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周恩來委派陳賡北上考察,沒想到,才在錢大鈞的槍口下逃生不久的陳賡又在火車上與他狹路相逢,可這一次,陳賡卻沒有為難他,反而給了他一筆錢並叮囑他「萬事小心」,事後,錢大鈞坦言:「我可不敢動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黃埔求學
陳賡心中一直渴望拼搏和奮鬥,黃埔軍校建立之後,他便欣然前往求學,希望日後能在軍事領域成就一番事業。
但黃埔軍校是為了培養革命幹部的,而大家對革命的理解卻並不一致,因此,在這所學校當中,同學們根據各自的理想和選擇分成了國共兩派。
陳賡不用說都是共產黨那一派的,但是不管大家心中有著怎樣的分歧,都不會表現的太明顯,反而會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學習和生活。
當時陳賡的老師之一就是錢大鈞,與蔣校長是統一戰線的,即使這樣,他們兩人還是能保持很好的師生情誼。
而蔣介石對陳賡的印象也是很好的,除了陳賡表現優異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陳賡是他的救命恩人。
這段過往也成為了後來陳賡被人調侃的「秘聞」,1925年,蔣介石在戰場上受傷,是陳賡將他背在身上救走的。
不過,之後這師生兩人就經常在戰場上針鋒相對了,這也讓蔣介石對他又愛又恨。
陳賡錢大鈞狹路相逢
中山艦事件後,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員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老蔣也不打算留人,於是他們全都離開了學校,陳賡在其列。
而這次事件之後,我黨也看到了組織情報上的不足,於是便決定挑選優秀人才去蘇聯學習,陳賡自然也被選中了。
1927年,國民黨叛變革命,周恩來同志在南京領導起義,恰逢當時革命形勢急轉直下,陳賡護送周恩來同志撤離。
得到消息的錢大鈞率部阻擊,陳賡和錢大鈞對上後開始了激烈的交戰,陳賡不幸負傷。
左腿失去行動能力的陳賡被滾到了草堆當中裝作一副犧牲的樣子騙過了敵人,這才保住了一條性命。
等戰鬥結束之後,盧冬生來將他救走,送到醫院中療傷。
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擊,他不得不拖著受傷的身體四處躲藏,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複雜情況,陳賡也暫時停下了自己的工作,等傷養的差不多的時候,他的新任務便來了。
火車上的相遇
周恩來同志看到了他身上的潛力,派他去考察天津的情況。
於是他便歡欣鼓舞的準備去天津,就在坐火車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
這天,他坐火車來到了南京,當時的火車路線沒有現在這樣四通八達,想要去天津就得到浦口換乘。
南京一到,陳賡就發現了不對勁,因為外面有不少國民黨軍在走動,他心中暗叫不好。
很多國民黨中的人物他都認得,於是他便趕緊進了車廂,找了一個十分隱蔽的地方坐好。
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他還特地將自己的帽子壓得很低,裝成了熟睡的樣子。
來來往往的嘈雜聲都沒有影響他,不知道過了多久,他聽到了火車轟隆轟隆的聲音,這才放下心來。
沒想到,等他摘下帽子準備透口氣的時候,竟發現自己身邊坐了兩個身著黑衣的陌生男子。
當他目光望過去的時候,他身邊的男子開口了:「陳先生好,錢軍長想見你。」
陳賡聽到這話太陽穴突突直跳,他順嘴就說了一句:「搞錯了吧,我是王先生,什麼師長軍長的,我不曉得。」
這話倒是讓這兩人走了,他心神不寧的接著裝睡,沒想到,不一會兒又聽到了一句:「陳先生好!」
他本來想裝作沒有聽到,可誰成想一道熟悉的聲音響了起來:「既然他睡熟了,我們就先在這裡等著好了。」
這聲音讓陳賡的心中漏了一拍,竟是錢大鈞來了,於是他便裝作迷迷糊糊的樣子,將帽子拿開:「哎喲,錢兄,我就說是誰這麼中氣十足,原來是你呀!」
之後,兩人便寒暄起來,而陳賡也被架走了,他欲哭無淚的想著解決辦法,可一時間還真沒有想到,到了一個裝飾氣派的車廂之後,陳賡簡直想直接昏過去,因為在這裡的都是穿著軍裝的人。
他這是進了國民黨軍官的窩,那一個個衣服上亮閃閃的勳章刺的陳賡眼疼。
而這錢大鈞似乎根本不想讓他好過,直接對著眾人說出了他的身份,一聽到「共產黨」三個字,大家都齊刷刷的看了過來。
不過大家的目光當中倒是沒有太多的憤怒,因為在座很多人都是當年和他一起在黃埔求學的同學和老師。
那個時候國共的對峙還沒有到十分激烈的地步,同窗情誼自然還是十分深厚的,於是大家都沒有抓著他的身份細說,反而問他今後的打算。
為了脫險,他只能說:「我之前是走錯了路,現在想開了,換條路走走,打算先做做生意,再想門路。」
「知錯就改為時不晚呀,不如來跟著我們?」同學們笑著問他。
他倒是擺了擺手說:「當年校長把我們趕出來,我是無論如何沒臉再回去了。」
等火車馬上到下一站的時候,他借口下車便離開了,可是他的目的地還沒有到,自然不會在這裡下車,於是便悄悄又溜了上去。
誰知,錢大鈞又來找了他,但這次,錢大鈞坐在他身邊說了一句話:「曾經校長那麼看重你,你卻和校長對著干,要是讓校長知道,你一定沒好果子吃,自己小心點吧。」說完還送了他一些錢。
同窗情誼還在,錢大鈞就算真把他抓了,其他的同學肯定也會不願意,為了一次立功機會得罪這麼多人,不值得,所以陳賡這次倒是安全逃脫了。
信息來源:顧順章叛變,陳賡奉命秘密北撤,卻在火車上被黃埔軍校同學錢軍長認出,強行請入車廂喝酒 2019年08月02日作者:《陳賡傳》編寫組