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查爾斯與卡米拉結婚20周年紀念日當天,王室再度陷入輿論風暴。黛安娜的支持者已發起1.2億次抵制,矛頭直指卡米拉「偷來的王冠」。
不過,翻出了這場跨越半個世紀的王室糾葛中,一個常被忽視的關鍵人物,也浮出水面,那就是卡米拉的前夫安德魯·帕克·鮑爾斯。他既是安妮公主的初戀情人、查爾斯的密友,還是卡米拉的「開放式婚姻」伴侶,更被戲稱為「為國捐妻」的幕後操盤手。
安德魯的存在,不僅為卡米拉提供了情感庇護,更編織了一張複雜的人際網路,成為卡米拉最終戴上王冠的隱形推手。
安德魯與王室的淵源,最早始於1970年。出身貴族的他,憑藉英俊外表與馬球技藝吸引了安妮公主,但這段戀情因王室對安德魯「風流成性」的質疑無疾而終。不過這個男人憑藉著這段經歷,為他積累了與王室核心成員的社交資本。
查爾斯與安德魯的友誼,始於青年時期,兩人對馬術與藝術的共同興趣,奠定了深厚信任。即便卡米拉與查爾斯的婚外情曝光,安德魯仍以紳士風度默許甚至支持這段關係,甚至被媒體調侃為「主動為查爾斯創造約會機會」。
1973年,安德魯與卡米拉結婚,但兩人從一開始便達成「開放式婚姻」的默契,卡米拉與查爾斯保持聯繫,安德魯則自由發展其他關係。這種互不干涉的模式,既避免了醜聞的公開化,又讓安德魯通過卡米拉與王儲的紐帶,獲得社交資源、以及王室的資本。
安德魯的「隱形助力」,確實是卡米拉上位的關鍵。他很清楚卡米拉與查爾斯的關係。1975年,他甚至被拍到在倫敦劇院外「守護」卡米拉與查爾斯的約會,形同「侍衛」。這種看似屈辱的隱忍,實則是精明的利益交換,卡米拉通過查爾斯提升家族地位,安德魯則借王室光環,鞏固自身貴族影響力,可以說這對前任夫妻,謀算王室和查爾斯是透透的。
當年的黛安娜,公開指責「三個人的婚姻太擁擠」時,安德魯以「追求各自興趣」輕描淡寫地回應,成功將婚外情包裝為「成年人共識」。這種言論策略弱化了公眾對卡米拉的道德批判,為日後其「洗白」埋下伏筆。
此外,安德魯與媒體界的密切關係,也被推測為卡米拉塑造「慈善王后」形象的幕後推手。畢竟他的資源和能耐,有目共睹。
安德魯與卡米拉育有兩名子女,這些後代成為雙方利益的核心紐帶。卡米拉成為王后後,不僅為子女爭取基金會資源,還試圖為安德魯謀求爵位。安德魯則通過維護與查爾斯的友誼,確保家族在王室的長期影響力。這種「以子為媒」的算計,將私人情感轉化為穩固的聯盟。
這一點確實讓查爾斯很鬱悶,畢竟這個男子,與卡米拉走得太近,兩人之間的聯絡,在某些時候比他這個正主還要多。
安德魯與卡米拉的婚姻,王室研究者指出,這種關係反映了「利益至上」的實用主義邏輯,情感忠誠讓位於資源交換,婚姻成為權力博弈的工具。儘管卡米拉通過慈善活動與低調形象,試圖重塑公眾認知,但黛安娜的悲劇,仍是集體記憶的痛點。2025年民調顯示,45歲以上群體對卡米拉的反對率高達72%,蘇格蘭支持率僅19%。安德魯的「隱形助力」雖削弱了部分輿論壓力,卻無法彌合王室歷史敘事與民意的裂痕。
卡米拉的成功背後,是王室為維繫傳統權威對道德瑕疵的妥協。然而,年輕一代(18-24歲)中40%不再支持君主制,凸顯現代價值觀對舊制度的衝擊。安德魯與卡米拉的「三角同盟」或許贏得了權力遊戲,卻加速了王室神聖性的消解。
其實安德魯的角色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王室的光環下,情感可以交易,道德可以讓渡,唯一永恆的是利益同盟。卡米拉的「王后之路」絕非個人奮鬥的勵志故事,而是一場由貴族網路、輿論操控與家族利益共同編織的權力盛宴。
當查爾斯摟著卡米拉微笑時,黛安娜的珍珠項鏈仍在歷史的陰影中閃爍,提醒世人:王冠可以偷來,但民心無法篡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