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2025年03月14日14:33:09 歷史 1309

在美國歷史的宏大敘事中,獨立戰爭無疑是最為關鍵的篇章之一。這場改變了世界格局的戰爭,背後有著複雜且深刻的歷史淵源。

那麼,美國究竟為何要獨立?戰爭爆發前又歷經了怎樣的風雲變幻?

01

1763年,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的硝煙終於散去。

然而,這場漫長的戰爭給英國留下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為了填補虧空,英國政府將目光投向了北美殖民地,開始重新審視對其的管理策略。

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 天天要聞

在戰爭期間,英國對殖民地的管控有所鬆懈,這使得殖民地漸漸萌生出獨立發展的念頭,叛逆情緒悄然滋長。

察覺到這一變化的英國政客們,決心對英屬北美殖民地進行整頓,以使其符合大英帝國的整體利益。

同年,新上任的首相喬治・格倫威爾率先對殖民地鬆散的組織形式展開行動。

針對法國人撤離後留下的廣袤土地,格倫威爾政府頒布了《1763宣言》,嚴禁殖民者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向西部擴張。英國人的算盤打得很響,控制西進運動既能減少與印第安人的衝突,節省軍事開支,又能減緩沿海人口向內地流動,將更多土地投機和毛皮貿易的機會留給本國商人。

但殖民者們對這一宣言並不買賬,他們懷揣著對土地的渴望,依舊不斷向西部進發,英國政府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見此情形,英國開始採取更直接、強硬的手段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

1764年,《糖稅法》出台,對從非英國進口的糖課以高額賦稅,實際上賦予了英國商人在美洲市場的壟斷地位。為杜絕走私,英國設立了不由當地人組成陪審團的新海事法庭。

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 天天要聞

同年,《貨幣法》頒布,殖民地議會發行貨幣的權利被取消,這對本身就缺乏硬通貨的殖民地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殖民地經濟瞬間陷入困境。

1765年,英國政府變本加厲,推出《印花稅法》,對殖民地的多數印刷品強行徵稅,報紙、契約、執照乃至遺囑都未能倖免。雖說這項稅法帶來的經濟負擔不算太重,但其意義卻非同小可。

在美洲人心中,納稅本是規範貿易的商務手段,而《印花稅法》卻是英國政府在未徵得殖民地議會同意的情況下擅自開徵的。殖民者們憂心忡忡,倘若不對這部法案加以抵制,日後恐怕會面臨更為繁重的賦稅。

02

面對英國的高壓政策,殖民地人民紛紛奮起反抗。

1765年,來自9個殖民地的代表齊聚紐約,召開會議並決議向英王和議會請願。

他們在承認從屬英國的前提下,堅決否認英國未經殖民地議會同意就徵稅的合法性。與此同時,殖民地城市的民眾也行動起來,抵制新法的暴亂此起彼伏。其中,波士頓的暴亂規模最大。

一個名為「自由之子」的組織在此崛起,他們不僅恐嚇稅務人員和不抵制英國貨的殖民者,甚至襲擊親英官員的府邸。但殖民地議會的請願和民眾的暴亂起初並未奏效,《印花稅法》並未因此廢除。

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 天天要聞

最終,殖民地對英貨的大規模抵制讓英國政府慌了神,擔心失去美洲市場的英國,於1766年在新任首相羅吉爾姆的勸說下,廢除了《印花稅法》

然而,這一舉措在英國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地主貴族們視其為對殖民地的讓步,擔心殖民地拒絕徵稅會導致國內稅收增加,於是向國王施壓,羅吉爾姆政府因此倒台。隨後,年邁的威廉・皮特出任首相,但因疾病等原因,政治實權落入財政大臣查爾斯・湯森手中。

湯森在美洲推行的政策堪稱災難性。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兩項決議,一是解散紐約議會,以迫使殖民地接受1765年通過的《叛亂法》

該法案要求殖民地為駐美英軍提供住宿和給養,在英國人看來這合情合理,可殖民者卻認為這嚴重侵犯了他們的自由權益。

畢竟,自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以來,殖民者一直自願為軍隊提供支持,如今卻被強制要求,怎能不讓他們憤怒?馬薩諸塞議會率先拒絕這一強制性法令,紐約議會隨即跟進,紐約作為英軍駐美司令部所在地,其拒絕行為無疑是對英國政府權威的巨大挑戰。

此外,為增加殖民地稅收,湯森還推出一系列被稱為《湯森法令》的新稅,對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油漆、紙張、茶葉等貨物徵稅。這些未經殖民地同意的新稅,徹底點燃了殖民地人民的怒火,「無代表不納稅」的呼聲響徹北美大地。

1770年,緊張局勢終於引發了衝突,著名的「波士頓大屠殺」爆發。

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 天天要聞

英國軍人與北美殖民者激烈對抗,造成5位平民死亡、6人受傷。

這一事件極大地激發了北美殖民者的反英情緒。英國政府見狀,不得不做出讓步,取消了大部分稅項,僅保留茶稅,試圖以此宣示宗主國地位和徵稅權。

可英國政客們萬萬沒想到,這看似微不足道的每磅3便士茶稅,竟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1773年,為幫助英國東印度公司處理滯銷茶葉,英國政府對銷往北美市場的茶葉進行補貼,這嚴重損害了北美茶葉商人的利益。茶葉商人們藉此煽動殖民地本就濃烈的反英情緒,「無代表不納稅」的口號再度響起。

同年12月,一群年輕人喬裝成印第安人,登上三艘來自英屬印度的商船,將船上300多箱茶葉傾倒入海,這便是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 天天要聞

這一事件徹底激怒了英國政府。1774年,英國在對抗最為激烈的馬薩諸塞省推行《強製法令》,剝奪了該省諸多自治權。英國本想藉此殺雞儆猴,卻沒想到適得其反。

03

馬薩諸塞不僅沒有被孤立,反而成為殖民地人民心中的英雄,各地反抗情緒愈發高漲,越來越多的殖民者開始質疑英國議會對殖民地的管轄權。

他們不禁反問,自己不遠萬里來到新大陸,歷經艱辛才創造出繁榮,英國憑什麼肆意掠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利?

面對英國的步步緊逼,北美殖民者不再沉默。

1774年,在馬薩諸塞省和弗吉尼亞省的號召下,除喬治亞省以外的12個北美殖民地的56位代表齊聚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

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 天天要聞

參會代表中有塞繆爾・亞當斯、約翰・亞當斯、喬治・華盛頓等眾多知名人物。在約翰・亞當斯的主導下,會議通過了三項重要決議:《殖民者權利宣言》闡述了反抗原因、殖民地困境及應得權利;《大陸協定》決定停止購買英國商品;《致英王請願書》要求撤回《強製法令》,並重申對英王的效忠。

此外,會議還成立了通信委員會,以確保愛國人士能及時掌握官方動態,並決定於1775年5月再次召開會議,等待英國方面的回應。

然而,大陸會議的決議在殖民地引發了爭議。

一些殖民者雖厭惡英國政府,但仍對宗主國抱有一絲幻想,不願徹底決裂。《大陸協定》中罷買英貨的決議讓部分殖民者覺得自身自由權益受到侵犯,認為自己有權自主決定商業行為。這些人隨後遭到一些打著自由民主旗號的極端分子報復。

消息傳到英國,英國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政府採取措施。而英國政府的反應讓革命軍領袖們意識到危機,他們開始大量購置火藥和槍支並秘密隱藏。

但這些舉動被英國軍隊察覺,英軍隨即展開清剿軍火庫和抓捕違法者的秘密行動。

1775年4月,在萊剋星頓和康科德,執行清剿任務的英軍與革命軍狹路相逢。

3便士茶稅,如何敲響大英第一帝國的喪鐘? - 天天要聞

緊張對峙中,雙方擦槍走火,儘管誰先開的第一槍已無從考證,但這槍聲卻如同信號,宣告著殖民地與英國的矛盾已徹底激化,戰爭一觸即發。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13個殖民地代表全部出席。

嚴峻的形勢讓他們摒棄前嫌,團結一致,共同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全面爆發奏響了序曲。

文本來源@周侃侃plus 的視頻內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