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2025年03月27日20:43:04 歷史 1498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踏上長征路,留下一支部隊守在中央蘇區。這支留守紅軍的任務說白了就是掩護主力撤退,同時盡量保住蘇區的地盤。

可誰也沒想到,這幫人接下來的日子會那麼慘。

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壓過來,留守部隊從一開始的1.6萬人打到最後只剩幾千人,損失大得讓人咋舌。更別提那些犧牲的高官了,名單一拉出來,真的是觸目驚心。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中央紅軍主力撤離的時候,蘇區已經不是當初那塊鐵板一塊的地盤了。前幾次反「圍剿」把各蘇區打得七零八落,國民黨步步緊逼,好多要地都丟了。

中央走之前,把瑞金、會昌、於都、寧都這四個核心城市劃給留守部隊,讓他們在這片區域打游擊,拖住敵人。

可主力一走,蔣介石立馬就看出機會來了。他知道蘇區空虛,馬上調重兵過來圍剿。留守紅軍手裡就1.6萬人,還包括不少機關人員和傷員,想靠這點人擋住國民黨的大軍,難度可想而知。

指揮這支部隊的是項英和陳毅。項英是中央分局書記,陳毅是他的搭檔,兩人都是老革命,經驗豐富。項英覺得情況沒那麼糟,畢竟主力長征的消息蔣介石已經知道了。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他猜主力在路上打幾個勝仗,蔣介石肯定得調兵去追,那蘇區的壓力就能減輕點,到時候就能喘口氣,恢復一下。

可惜,蔣介石沒按他的劇本走。得知主力長征後,蔣介石一邊部署圍堵主力,一邊派重兵直撲蘇區,根本沒打算放過留守部隊。

國民黨大軍從三面壓過來,留守紅軍拼了命地扛,可實力差距太大。寧都、瑞金這些地方沒多久就丟了,會昌也守不住,蘇區的縣城全被敵人拿下。

項英帶著部隊打了幾仗,贏是贏了幾場,可每次打完敵人更多,自己的損失也越來越大。

到1935年1月,紅二十四師在牛嶺跟敵軍幹了一仗,結果慘敗,部隊傷亡一大片。這仗之後,留守紅軍徹底陷進絕境,人數銳減到五六千人,連糧食彈藥都快沒了。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這時候,陳毅在戰鬥中受了重傷,腿被打得血肉模糊,但他腦子還清醒。眼看部隊連連失利,他提出得換個打法,把部隊分散開,發動群眾打游擊。

這建議被採納了,中央分局趕緊組織群眾,疏散傷員,全軍動員起來準備游擊戰。

可惜,前期失利太多,調整得太晚,國民黨已經佔了先手。敵人沒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直接分區進攻,想把剩下的紅軍全殲在西江、寬田這一帶。

到了1935年2月,情況實在撐不住了。項英跟陳毅商量後,向中央請示,決定分散突圍。他們把機關人員分到各部隊,自己只留了三個人指揮——項英、陳毅、賀昌。

部隊撤到於都南部,準備工作都做好,就等中央命令。結果中央那邊因為長征路上亂成一團,消息沒及時回。

直到遵義會議後,中央才看到請示,趕緊批了。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命令一下,中央分局馬上行動,陳毅他們開了個緊急會,把突圍分成九路,部署得清清楚楚。

這九路分別是:第一路由李才蓮帶獨立第七團,從會昌突圍去閩贛蘇區;第二路陳潭秋、譚震林領紅二十四師四個連,去閩西;第三路汪金祥帶紅二十四師四個連,在尋烏南部活動;第四路李天柱領紅二十四師四個連,去廣東東江;

第五路紅二十四師兩個連,去龍南;第六路龔楚帶紅二十四師第七十一團,去湘南;第七路和第八路是兩支獨立團,分頭去湘贛和贛南打游擊;第九路項英、陳毅帶紅七十團,在蘇區附近穿插游擊。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計劃是有了,可執行起來太難。這九路突圍愣是變成了一場血戰,每路都損失慘重。

第一路李才蓮帶隊到瑞金九堡就撞上敵軍埋伏,部隊被打散,李才蓮帶著殘部拚死殺到閩贛邊界,可沒聯繫上當地省委,只好退到瑞金西邊山區打游擊,最後還是被圍剿,大部分人犧牲。

第二路陳潭秋他們一路打過去,硬是到了福建長汀,跟友軍會合,後來成立了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總算站穩了腳跟。

第三路汪金祥開始還順利,從於都南部出發,到了會昌邊界,可在清溪被粵軍一個師堵住,打了三天,部隊死傷大半,最後只剩二三十人到尋烏南部。

第四路李天柱突破好幾道防線,到了信豐安息,可粵軍追上來,前後夾擊,剩下來的人拚死突圍到信豐油山,後來又去了粵北湘南打游擊。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第五路剛出發就被敵人發現,渡河時被截斷,一部分人殺出去,可沒法按計划走,最後跟項英命令返回於都南部,轉到信豐,跟第四路殘部會合,在粵贛邊界搞了個新根據地。

第六路毛澤覃帶隊,突破封鎖到了長汀四都,跟福建省委部隊會合,可沒多久就被敵軍圍攻,損失慘重,毛澤覃帶著人撤回瑞金方向,最後在紅林山被圍,大部分人犧牲。

第七路在尋烏南部被圍,基本全軍覆沒,少數人跟古柏突圍到廣東龍川建游擊隊,可又被敵人打散。

第八路獨立六團在於都南部撐了一陣,被圍後分三路突圍,大部分被打散,小部分到信豐油山跟陳毅會合。

第九路項英、陳毅帶隊,在會昌被敵軍襲擊,賀昌指揮阻擊犧牲,部隊損失大半,陳毅他們埋了電台,帶著一個營分散突圍,最後靠群眾掩護到了油山。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這場突圍,留守紅軍從五六千人打到最後剩不到一千,高級將領和中央分局的幹部死了太多。李才蓮,22歲,第一路突圍犧牲;何叔衡,中共一大代表,突圍中體力不支死了;瞿秋白,早期領導人,被俘後在長汀就義;

李天柱,南昌起義功臣,在信豐犧牲;毛澤覃,毛澤覃弟弟,第六路全軍覆沒時陣亡;賀昌,第九路指揮中犧牲;古柏,紅一方面軍前委秘書長,帶游擊隊犧牲;蔡會文,贛南軍區司令,犧牲;阮嘯仙,贛南省委書記,犧牲;劉伯堅,政治部主任,犧牲。

還有紅二十四師政委楊英、福建省委書記萬永成、軍區司令龍騰雲,全都沒了。

1.6萬人起步,牛嶺一戰後剩五六千,突圍後不到一千,這中間死了多少跑了多少,誰也說不清。

紅二十四師是主力,幾乎打沒了,獨立師也全軍覆沒。機關人員、地方部隊加一塊,能突圍出去的沒幾個。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裝備就更別提了,糧食彈藥早耗光,電台都埋了,靠繳獲敵人的東西撐著。蘇區本身也丟得乾乾淨淨,縣城全被占,游擊區也沒剩多少。這代價換來的是主力長征的安全,可對留守紅軍來說,真的是血本無歸。

突圍之後,油山成了倖存者的集合點。陳毅腿傷還沒好,項英帶著殘部在這兒重整旗鼓。山裡條件差得要命,吃的是野菜,住的是草棚,武器就那麼幾條破槍。可他們沒放棄,靠著群眾支持,硬是撐了三年游擊戰。

陳毅後來去了延安,抗戰時成了新四軍大將,1949年後當了上海市長,1972年去世,活了71歲。項英沒那麼幸運,1941年皖南事變被叛徒出賣,跟副官躲山洞裡被敵人打死,才43歲。龔楚那傢伙投敵了,殺了自己團的政委,跑去國民黨那邊,後來流落海外,80年代死了,沒啥人記得他。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這場突圍暴露了紅軍那時候的短板。兵力少,裝備差,情報也不行。國民黨有飛機大炮,紅軍靠步槍手榴彈,硬碰硬肯定吃虧。

指揮上也有問題,早點分散突圍可能損失沒這麼大,可拖到最後,敵人封鎖線都紮緊了,想跑都跑不掉。陳毅提的游擊戰是對的,可執行晚了,部隊已經傷筋動骨,回天無力。

留守紅軍這幫人硬氣,面對幾十倍的敵人沒慫,打到最後還想著突圍出去接著干。突圍失敗了,可精神沒垮,後來油山游擊戰證明他們不是白白送命。這股勁頭,是紅軍能走到最後的關鍵。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留守紅軍的犧牲,直接保住了長征主力。要沒他們在蘇區拖住敵人,主力能不能順利轉移還真不好說。油山游擊戰又給南方留了塊根據地,後來跟全國抗戰連起來,成了勝利的一部分。

這仗打得慘,可值不值,得看長遠。主力活下來了,新中國有了,這代價換來的東西,夠沉甸甸的。

留守紅軍蘇區突圍,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高官核心名單,觸目驚心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三浦按針:一個英國人怎麼成了德川家康麾下武士? - 天天要聞

三浦按針:一個英國人怎麼成了德川家康麾下武士?

熟悉日本歷史的朋友知道,日本自德川幕府以來就閉關鎖國,直到被黑船踹開國門。不過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別的不說,德川家康就讓一個英國人當過自己的高級顧問,還給冊封武士,並賜予了日本姓名三浦按針。這個「洋武士」三浦按針不但對當時的日本影響很大,
中國救援隊救災之路,竟遭冷槍——緬甸軍政府這是瘋了嗎? - 天天要聞

中國救援隊救災之路,竟遭冷槍——緬甸軍政府這是瘋了嗎?

本文皆根據事實報道,加上主觀意見編寫而成,結尾附上事實報道要知道,緬甸大地剛剛經歷7.9級強震,山河破碎,百姓哀嚎,眼睜睜看著親人被埋在廢墟下,指望著救援的到來。而就在這生死關頭,本該感恩戴德的緬甸軍政府,卻干出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荒唐至極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 天天要聞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容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轄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玉林市東北部,地處大容山和雲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容縣古稱容州,明洪武時期改容州為容縣,隸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府治在今梧州市),自此容縣之名沿用至今。容縣歷史悠久,在長期的歲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 天天要聞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在波譎雲詭的三國歷史中,逍遙津之戰宛如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張遼率少量兵力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威名瞬間傳遍江東。然而,孫權在這場戰役中的失利,絕不能簡單地扣上「能力不足」的帽子。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作者:王亭貫在遵化地北頭鎮的群山環抱中,義王莊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冀東平原與燕山余脈的交界處。這座始建於明朝的村莊,因王氏家族「正直講義氣」的家風得名,歷經六百年風雨,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