克魯班場,為後續佔領茅台鎮掃清了障礙。

這場勝利為三渡赤水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條件。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攻下魯班場後,紅軍趁勢推進,熊伯濤所在的教導營奉命指揮紅2師偵察連搶佔茅台鎮,搜集渡河所需的船隻與器材,並協助工兵架橋,以保障主力部隊三渡赤水

偵察連與教導營密切配合,一舉佔領茅台鎮,戰鬥中幾乎未有傷亡,更為意外的是,部隊在鎮上繳獲了數十瓶茅台酒。

熊伯濤將軍後來回憶,部隊駐紮在當地頗具規模的酒坊「義成老燒房」,這座西式建築內擺放著巨大的水缸,每隻缸可裝20擔水,而缸中盛滿了茅台酒,酒香瀰漫四周。

而‬酒坊的主人,是‬一名當地土豪劣紳,得知紅軍到來後早已逃離,紅軍沒收了他的財物、糧食和酒,除留下一部分供部隊使用外,其餘分給了當地群眾。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對於紅軍將士而言,茅台酒的出現無疑是一份意外的饋贈,熊伯濤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們的學員和戰士取得了圓滿的勝利,在該地的群眾慰問中,個個興高采烈,見面就說:『喂!同志,吃茅台酒啊!』」

而‬熊伯濤‬自己也毫不掩飾對茅台酒的喜愛,一位戰士遞給他一瓶後,他立即開懷暢飲,會喝酒的戰士們盡興品嘗,不會喝的則將酒裝入壺中,用於行軍時搓腳活血或舒緩筋骨。

軍事教員黃春庭還曾調侃熊伯濤:

「老熊,這回夠不夠你過癮?今天真是你的世界了!」

熊伯濤在回憶中坦言,喝了幾次後,甚至忍不住跑到大缸旁又看了兩次,也是因為這一次的戰鬥經歷,茅台酒成為了熊伯濤‬將軍人生記憶中最重要的佳釀‬。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茅台鎮的短暫駐紮,次日出發時,熊伯濤用衣服包了三瓶茅台酒隨身攜帶,行軍途中不時小酌幾口。

貴州多雨,部隊急行軍時,天空突降大雨,山路泥濘不堪,一些戰士在上山下嶺時不慎摔倒。

熊伯濤見狀安慰道:

「同志,不要緊,紮營後可用茅台酒來搓腳板或泡腳!」

長征的艱苦眾所周知,草地、雪山、飢餓、疾病無不考驗著每一個人的意志,戰士們用茅台酒驅寒取暖,甚至以此緩解行軍的疲憊,這無疑為他們注入了一絲繼續前行的力量。

熊伯濤在《茅台酒》一文中寫道:

「很不甘心,睡幾分鐘又起來喝了兩口。」

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陝北,結束了長征的艱難跋涉,次年8月5日,毛澤東與總政治部負責人楊尚昆聯名發出電報,徵集長征親歷者的回憶錄,以出版《長征記》。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熊伯濤得知消息後,根據自己在茅台鎮的經歷,撰寫了《茅台酒》一文。

而‬這篇文章於1937年在中共於法國巴黎主辦的《救國時報》刊發,並被收入1937年的《二萬五千里》書稿,後經修訂,於1942年以《紅軍長征記》為名正式出版。

在這篇文章中,熊伯濤不僅記錄了魯班場戰役與茅台鎮佔領的經過,還生動描述了茅台酒帶給戰士們的歡樂。

他寫道:

「部隊在茅台鎮的勝利與群眾的慰問交織在一起,酒香與笑聲相伴,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畫面」。

值得一提的是,熊伯濤‬的‬這份文字流傳海外,在巴黎的華人圈中引發共鳴,也讓茅台酒與紅軍的革命歷程產生了更深的聯結。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不過關於茅台酒的事情都是後話了,在1935年8月時‬,紅一軍團進入茫茫草地,天氣驟冷,物資匱乏。

夜晚,幹部們將簡易帳篷讓給了戰士,熊伯濤與黃春庭、劉少卿共用一床毛毯取暖,他身材高大,睡在中間支撐毛毯,與兩位戰友抱團入睡,黎明時分,同志們發現他們已被凍僵,急忙在周圍燃起幾堆火取暖。

三人蘇醒後,對周圍的情景感到詫異,全然不知自己曾在生死邊緣徘徊。

戰友們見他們無恙,親切地稱他們為「草地三劍客」。

熊伯濤將軍的為人就是如此的親切,也是因為他這一種精神,讓他在部隊中收穫了許許多多的終身戰友,熊伯濤與他們都是生死之交。

55年熊伯濤被授少將,劉亞樓送去兩瓶茅台,熊伯濤:他這是道歉 - 天天要聞

所以,對於熊伯濤的為人,劉亞樓是相信的,在1955年授勛之後,劉亞樓總覺得是自己當年的錯誤行為影響了熊伯濤的軍事生涯,這才送了兩瓶茅台酒給熊伯濤。

雖然熊伯濤已經不在意這些事情了,但對於劉亞樓的心意,熊伯濤還是接受的。

劉亞樓也知道,茅台酒對於熊伯濤而言不僅僅是酒,更是跟教導營將士們在一起的時候,那種令人難忘的回憶,越喝越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 天天要聞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新華社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王君寶)近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普查隊在推進孫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時,發現一枚侵華日軍遺留炮彈。「在普查中,工作人員來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吳鎮侵華日軍地下隱蔽部,在文物本體西北側發現了這枚炮彈,經過現場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彈為侵華日軍遺留。」孫吳縣文物保...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聞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這一串串數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76年前,蘭州戰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役,許多戰士血灑蘭州474位烈士長眠於蘭州市烈士陵園名字被歲月隱沒,生命卻融入山河大地蘭州市烈士陵園華林坪革命烈士紀念塔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蒼松翠柏簇擁一顆顆深埋黃土的...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人驚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從小家裡貪困,童年以羊為伴,並且八九歲還是個啞巴。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邊放羊,邊到處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巔,瞧見一個小庭子,裡面坐個鬚髮皆白,行雲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現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長春4月3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緬懷烈士 銘史礪新」——偽滿皇宮博物院清明節紀念活動3日舉行,吉林長春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參加紀念儀式。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華罪證。4月3日,吉林長春,民...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聞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雲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清明祭英烈" 活動,共同追思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4月3日,雲南昆明,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